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发挥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路径探析

2015-04-29郝天聪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市场资源配置职业教育

郝天聪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进行,引发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深层变革。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之下,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也随之不断发生变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既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也需要市场发挥微观调节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着力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提高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使政府与市场各就其位。唯有如此,方能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 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市场;政府;决定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0-0013-05

一、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都呈现出加大的趋势,引发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层变革。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机制也随之不断发生变革。

(一)从计划配置为主、市场配置为辅到两者都是重要配置机制

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最具决定性和创新性意义的改革就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经济转轨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前,计划配置是我国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1]。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对职业教育资源进行计划配置,配置过程是自上而下的,采取先宏观后微观的形式。在这种计划配置职业教育资源模式之下,政府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单位,职业学校根据政府下发的指令性计划进行专业设置、招生录取,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按照分配计划将学生分配到各个岗位。计划配置曾被认为是最公平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按照行业划分设置了相应的管理部门,每个部门又根据本行业的发展计划和相应的劳动力需求计划设置为本行业服务的职业学校;各省市也根据自己的用人计划设置各种各样的职业学校,从而造成全国职业教育系统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小而全”等一系列问题[2]。在这种计划配置为主、市场配置为辅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之下,市场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政府计划招生、包办学校、包揽分配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迫切要求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作出改变,市场机制开始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为尽快实现从计划外推力向市场内驱力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职业教育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开始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根据市场需要改革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招生体制等,从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从职业教育资源计划配置为主、市场配置为辅到两者都是配置机制的转变,不仅是经济体制转轨的需要,而且是职业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

(二)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3]。这一决策涉及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大调整,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突破性进展。至此,对市场作用的新定位成为指导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新指南。

实际上,伴随着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不断变化。十四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过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的强化,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已经成为思维定式。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的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无疑又是一次思想大解放和大跨越,回归了市场经济的本义,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具体到职业教育领域,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转变,使得政府与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意味着由政府宏观调配职业教育资源,市场只是在政府调节之下发挥基础性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作用;而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之后,不再存在两个层次的调节,市场不再是在政府调节下配置职业教育资源,而是自主地根据市场机制配置职业教育资源。由市场决定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含义就是根据市场规则、市场供求、市场竞争、市场价格等进行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从而实现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二、职业教育资源的产品类型分析

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在《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中将社会产品划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他认为,公共产品是所有人都能享有该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增加消费者不会影响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量,生产的可变成本也不会发生变化。公共产品应具备三个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而私人产品可以由个别消费者所占有和享用,具有效用的可分性、消费的竞争性和受益的排他性等三个基本特征。处于二者之间的产品就被称为准公共产品。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下,私人产品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公共产品则由政府全权计划配置。

职业教育具有教育与产业的双重属性。1992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将教育明确列为第三产业,并指出教育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对职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服务就是职业教育的产品。根据保罗·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理论,职业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由于职业教育资源具有稀缺性,所以某一个体对职业教育资源的消费会减少其他人消费职业教育资源的机会,同样某一个体对职业教育服务的享受会减少其他人享受职业教育服务的机会。可见,受教育者对职业教育的消费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接受职业教育可以提高个人收益,增加个人就业、升迁的机会。但这种收益只有当他进入社会生产领域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显现出来。接受职业教育的人不仅可以使个人获得收益,而且可以使社会获得收益,产生个人以外的效益,使得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正外部性”①。从这个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又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资源属于准公共产品。

职业教育资源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使得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处于一个准市场环境之下。也就是说,市场对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具有范围和程度的限定。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可以产业化发展,也不是忽视或否定政府的作用,而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具体来说,对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既要发挥政府计划配置的作用来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又要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来克服计划配置成本高、效率低的缺点。两种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是相辅相成、互补共生的关系。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职业教育发达程度不一,市场配置会使职业教育资源从效率较低的地区流向效率较高的地区,所以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决定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则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计划配置职业教育资源的作用。只有将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益,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有序、健康和协调发展。

三、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路径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资源配置最理想的状态是达到“帕累托效率”②,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竞争性经济具有帕累托效率,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市场机制是把商品生产者追求最大利益的动机同商品消费者追求最大效用的动机结合起来,以调节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机制按照效率原则竞争性地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促使职业教育资源流向效率高的地区、部门、学校和企业。

(一)改善投资机制,允许以生产要素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保护办学主体产权

我国职业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投资多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资源配置与财政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投资机制的多元化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保障。由于职业教育资源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本着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职业教育应当采用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结合的融资方式。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以市场化为借口推卸职业教育投入的责任,政府尤其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是要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丰富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形成公办、民办和股份制办学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积极引导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开展民办职业教育,从而创新民办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同时,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允许办学主体以资本、技术、知识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各类办学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并不局限在经费投入上,还要积极引导其参与职业学校课程开发、专业建设、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产权界定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和保障。保护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说就是保护其产权。正如马克思所言,“他们必须承认对方是所有者,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5]。产权是市场配置职业教育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保障,办学主体拥有产权才能自由交易,资源有效配置才有可能。此外,还要给予民办、股份制职业学校与公办职业学校同样的财税、土地、金融等优惠政策。从制度、政策上保障办学主体的合法权益,才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进而促进职业教育办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二)依据供求机制,合理调整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尊重各主体自主选择权

