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交通管理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和职能
2015-04-29
公安机关要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执法理念,把社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道路交通管理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在社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创建平安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为社会建设保驾护航,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郾交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的职责之一就是加强交通管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安全通行效率,为人民群众出行和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社会建设是加强交通管理的总目标和总要求,交通管理又是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社会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中,人民群众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四项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其中的“行”,又在人民群众的日常行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比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出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做好交通管理是维护发展和稳定大局的要求。
2?郾加强交通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社会建设。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五大机遇叠加,同时,也给交通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和动力。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构建人、车、路和谐相处与发展的良好环境,直接影响着平安天津、法治天津、美丽天津目标的实现。我们需要在严格落实市委全力推进“两个便利化”、全力打造“两个升级版”决策部署的同时,切实履行“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工作职责,这不仅是我们应该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也是对天津社会建设所应付出的努力。
3?郾加强交通管理必须顺应新形势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就交通管理工作而言,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将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个理念调整、理论重建的过程。交通管理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理论研究和具体运用上不断开拓新的空间、探索新的服务途径和科学的管理办法。2014年,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警情导向、民意导向”,成功实施“双限”措施,加快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大力整治秩序,狠抓源头治理,综合解决机动三轮车难点问题;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广电网络等平台,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举措等一系列工作,都是为了让交通管理工作不断跟上社会建设的步伐。
1?郾在道路交通组织规划方面,为社会建设出谋划策。道路交通网络是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道路交通渠道一旦建成,可以重组社会发展的物质和信息流动,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社会建设又进一步推动新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两者相辅相成。道路交通网络的完善不仅可以扩大经济活动的总量,而且随着道路交通网络的密集,还能产生规模效应,获取增长机会。因此,交通管理必须以完善道路交通网络为手段,提高道路交通建设水平。目前,我市城市快速路已经全线通车,并承担了重要的交通功能。紫金桥、绥江桥、隆昌桥、东兴六纬路口、复兴芥园路口等一批道路、桥梁改造建设项目均已实施完毕。
2?郾在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方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利益。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天职,也是在社会建设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如果在道路通行中,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也就无从谈起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多年来以秩序乱点、交通堵点和交通事故多发点为管理重点,完善了现场查纠、电子警察查处、流动摄录、粘贴违法通知书等纠违机制,持续开展了以整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秩序,纠正酒后驾车、无证驾车、违反禁行规定等严重违法行为,以及清理整顿各类违章占道、规范静态交通秩序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治理活动。通过始终保持依法严管态势,有效预防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建设的稳定、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3?郾在保障道路通行效率方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交通效率是影响社会建设的关键,高效的道路交通网络意味着经济体系中竞争力的强弱。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当前的社会建设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产业结构调整、国际交流增加、交通集散量增大等不断释放出道路交通需求,而道路交通效率的不同则造成经济发展快慢的差异。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必须以提高道路交通网络效率为目标,满足全球化带来的道路交通需求,同时克服伴随自身发展所带来的矛盾。20多年来,天津市的道路交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市区道路总里程已近1200公里,公路总里程超过1.1万公里,桥梁2500余座,机动车230余万辆,驾驶人300余万人。由此,我们建成了集交通信号协调控制、信息采集发布、指挥调度、视频监控、办公自动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交通管理控制中心。对全市各主要路口实施闭路电视监控,广泛应用了流动电子警察、雷达测速仪、号牌自动识别系统和GPS定位等科技手段和装备。在扩大管控范围、治理交通违法、预防交通事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提高了交通管理现代化水平,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1?郾加强交通管理公共工程建设,实现多元社会的协调与共管。一是围绕“政府领导,各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新机制,加快交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不适应、不协调、不和谐因素,都会间接地反映到交通安全上来。因此,要着力解决交通管理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就要首先从建立健全各项交通安全制度入手,强化各级、各方面交通安全责任制。比如,交通安全工作协商制度、情报信息通报制度、工作决策措施保障制度、重大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等。二是拓展公共工程合作和交流渠道,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方法、务实的机制来解决交通管理的深层次问题。交通安全问题不是一个孤立、单纯、静态的表层问题,各自为政、集团利益、法规迟滞又是当前交通安全工作的主要“瓶颈”。比如:道路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忽视或弱化管理部门意见的问题;保险、医疗部门的行规与之不配套、不能及时实施救助的问题;文化教育部门交通安全教育“盲点”的问题;车辆制造、维修、监管不力等问题。有鉴于此,必须进一步研究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管理的规律,建立健全交通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医疗救助、公共慈善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交通安全工作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全过程;进一步理顺公安交管、安全生产监督、交通、城建、工商、教育、卫生、保险等行业的关系,形成交通管理齐抓共管、集成治理的良好局面。三是发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密切联系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是国家负责交通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在社会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要以“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促稳定”为己任,坚持“预防为主,专群结合”的工作方针,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依靠群众做好交通安全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开展持续性、规模性、科学性的全民交通安全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依法实施管理。
