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禽饲料产业状况分析及发展建议

2015-04-29石天虹井庆川刘雪兰武彬魏祥法阎佩佩刘瑞亭张燕

家禽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家禽状况发展趋势

石天虹 井庆川 刘雪兰 武彬 魏祥法 阎佩佩 刘瑞亭 张燕

摘  要:本文对家禽饲料原料和饲料供需状况、饲料企业状况、饲料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饲料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对家禽饲料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对饲料企业如何找准市场切入点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家禽;饲料;状况;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1-0007-04

1  家禽饲料产业状况

1.1  饲料主要原料供需状况  玉米:2013/2014年度我国玉米产量为21474万吨,饲料玉米消费量12500万吨,玉米工业消费量5500万吨,进口玉米量为400万吨,出口玉米量为10万吨,2013/2014年度玉米期末库存为9129万吨,库存消费比为46.63%。与2012/2013年度相比(玉米期末库存为6831万吨,库存消费比为36.21%)库存消费比略有提高。即,玉米虽然有一定的进出口贸易量,但我国的玉米产量能够满足我国饲料和工业消费量。

大豆:2013/2014年度,我国大豆供给量大约为7820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产量1220万吨,大豆进口量6600万吨。该年度大豆榨油消费量大约67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00万吨,增幅为6.3%。年度大豆供需结余预计为2万吨。而2012/2013年度大豆结余量为-88.2万吨。2012/2013至2013/2014年度,我国大豆结余量由负转正,说明我国大豆期末库存由减少转为增加,期末库存下滑的态势得到了遏制。总体看来,我国的大豆供给80%依赖进口。

豆粕:豆粕是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大豆的出粕率大概为80%。2013/2014年度,我国豆粕新增供给量为5269万吨,其中豆粕产量预计为5267万吨。该年度饲用豆粕消费量预计为5100万吨,年度国内总消费量预计为524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50万吨。该年度豆粕出口量预计为130万吨。年度国内豆粕结余量预计为-102万吨。2012/2013年度国内豆粕结余量为-65万吨。我国豆粕结余量连续两个年度均为负值,说明国内豆粕供需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

豆油:大豆的出油率大概在20%。2013/2014年度,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预计为1342万吨,其中豆油产量预计为1232万吨,豆油进口量预计为110万吨。该年度豆油食用消费量预计为120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预计为110万吨,年度国内豆油结余量预计为25万吨。2012/2013年度国内豆油结余量为43万吨。豆油结余量连续两个年度均为正值,说明我国豆油期末库存继续增加,库存压力逐年加大,国内豆油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花生、花生油、花生粕:预计2013/2014年度,我国花生总产量1700万吨,花生年度总供应量为1715万吨,同比增长1.8%;我国花生需求总量为1690万吨,同比增长1.01%,油用花生和食用花生的需求量接近,各占50%左右,其中油用花生量稍高一点。国内花生连续第二个年度供给增速快于需求增速,市场供需基本面偏松。花生的出油率大概在40%,2013/2014年度,我国花生油年度总供给量预计为257万吨,年度需求总量预计为256万吨,供需基本平衡,花生油走势强于花生仁,多数时间国内花生油厂压榨利润将为正。我国每年油用花生大概850万吨,花生粕产量510万吨。相对于我国豆粕每年5000多万吨的供需量来说,所占比例较小,花生粕对饲料的贡献率较小。

蛋氨酸:2014年全球蛋氨酸产能在130万吨左右,需求约100万~105万吨,整体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没有任何疑问。但是2014年我国蛋氨酸市场却跌宕起伏,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每年蛋氨酸的需要量在16万吨左右,多年来主要依赖进口。2010年6月,重庆紫光饲料级DL-蛋氨酸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年产2.5万吨左右,部分缓解了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另外,安迪苏南京工厂等其他企业也相继投产蛋氨酸,对国内蛋氨酸市场的稳定也起到一定作用。2013年第4季度由于环保问题紫光重庆工厂停产,之后,安迪苏南京工厂停产,中国市场重新回到了依赖进口的局面。而进口厂家是按月估算需求来制定进口计划,中国地区基本不做库存。由于受禽流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口商对中国2014年需求的判断不乐观,导致了供与求出现了时间差,供求趋紧。加之国产蛋氨酸库存消耗殆尽,引发企业采购的恐慌,另外,贸易商推波助澜,形成蛋氨酸价格一路高涨。如果2015年安迪苏、住友、紫光在中国的蛋氨酸生产厂进入生产常态化,相信蛋氨酸的市场价格必定理性回归。