经济学认为,当市场对某一种商品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形成卖方市场,供给者会扩大投资规模,增加商品供给;而当市场对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就形成买方市场,供给者会缩小投资规模,减少商品供给。市场经济的这一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领域。从宏观上看,当受教育者对职业教育服务有较大需求时,在利益诱导机制之下,这种需求会刺激职业教育服务的供给,吸引各种办学主体投资职业教育,从而通过职业教育服务获得预期收益。因此,应该给予职业教育办学主体自主权利,让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可以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依据市场规律,合理调整办学规模。从微观上看,社会对职业教育提供的各种服务,即职业教育培养的各类人才的需求是存在差别的,而且这种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鉴于此,在微观层面上,职业教育内部资源的配置也应该由学校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而不应该由政府干涉微观领域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职业学校应该根据市场供求机制,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使人才培养层次与社会需求的人才层次相匹配;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也应该根据对科技进步与人才需求变化的预测,结合当前市场供给状况,做出动态调整,要着力打造品牌专业,大力培育精品课程,这样才可以避免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还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学校办学方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仅要求职业学校自主经营和决策,还要求受教育者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受教育者有权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职业学校。这样,职业学校按照受教育者要求,根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办学方向,就能提供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教育服务。

(三)利用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的职业教育资源市场,促进资源自由流动

在马克思看来,市场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对于职业教育而言,竞争的权威同样重要。在竞争机制下,资源自由流动的客观效果,可以实现职业教育资源更为有效的配置,提高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资源自由流动是市场配置职业教育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因为资源的经济本质,在充分竞争、没有制度障碍的市场环境中,职业教育资源在自利目标诱导机制之下,必然向“边际生产率”③更高的区域流动和集中,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资源向边际生产率更高区域自由流动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如果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人为地设置各种障碍阻碍职业教育资源的自由流动,不仅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而且会损失经济利益,削弱职业教育资源市场活力,造成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市场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的职业教育资源市场,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的自由流动,从而提高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职业教育资源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使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统一的职业教育资源市场有以下基本要求:各种职业教育资源都要进入市场,而且在竞争机制下可以自由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包括办学者和受教育者)可以平等地进入职业教育资源市场,并理性地追求效益最大化;职业教育资源市场规则统一,各地区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形成职业教育资源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职业教育资源市场体系,必须鼓励公平竞争,反对职业教育资源垄断,清除职业教育资源市场壁垒,这样才能提高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四)采用价格机制,减少政府强制定价,确立劳动力市场人才聘用合理价格

一般来说,教育服务有政府定价、市场定价和学校定价三种基本形式。由于职业教育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加之职业教育服务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我国职业教育服务采用的是政府定价。但是,由于政府定价过于刚性,缺乏弹性化,统一的教育收费不能反映教育成本,大大削弱了价格机制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市场机制能够有效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不仅依靠市场竞争的形成,而且有赖于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市场自主决定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向,离不开市场的调节信号即市场价格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曾经明确指出:价格只有在竞争性的市场中形成,才能形成准确反映市场供求的价格体系,反映价值规律的要求。因此,在对职业教育服务进行定价时,要充分利用价格机制,发挥市场定价的作用。然而,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学生不是纯粹的职业教育产品,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人力资本价值会随着时间的积累逐渐显现出来,不仅学生自己获得收益,社会也会从中受益,而职业教育正外部性所带来的各种收益是市场无法估价的,也没有人对其进行付费。因此,纯粹的市场定价也不能反映教育成本和教育收益。比较合理的定价方式是在国家定价范围内,由学校参考市场价格信号,根据自身的硬件和软件水平等因素进行学校定价。另外,还需要根据价值规律,确立职业学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人才聘用合理价格。这里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招聘方支付给提供方人才培养的耗费货币补偿,其标准应等于职业教育阶段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二是确定受聘人聘期工资[6]。同时,国家也要给予职业教育办学者一定的补偿,这样才能降低职业教育办学者的成本,提高其继续投资办学的积极性。

(五)完善信息机制,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信息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瞬息万变,使得信息的经济价值凸显,及时准确地掌握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具体到职业教育领域,如果职业教育资源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独享信息的一方可能垄断和操纵市场,职业教育资源要素就不能得到自由流动,市场交易也就无法达成互利双赢的局面。为了使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需要打造一个公平、开放、透明的职业教育资源信息市场,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同时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形成,这样才能提高市场交易的公平性,并最终提高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此外,为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政府需要对职业教育资源市场加强监管,严厉惩处信息垄断者、造假者。具体来说,建立职业教育资源信息披露制度,需要市场和政府两个主体的参与,在强制市场参与者披露市场信息的同时,政府也要建立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从而为职业教育参与者提供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就业信息,职业学校的专业信息、质量信息等。建立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主要涉及校际资源共享、校企资源共享和国际资源共享三个层面,要探索职业教育资源集约式发展道路,推动职业教育集团的创建,加快职业教育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建立不同特色的职业教育资源库,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远程教育,加强职业教育网络精品课程开发,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行业、跨区域共建共享,加强行业之间、区域之间资源的交流与整合,从而达到由市场决定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目的,最终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结以上分析,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就是探索职业教育公共属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缓解我国政府财政支持不足的局面,解决职业教育资源短缺与需求快速增长之间的尖锐矛盾,提高社会劳动群体的整体职业素质水平。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关键是划清政府与市场作用的边界,政府主要在宏观层面对资源进行配置,而市场在微观层面对资源进行配置,二者并非作用于同一个领域、同一个层面,因此不会发生冲突。在市场对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参 考 文 献

[1]程宇.市场与政府:经济学视角下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的博弈均衡[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47-52.

[2]庄西真.从政府强制到市场调节——试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可能的路径[J].教育科学,2002(4):50-53.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新华每日电讯,2013-11-16(2).

[4][6]牛征.关于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J].教育科学,2001(1):45-49.

[5]马克思.资本论[M]. 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9.

猜你喜欢

市场资源配置职业教育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