浅谈合唱艺术中声音的基础训练方法
2015-04-29曹津菁
曹津菁
【摘要】合唱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声乐演唱形式,它的多声部效果能够演绎不同的作品风格。正确的发声训练能够帮助合唱队员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达到和谐的共鸣效果,进而能够很好的运用他们的嗓音去表现作品。本文结合对合唱教学的学习与实践,旨在讨论合唱艺术中声音的基础训练方法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合唱呼吸;发声;共鸣
合唱是一门非常讲究团队协作的歌唱艺术,它讲究的是声部的和谐,音色的统一,也就是常说的做“声音”。这问题看似简单,实质却是合唱教学中最难处理和解决的,因为合唱它有别于独唱,它是—个群众性艺术,参与人数较多,而且队员的个人条件(声音)千差万别。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合唱队的声音做好,就成了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 呼吸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在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是首要条件,音准、咬字吐字、共鸣也是建立在正确的呼吸基础之上的。在合唱中,正确统一的呼吸是前提,配合气息的支持才能够统一发声,继而整齐、自然流畅地完成演唱。
(一)呼吸的基础方法
我们目前所熟知的呼吸方式一般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及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大多数生理学家和声乐学家认为,单纯的、孤立的呼吸方式是不存在的,都主张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它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也是最科学正确的呼吸方式,它的原理符合生理条件的自然深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高度上都发挥了呼吸器官的最大能量,使得人体可以吸进足量的空气,能够稳定地保持住下肋骨及横膈膜的张力,有利于声音的控制和支持。
(二)合唱呼吸的基础分类
1、整体呼吸
以集体为单位,全体合唱队员一起呼、一起吸、一起换气,不论合唱团有多少人都像一人呼吸一样,这种呼吸方法也是最常用的。
2、局部呼吸
以声部为单位,每个声部一起呼、一起吸、一起换气,不论声部有多少人都像一人呼吸一样,这种呼吸方法常用在复调作品中。
3、循环呼吸
以个人为单位,根据每个人自己的呼吸深浅长短作不同时的呼、吸、换气,从而使合唱团整体的声音连续不断,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各种声音变化效果。
(三)合唱呼吸的训练方法
1、闻
用鼻子深深吸气,动作缓慢而流畅,吸满胸腔之后控制一会然后缓缓吐出。
2、吹
口鼻同时深吸一口气后均匀缓慢地吹出气息,尽可能时间长一点,达到25-30秒为合格。
3、吐
深吸一口气后轻咬住牙齿,气息从牙缝中吐出,同时发出“咝”声,声音要求平稳,气息要求均匀持久。
4、数
深吸一口气后从数字一开始数到数字十循环往复,在不换气的前提下能数多少遍就数多少遍,要求数数声音清晰响亮。
二 发声
发声是歌唱的基础,在正确运用呼吸的前提下,对共鸣器官的运用才是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声区的混合共鸣是歌唱声音优美圆润的重要发声方法。对合唱队员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是准确、稳定地唱好每一个声音的必要前提。
(一)发声的状态练习
1、“打哈欠”练习
用“打哈欠”的状态来让口腔打开,口盖抬高,增大口腔内的空间。口腔打开后咽腔也会张开,从而可以稳定咽喉,使气息不闭塞地送出来,声音感觉就会是“柱状的”。
2、“微笑”练习
用“微笑”的状态来打开喉咙。“微笑”不是指日常生活中的笑容,而是指笑肌抬起来呈现微笑状。笑肌抬起后鼻腔和咽腔会自然打开,同时抬起上口盖,打开大牙关,口腔完全张开。在这种状态下喉咙也是打开的,气息通畅,口腔头腔胸腔三腔共鸣,获得高位置的声音。
(二)歌唱共鸣腔体的运用
1、口腔共鸣
口腔共鸣就是歌唱声音在口腔内的反射振动。发声时口腔打开笑肌抬起,上口盖往上提下颚自然放松,喉咙放下会厌轻抬,使气息通畅,口腔内壁形成坚硬的声音反射壁,发声时产生良好的共鸣效果。口腔共鸣是每一个声部都需要的共鸣方法,因此最基础最重要,训练的时候应首先从口腔共鸣开始。
2、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使声音充满色彩,是高声部演唱的主要共鸣方法。发声时口腔打开,使声波在上腭的反射点向后移动,下巴放松,软腭、小舌头像吸气一般上提,口腔鼻腔咽腔形成一个畅通无阻的声音通道,使声波直接传到鼻咽腔引起振动产生共鸣。头腔共鸣也是获得高位置发声的重要方法,因此需要长时间不断练习,使之成为队员演唱时自然的发声状态。
3、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使声音厚重饱满,是低声部演唱的主要共鸣方法。发声时口腔呈“打哈欠”状态,下巴自然放松,使声波在硬腭的反射点向下移动到下牙齿根,会厌打开喉咙稳定,使声波直接在喉头附近引起振动,并传到胸腔引起共鸣。胸腔共鸣使声音稳定有根可寻,在发声中起到“地基”的作用。
(三)合唱的声区训练方法
在合唱的声区训练中,不论哪一个声部都要从中声区开始训练。中声区是人声自然发声的区域,从这个声区开始练习可以使队员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学会发声的肌肉调节并巩固练习运用到歌曲演唱中。在中声区训练好的基础上扩大音域练习,配合气息训练和共鸣腔体训练,练好换声区,为再扩展到下一个声区——头声区做准备。换声区练习要经过很长的一个训练阶段,切不可心急往下走,一定要打好基础。最后进入高声区的练习,高位置发声,气息支持与头腔共鸣使演唱音域进一步扩大,最后达到各个声部的演唱音高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