赖氨酸:2013年全球赖氨酸产量和需求量分别约为216万吨和194万吨,产量增长快于需求,市场表现供大于求。我国供大于求现象更为明显。2013年我国赖氨酸产量约为111万吨,而同年我国需求量为70万吨。2014年的赖氨酸市场情况和2013年情况相似,我国赖氨酸大型生产厂有20多家,厂家竞争激烈,产能过剩,导致赖氨酸价格疲软下行。赖氨酸虽有部分出口,但仍没有扭转疲软下行的局面。

1.2  家禽饲料供需状况  全球饲料产量数据显示,近年来亚洲地区一直位居全球饲料产量第一。2013年全球饲料产量达到9.63亿吨,其中,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国占据全球饲料产量的20%左右。2013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量在1.9亿吨,相比2012年出现2%左右的下降。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饲料工业发展之后的首次下降。

饲料产业的发展和养殖业状况密不可分。饲料生产企业的运作是以销定产,家禽养殖量大,饲料的需求量就大,反之,家禽存养量减少,饲料的产销量就会减少。2013年全国家禽存栏57亿只,出栏119亿只,总饲养量占世界的约30%。2013年年末和2014年上半年我国家禽业受H7N9流感的冲击,出现量价齐跌的状况,家禽饲养总量增速放缓,预计2014年和2013年饲养量基本持平,2014年的饲料产量也基本和2013年持平。

1.3  饲料企业状况  全国共有10000家左右的饲料加工企业,年产量低于5万吨的中小型企业占70%以上,同时我国也有新希望六和集团、和丰、潍坊中基等一些大型龙头和“一体化”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在跨区域集团化发展,加强了对养殖企业终端的控制。目前排在全国前十位的集团占到全国20%以上的饲料产量。我国从2012年底启动了饲料企业生产许可证换证工作,提高了饲料生产企业的入行门槛,一些生产设备不达标、人员素质低、资金实力差的企业被淘汰,加快了行业的整合。目前我国饲料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企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大战激烈,恶性竞争严重。

与美国相比,我国饲料规模化程度还有一定差距。美国饲料业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多数饲料生产企业与养殖企业是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大型的产业链集团通常集饲料生产、养殖、屠宰、加工、食品等行业于一体,这种企业集团所生产的饲料占生产总量的2/3以上,而纯商业性的饲料不足1/3,而且这种差距还在加大。饲料企业的总数在下降,而单个饲料生产企业的规模却在扩大,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规模效益。1978年美国的饲料加工企业有10000多个,到1995年已减至2000多个,目前全美国前10位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饲料量占全部饲料产量的1/3以上。大集团管理先进,质量控制严格,产业化程度特别高,而且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竞争力很强。

我国饲料工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着国际上一些企业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企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饲料企业不但要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原料,像玉米、豆粕、添加剂、鱼粉、维生素等,都是和国际市场接轨的,行业之间的全面竞争已经展开。

2  影响饲料产业发展的因素

2.1  我国饲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造成饲料价格和利润的波动  豆粕、蛋氨酸等饲料原料严重受国际市场制约,玉米、小麦市场也和国际接轨。2014年我国饲料业盈利下滑,市场萎缩,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国际市场制约的原因。例如,2014年我国的蛋氨酸市场,国产蛋氨酸库存消耗殆尽,引发企业采购的恐慌,贸易商推波助澜,造成蛋氨酸价格一路高涨,一度由35元/kg飙升到120元/kg,造成我国饲料业的巨大损失,对养殖业也造成不小的影响。

2.2  国际市场对我国家禽养殖业的冲击会影响我国饲料业的发展  加入WTO之后,我国畜禽产品市场对外开放,国际贸易额增加,但同时国际市场对我国家禽业产生较大冲击,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畜牧业大国的畜禽产品大举进入我国。多年来,我国家禽养殖业存在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现象,出口额较低。以中美禽肉贸易为例,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禽肉出口国,2012年,中美双边禽肉贸易量22.26万吨,贸易额3.15亿美元。然而,无论从数量还是金额来看,中美禽肉贸易都不能认为是双边贸易。过去十几年来,美国向中国出口的禽肉基本上始终占双边贸易总量的99%,中美禽肉贸易的实质,就是美国向中国出口大量低价家禽及相关产品,甚至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严重冲击。随着中国家禽产业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提升,相信我国家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会有所加强。

