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语音中超音段成分对比及对日语音教学
2015-04-29黄微微
摘 要:本文就汉日语音中超音段成分进行对比分析,预测了日本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学习难点。文章从音高和音长的对比展开,汉语音高主要体现为声调,日语音高主要体现为重音。宏观上,汉语声调是语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位区别特征的体现;日语重音则是约定俗成的,是区别词界的语音要素。
关键词: 汉日语音 对比 超音段成分 语音教学
一、引言
上世纪80年代,一方面,第二语言习得中对比分析理论和偏误分析传入中国;另一方面,隨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学习汉语的日本人逐渐增多,与此同时,教学实践中产生的语音问题也亟需解决。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条件孕育了汉日语音对比及对日语音教学问题的研究。不少学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别对汉日元音、辅音、音节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对比,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给出了自己的教学对策。
许余龙在谈到超音段成分的语音对比时曾说过:“超音段音位对比的目的,就是要比较这些超音段语音现象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现的形式、涉及的范围、发挥的功能等有什么不同。”[1]据此,本文主要选取汉语和日语语音中最重要的两个超音段成分——音高和音长,从宏观(语言系统)和微观(物理属性和音高模式)两个角度,比较它们的表现形式、存在范围、主要功能,以期更深入地认识两种语言的语音特点。
二、音高对比
(一)音高与语言系统的关系
音高在汉语中主要体现为声调。作为一种声调语言,汉语的声调在语音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和辅音、元音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例如普通话的/ba/是由辅音和元音构成的CV型音节,如果不考虑它的音高,就很难确定它究竟代表什么意义。/ba/这个音节的阴平是“巴”,阳平是“拔”,上声是“把”,去声是“爸”,声调在区别意义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高在日语中主要体现为アクセンタ,即英语accent的音译词。日语学术界一般把这个词的中文术语翻译为“重音”(天沼宁、大坪一夫、水谷修,2000)。重音与声调虽同作为音高形式影响语音,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1.存在范围不同。汉语的声调仅存在于词这一层结构单位中,而日语的重音存在于词和大于词的语言单位中。声调主要关联语言中的词汇子系统,而重音关联着词汇和语句两个层面的系统。
2.稳定性不同。汉语声调固定存在某个词中,大多数词只有一个对应的声调。有少数多音字是一个字对应两个或多个发音(声调),但发不同的音,词性不同,意义也不同。比如“好”,读上声时是形容词,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也可表示应允;读去声时是动词,表喜爱之意。
3.主要功能不同。汉语声调的主要作用是区别词义,如“山西”[?ɑn55 ?i55] 和“陕西”[?ɑn214 ?i55],第一个音节的声调不同,两个词的意义就完全不同。除了区别词义,音高在汉语中还具有语法功能。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分词性和区别句法结构的作用。“大意”这个词不读轻声时是名词,指大体意思,读轻声时是形容词,是疏忽之意。“东西”不读轻声时是“东”和“西”的组合,是词组,读轻声时是名词,指物品。
重音与声调的上述差别使得汉语和日语归属到不同的语言类型,汉语是声调语言,日语是非声调语言。这并不是说日语音节没有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只是这种变化并不能与音节的所指紧密联系,形成区别意义的主要特征,更别说归纳为广义上的音位,即“调位”。而日语的重音是“……约定俗成的,重读音节突出的程度当然也是相对于非重读音节而言的”[3]。重音是构成日语语音模式的基本要素,而非区别意义的音位特征。
(二)音高幅度及形状对比
音节的高低升降在汉日语言中对各自语音的特色都有影响。即使一个不懂汉语和日语的外国人,也能听出汉语的乐感和日语的节奏感来。以汉语中的声调分析为主要依托,分析日语重音的调域和节奏,我们就能找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语音特色背后的成因。
“声调的音高主要决定于基音的频率。从声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是基频的变化范围,也就是声调的调域”[4]。通过对汉语四个声调和日语高低调基音频率的测量,可以得出两种语言在声学上的音高变化范围。汉语声调的声带音基频平均数表明,其高与低的幅度为110Hz~220Hz(周同春,2003:112),而日语的则为90Hz~170Hz(参考值)(朱春跃,2001:122)。但事实上,声调的音高变化并不是绝对音高变化,而是相对音高变化。
三、音长特征对比
声调中最明显的要素是音高,其次就是音长。冯隆在《北京话语流中声韵调的时长》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句中测量汉语声调时长时,阳平(259ms)>上声(249ms)>去声=阴平(248ms);在句末测量时长时,变成上声(335ms)>阳平(320ms)>阴平(274ms)>去声(268ms)。可见在句末时汉语声调的时长差距更为明显。声调时长并不决定音节的意义,但在汉语学习中如果发的太短或太长,往往给人不纯正的感觉。
日语的音长主要体现在长元音与短元音的对立上,它是语音系统中重要的区别特征。其主要功能在于区别词义,次要功能是表示语气。
日语里发长音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当平假名あいう跟在あいう段音节后,如おかあさん(母亲)、ほしい(想要)、たいふう(台风);2.え段假名后续假名“い”,读成长音[e:],后续假名え时,也读[e:],如とけい(表);3.お段假名后续假名“う”,读长音[o:],后续假名お时也读[o:],如そうじ(打扫)、とおい(远);4.英语进入日语的音译词如果有长元音,大多原封不动变成日语的长元音,用符号“―”来表示。如キー(钥匙)、コーヒー(咖啡)。
四、对日语音教学
初级阶段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时没有声调意识,或对声调的区别意义认识不强烈。这就需要教师强调四声在汉语中跟日语的长短元音一样,是对立的、不可混淆的。日语调域窄,发音的音高幅度变化小。而汉语声调要求发阴平时要起点高,发上声时要先降后升,其中升的幅度比降的幅度大,发去声时要骤降,从最高到最低。因此,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可能发阴平时起点低,上不去,发成中平调33或半高平调44;发上声时降下去就不会上升了,亦或上升的幅度小、时长短;发去声时起点低,下不去。
对日语音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日语重音中,前一个音高,下一个音肯定低,反之亦然。日本学习者在这种高低型的节奏语言影响下,对汉语双音节或多音节中两个同调类的读音很容易发成一高一低或一低一高:
阴平+阴平:今天、开心、西瓜
阳平+阳平:回来、难得、原来
上声+上声:好晚、领导、老虎
去声+去声:现在、过去、放弃
2.词重音问题:在发双音节词“中重型(中长型)”的“学校、木材、锻炼”时,如果后一个音节是去声,日本学习者可能由于降不下去,导致时长也不够,发出的音不仅不纯正,还会造成意义上的误解。
掌握了上述问题,再进行三字组和四字组的教学。这种方法我们认为是具体可行的,既利用了母语对目的语的正迁移,又能为学生建立一个对汉语声调组合认识的框架,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2]徐通锵.语言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田葳,田忠魁.日语的重音与汉语的声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
[4]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黄微微 山东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