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润腔唱名法分析视唱练耳教学中传统音乐的学习

2015-04-29周艳莉

北方音乐 2015年11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视唱练耳

周艳莉

【摘要】我国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一直缺乏专门针对传统音乐的视唱教学,润腔唱名法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空缺,改变了固有的唱名法,更为符合我国传统音乐的独特性。本文以润腔唱名法为例,分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如何将传统音乐的学习融入其中,充实视唱练耳的学习内容。

【关键词】润腔唱名法;视唱练耳;传统音乐

源起于欧洲的视唱练耳进入我国高校已有几十年的历程,这门课程在我国随着艺术教育的发展从课程设置到教材选择都在不断的改进,视唱练耳作为音乐专业的重点基础课之一,从考学到大学教育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对于这门课程教材和内容的安排是要在一定的科学原则之下来确立,现在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的教学多是以七声调式为主,按照固定调和首调两种唱名法来展开学习。而大多院校的视唱练耳教程所选用的教材多是法国《雷·卡视唱教程》中的1A、1B和2A、2B,仍然采用欧洲的大、小调体系来进行视唱学习。

然而,在多元文化引领下的教育文化环境的改变,人们对于音乐文化的需求日益变化,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一样进入学习关注的范围,但我国民族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主,这和长期以西洋七声调式为原则的视唱练耳学习是不一致的。在视唱练耳课程中,我们现在的教学练习曲目都是以七声调式来写作编排的,只在练耳的调式听辨中会加入一定的五声民族调式。但对于音乐的专业学习来讲,综合全面的提高音乐素质,不应只是对于中外历史的了解,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掌握也要贯穿到音乐学习的各个层面。

我国的民族音乐从歌曲、戏曲到说唱、器乐、歌舞囊括五个大方面,在旋律、节奏上与七声调式有着很大区别,众多的作品在演唱中并不完全符合十二平均律,一些处于一个半音和一个全音之间的音符无法用乐谱记录,而民间音乐中很多的转音、滑音都无法用现在的记谱法准确表述,所以即使是在视唱练习曲目中加入民族五声调式的歌曲练习,也并不能够完全再现传统音乐的调式调性特征。这对于一些民族器乐的学生来说,七声调式的学习不能够与他们所弹奏的民族乐曲相匹配。因此我们亟待有一种可以用来专门针对中国传统音乐视唱训练的方法。

一、何为润腔唱名法?

我国传统音乐中带有很多的独特音腔,演唱中各民族的语言音调特点又各不一样,西方的“do re mi”这个唱名体系并不能准确的来表达我国传统音乐的作品韵味,因此由山西大学王亮教授在西洋“do re mi fa sol la si”七声唱名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汉字的音调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唱名法,即润腔唱名法。

润腔唱名法是对于润腔读谱法的唱名构想,“润腔读谱法”是通过改造现通用唱名和革新读谱理念而形成的一种旨在体现中国旋律特有音腔和韵味、具有润饰唱腔特点的读谱方法。这是在探究了中国语言的音调特点和音乐中的声调演唱特点后,王亮老师在七声唱名基础上提出了润腔唱名的基本构想:

在这个体系中,只是唱名上进行了改变,但音高仍然与“do、re、mi、fa、sol、la、si”相对应,是在原有七声体系解决音高音准问题的基础上,为了唱出中国传统音乐旋律特有的音腔特色而创设的一种唱名方法。

此外在具体的作品中,为了演唱的更具流畅性,还产生了润腔基本唱名的变体唱名:

并且,在此基础上,由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滑音、倚音和波音的特点,在演唱中尤其要注意。还有中国艺术讲求的虚实相生和充满意趣,在中国民间器乐、戏曲和音乐中,有很多的类似“儿”话音的音腔,因此在使用润腔唱名法时,在某些附点之后的音或者弱拍音上加上“儿”音,可软化音响,增强生动性。

不过,在具体的曲目演唱中,我们可以依据自己的演唱习惯和用字方式来适时的进行一定改编,这和我国民间音乐的口头性和随意性相一致,没有框定的方式,演唱者可以唱出自己的特色。

二、何以演唱传统音乐的视唱曲目?