2.3  家禽疾病和食品安全问题给家禽业造成损失巨大,也严重影响了饲料业的发展  2012年底,央视曝光了“速生鸡”从产到销的过程。一些养殖户在饲养肉鸡过程中,或没有严格执行抗生素停药期的规定,或添加违禁药物。而一只“速生鸡”每天要吃18种药物,仅“药费”每天就要2元。部分“速生鸡”在养殖户交给合约公司的屠宰场之后,未经检验检疫就被宰杀,而厂家未经检疫就开具的检疫合格证。虽然这一事件是个案,但也说明家禽业生产有安全漏洞。事件使养禽业损失惨重,直至2014年年初影响还未消除。2013年,家禽业出现了H7N9流感,各种媒体在2014年春节前后对H7N9流感案例不断通报,造成了人们的恐慌心理,禽产品消费急剧下降。据农业部监测,与2012年相比,2013年底白羽肉鸡存栏量下降14.5%,黄羽肉鸡下降8.2%,蛋鸡同比降11.5%。2013年家禽行业损失高达1000亿。禽病和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人们对家禽产品的消费信心,影响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受挫。由于家禽存养量减少,家禽饲料业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2.4  饲料业自身的恶性竞争对饲料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我国饲料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第一,饲料企业产能过剩,行业开工率不到50%,而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厂家之间恶性竞争市场,价格大战愈演愈烈;其次,饲料企业短期行为较为普遍,表现为生产规模小,全国超过80%的饲料厂家平均年产销不到1万吨;技术含量低,企业效益也低。饲料行业的无序竞争浪费了资金、资源和劳动力,中小型企业生存艰难。

3  饲料产业发展趋势

3.1  大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低端企业被淘汰            大型饲料企业之间并购造就更大的饲料企业,而且饲料企业进入下游产业,锁定了饲料销售客户,扩大了市场份额。新希望、通威、正虹、大北农、和丰等饲料企业已经上市,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资本注入饲料业,造就实力更强的饲料企业。饲料工业开始整合,养殖形势多变,抵抗能力差的中小企业纷纷退出市场。

3.2  全价料产量上升,浓缩料下降,高浓度预混料存在一定上升空间  由于养殖规模持续扩大,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升,原来使用浓缩料的养殖场户开始使用全价料,公司+农户模式企业增多,使得全价料用量上升。一条龙企业的饲料厂对1%甚至更高浓度的预混料需求量增加,而浓度低于1%的预混料市场将出现一定程度萎缩。

4  推动饲料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政府加强监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减少企业无序竞争  我国的中小型饲料企业数量多,行业自律能力差,市场存在严重的无序竞争。多数中小企业科研力量薄弱,高层次技术人才缺乏,生产产品科技含量低,打不出自己的产品品牌,市场占有率偏低,生产规模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针对这种现象,政府应严把饲料行业准入门槛,淘汰技术、设备、人员不合格的落后产能企业,以达到控制企业数量,提升行业竞争力,减轻饲料产品同质化的目的,从而保障市场合理、有序、健康发展。

4.2  开发原料基地,稳定原料供应  饲料企业应在产销需求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和循序渐进的方式,直接深入到产地,以建设基地、自主收购或委托当地代理收购等多种形式开展产地自主收储,逐步实施原料基地建设,以获取稳定的原料来源。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在饲料原料的进出口贸易上应争取主动,尽量减少国际市场的制约。

4.3  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化经营,做强做大饲料产业  饲料是畜禽产品生产的中间环节,如不进行上下游延伸,饲料业将会越走越窄。有实力的饲料企业应由种苗入手,做到好种苗、好饲料产生高效益,加强饲料科技与养殖业的联合。建立屠宰和食品加工厂,发挥冷库和加工厂在畜禽产品收购中的调节作用,以降低养殖户运转风险,增强养殖户的用料信心,促进定制饲料销售。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把品牌经营理念融入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以品牌保质量,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

4.4  加强科研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对优质、高效、安全、低成本的关键饲料营养技术和精准饲料加工技术加以重点投入、重视培育价值最大化的服务创新能力。同时,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加强原料、饲料添加剂、配方、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严谨使用违禁药物,慎用抗生素,把饲料安全的理念贯彻到企业各个环节当中确保质量安全,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4.5  产业精耕细作,创造差异优势  当饲料厂处在小而全、样样有、一样也不精的状态,什么都不是自己的优势。大企业要做大事业,要做产业链,做环保、健康、科技领先的国际品牌,小企业要做小而专、小而精、有地方特色的产品,获取区域优势、成本优势,使大、小企业在整个行业中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由狭隘的市场产品竞争走向市场融合,最终形成差异化饲料市场模式的全面发展。

5  小结

饲料原料如豆粕、蛋氨酸等严重受国际市场制约,玉米、小麦市场也和国际接轨,饲料企业产能过剩,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饲料业受养殖业巨大的影响。作为饲料企业,要找准市场切入点,大企业做大品牌,小企业要小而精,在整个行业中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最终形成差异化市场格局,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家禽状况发展趋势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称家禽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快速原型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乡镇配网规划及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