2?郾加强交通管理道德工程建设,实现诚信社会的文明与亲和。一是重视社会公德教育,营造文明交通环境。《道路交通安全法》在总则当中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社会成员单位以及新闻出版单位具有对所属人员和社会人员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这正是把交通出行的道德规范作为社会公德的一部分,摆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通过大力宣传和培养交通道德理念,提升全体交通参与者的道德素养,并转化为参与者自觉的交通文明行为,努力为社会建设创造一个文明的交通环境与亲和的人文环境。二是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从业人员“守德”体系建设。机动车驾驶人员以及与机动车相关的各类人员是交通参与者中最大的专业性群体,也是维系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力量。加强对这一群体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之自我完善并能自律、自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对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驾驶人及机动车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围绕“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强调职业态度、社会责任、劳动贡献,包括对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贡献是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无旁贷承担监管和教育的责任,相关行业和有车单位(含私家车)同样有对驾驶人教育和监管的责任,共同目标一致,相辅相成,进而优化行业环境、交通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自身利益和社会整体效益相互融合。三是重视个人品德教育,强化“尊重生命,安全共处”的亲和意识。重视和加强全民性的个人品德教育和修养,就是要通过和谐的文化精神浸润每一个人,提升交通参与者的精神境界,丰富诚实、友善的本质属性,使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的、正常的交通生活中多一些自警自爱、互礼互让、亲和亲善,少一些违反交通法规、有悖基本道德的行为,以长期维护道路交通的安全环境,营造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环境。
3?郾加强交通管理民生工程建设,实现公平社会的有序与和谐。一是以调整交通管理主客体关系为支撑点,引领交通管理迈向以人为本的全新发展阶段。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党和国家利益的忠诚捍卫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二是以管理转型及机制改革为切入点,用智慧和勇气解决交通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面对经济多元化造成的道路运输体系嬗变,社会结构多层化使得汽车不再是作为生产资料而进入家庭,驾驶资格职业化已逐步被生活化、大众化所取代,只有完成管理体制的转型和管理方式的改革,才能应对和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因此,要努力实现交通管理的“四个转变”,即由单一管理模式向社会共管的模式转变,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控转变,由严格管理向人文关怀转变,由短期行为向长远发展转变,在这种框架内实施有效的管理,努力为社会提供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三是以保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为着力点,拓展交通管理新领域。在交通活动中,中小学生群体的安全保障相对于其他人群最容易受到侵害,且对所在家庭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着眼于中小学生持久性、普及性的交通安全教育是当务之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研究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制定规划性措施和保障对策,深入到校园,开展形式各异的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让交通安全的保障服务覆盖到所有社会成员。
4?郾加强交通管理法治工程建设,实现民主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一是将宣传交通安全法规作为先导。要在创新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坚持求“量”、求“质”、求“新”、求“精”。要增强宣传的生动性,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帮助人民群众在自觉不自觉中潜移默化地理解交通法规知识;要增强宣传的指向性,使人们把交通法规看作是自身的需要、生活的必备和护身的法宝,使交通安全不再是人们的一种期待,而成为一种现实;要增强宣传的目的性,从增强人们的交通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的主要目的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典型性、代表性的宣传。二是将学习和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作为基础。作为担负道路交通执法的交通民警,首先应当带头学好相关法律,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并且要模范地遵守和践行法律的一切规定。同时要整合宣传和教育力量,积极主动地协同司法、宣传、教育等部门,将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列入到本地区的普法教育规划、社会媒体的周期性宣传计划以及学校的基本教育课程中,并通过长期艰辛努力,促使全社会各行业和社会成员学法、懂法、守法,使之与物质文化的日趋繁荣同步提高,并进共享。三是将严格执行交通安全法规作为保证。一方面,要端正执法观念。必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坚决消除个别民警以管人者自居的特权思想,消除为单位利益执法、为小团体利益执法、为个人私利执法的错误思想。另一方面,要规范执法行为。把执法活动纳入法律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轨道,使执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仅从实体上规范执法行为,而且从程序上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交通服务。
5?郾加强交通管理基础工程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一是切实提高交通民警依法管理道路交通的能力。一方面,对于人、车、路、环境交通四要素之间比例失调造成的新问题,要用科学的态度和冷静的思考加以认识、尝试和解决,特别是应当把握好全局与局部、管理与服务、角度与尺度的关系,探索符合时代气息的管理模式和途径,丰富管理内涵。依托天津公安“改革年”,我们深化事故处理工作机制改革,推行了简易事故快处快撤;取消了交通违法和事故车辆存放费用等。另一方面,研究运用经济、行政、文化、科技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坚持科技强警发展战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加大电子警察、视频监控、智能交通协调控制系统的科技投入,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向科技要成果和人民满意。二是切实提高交通民警创造良好交通环境的服务能力。要坚持政治建警。正确处理依法履职和热情服务的关系,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切实把交通管理公权力的严肃性与亲和性融入到执行职务的全过程,以高效的管理服务于民,以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要坚持素质强警。结合各岗位的工作实际,开展公正执法、微笑服务教育,利用好轮值轮训、教育训练网站等教育活动平台,提高实战教育比例,增强执法技能和安全防护意识。要坚持从严治警。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训练,加强权力监督,建立“网上督察信息中心”系统,持续保持交通民警队伍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公安工作的旺盛生命力和战斗力。三是切实提高交通民警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四项建设”是公安部提出的公安工作的基本思路。要结合交通管理工作和交警队伍的实际,建立内务管理教育和训练体系,解决好交通民警学习、工作、生活的具体问题,创造性地抓好队伍正规化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政治建警、从严治警,努力造就一支党和政府信赖的、人民群众满意的交通民警队伍,为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题组成员:魏俊刚 李春华 李伯怀 刘东海
课题组成员:邹万志 郭慧学
指导教师:张殿军 张 勇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