在现有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加入中国传统音乐的曲目学习,为了更为贴近民间音乐的艺术特色,我们借助润腔唱名法的构想来进行乐谱的演唱练习,这样相较于七声体系的演唱方式,他可以在音高的确定和不确定之间随意转换,很好的表现传统音乐中的音腔特色。

我们从民间歌曲这一音乐类型入手来探究在视唱曲目中加入五声调式的练习,并尝试采用润腔唱名法来演唱。以东北民歌《鹧鸪飞》为例,F大调,是 4/4、2/4的混合节拍,中板速度,感情明快。这首徵调式乐曲,旋律伸展流畅,富有层次感。截取其中两句来演示如何用润腔唱名法来学习这首歌曲,如下图:

在这两句中,我们摒弃了固有的以“do re mi”唱名方法,而采用润腔唱名法的“deng dai di da deng”,并且按照音的连接关系和乐曲中的滑音适当改编其中的一些演唱音,如“deng

di”的连接在此句中可以化为“de i”,以方便演唱,且要在上滑音或者下滑音的音符上即使没有标注,也要在演唱中自行唱出滑音的感觉,倚音也是如此。

按照这样的示例,我们在视唱曲目练习中,如若此条曲目是五声调式,便可尝试采用润腔唱名法来进行,也无需在其中贯之以固定的音演唱,教师和学生都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一定程度范围内的改变。

三、何谈传统音乐在视唱练耳中的学习?

视唱练耳课对于要进入专业音乐学习的学生来讲,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每个学生从入学考试到大学期间,视唱练耳都是展开专业学习和理论认知的前提,是帮助我们读谱、识谱、习谱的基础。教育讲求科学性和适合性,在我国对于传统音乐文化逐步重视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中民间音乐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显得愈发重视。我们现在是从类型、定义和曲目演唱上进行学习,对于民歌的学习多以现存的音响资料来模唱,乐曲的演奏也是以谱面的记录和教师的范奏为参照对象,学生个人的主动性认知尚缺乏。但是传统的视唱练耳,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均可自己拿到乐谱后直接演唱,西方的大小调在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一定的模式,然而对于传统音乐却缺少这样的感觉。

我们在倡导弘扬民族传统艺术的当下,音乐教育理应成为传播民族音乐的先锋者。现在绝大多数院校的音乐专业开设有民族民间课程,以理论认识为主,欣赏为辅,并没有和其他的专业课程有衔接和联系,尤其是在视唱练耳课程中,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的学生在使用的乐谱、读谱方式和器乐演奏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选择固定调或者首调唱名法,都是在一定科学原则下进行的安排。我国的传统民歌和器乐曲皆有着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我们尝试在视唱练耳基础课中增加关于传统音乐的学习,不仅是对这门课程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的补充,也是更准确学习传统音乐并将其传播的方式。

首先,适当增加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在现有视唱练耳教材基础上,各个学校可以按照自己学生以及教学的进度计划,根据传统音乐的艺术特征,合理编排相应的视唱曲目,以小乐句的编写,或者以经典民歌或器乐曲为基础的片段选取,整理编排一部分的内容,不再将视唱教学只停留在七声体系的乐音培养中,可以和我国的具体地方音乐相联系。

其次,合理改革视唱练耳的教学方式。高校所长久依循的视唱练耳教学都是以十二平均律钢琴为基础的伴奏练习,学生以钢琴音为基准练习演唱。然而在我国的民歌中有很多字音的音腔是无法完全在钢琴中找到相对应的音,因此润腔唱名法就是要充分的体现我国民族音乐的旋律和音腔特点,我们在学生中普及这种唱名法,用在传统音乐的视唱练习部分,并且可以适当的取消钢琴伴奏,钢琴只需给出一定的音高和旋律线上主要音符的音准,不苛求学生的一致性,可以润腔唱名法为基础自行创编,这也契合了民歌源于民众、传于民间的艺术特征。

国外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在进入我国发展的这些年,应该结合我国的音乐文化元素,制定出适合我国音乐教育的视唱练耳课程体系,以西方的音乐技法,带动我国传统音乐的学习和发展,将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认识渗入教育的各个课程,而笔者所论及的润腔唱名法的实践可行性还有待研究,在视唱练耳课程中融入传统音乐的学习依然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武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傅川仪.中国民族视唱练耳法刍议[M].蔡际洲.民族音乐学文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3]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视唱练耳
论视唱练耳对于节奏的训练
浅谈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在教学中融合应用策略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浅析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