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抹黑节”展演看达斡尔族扎恩达勒

2015-04-29王洋

北方音乐 2015年11期
关键词:达斡尔族

王洋

【摘要】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的民歌,它与达斡尔族的民俗活动密不可分。本文以笔者2015年3月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以达斡尔族民歌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分析,阐述民歌对达斡尔族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

【关键词】达斡尔族 抹黑节;扎恩达勒

在黑龙江的西北地区生存着一群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达斡尔族,这片森林、大地、草原给予达斡尔族繁衍生息的空间,教会他们如何生存,生存又激发出他们心中的歌与舞。在达斡尔族的歌舞中描绘的正是他们与自然的相互滋长、相互给予、相互对峙的史诗。

一、“抹黑节”的源起

达斡尔族称“抹黑节”为“阔德格·乌都日”节,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源于达斡尔族的春节,达斡尔族认为同年三十至正月十五都是春节,在春节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人在夜晚出行及玩耍时都比较安全。正月十六以后阴阳各半,此时达斡尔族“活计”也相继开始,为了驱邪防病、保佑一年的平安,正月十六那天,孩子没起床之前在他们印堂上抹上锅底灰,成人们也会去互相打黑脸,所以达斡尔族把正月十六定为“抹黑日”,随着时间的推移,“抹黑日”演变成今天的“抹黑节”。

二、“抹黑节”中的扎恩达勒

扎恩达勒在达斡尔族“抹黑节”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歌咏达斡尔族的历史、传统、民俗、文化与生活,记录了历代人们的欢乐与悲苦,是达斡尔族真实的写照。

(一)关于生产民俗的扎恩达勒

达斡尔族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中生存,造就了他们特有的生产活动,达斡尔族的生产活动以农耕、畜牧为主,渔猎、采摘为辅。民歌中就有许多是描绘斡尔族生产活动情景,宣泄了达斡尔族人心中的情感。在解放前,达斡尔族人过着吃柳蒿牙、住在荒野草地的艰苦生活,饱受阶级、民族的压迫,在这些歌曲中都能体出他们的艰苦心情。这些歌曲大多都是即兴发挥,曲调单调,反复演唱,歌词不加修饰,歌曲中的衬词使用较多。(如畜牧歌曲《牧歌》、渔猎歌曲《快去撒网罗》、采摘歌曲《采“昆木勒》。)

牧歌

养育牛羊的是辽阔的草原,伴随牧人生活的是苦难。

快去撒网罗

大哥呀大哥,大哥呀大哥,咱们快去撒网罗。

鲤鱼呦鲤鱼,顺流而下挤满江面,咱们去撒大网吧。

草根鱼呦草根鱼,悠闲的游过来了,咱们去撒大网吧。

(4、5、6、7段略)

采“昆木勒”

姐姐,姐姐呀姐姐,我们去采“昆木勒”吧。

上船把桨摇两摇,船儿像两岁的马儿在奔跑。

再把双桨摇三摇,船儿像三岁的马儿在飞跑。

你看西北边涌起了滚滚乌云,咱们快点走吧。

贫困的生活多艰难,脚上没有鞋袜穿。

(二)关于生活民俗的扎恩达勒

达斡尔族民歌中涉及达斡尔族生活民俗方方面面,即有描写达斡尔族人的“衣食住行”,又有描绘爱情、婚姻等。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达斡尔族民歌中描写爱情的歌曲不在少数,如《心上人》《情歌》等。达斡尔族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婚姻都由不得自己决定,很多在小时就已被许配,嫁的地方也很远,回娘家对于她们来说非常困难,因此出现了许多描写达斡尔族妇女想念娘家亲人的歌曲,如《想娘亲》《妈妈,我的苦难呦》《小媳妇盼亲人》。

小媳妇盼亲

蜘蛛垂下来,我们爸爸又来啦。

苍鹰飞过来,娘家亲人要来啦。

蝙蝠飞过来,我的妈妈要来啦。

蝴蝶飞过来,我的嫂子要来啦

鸽子飞过来,娘家姐妹要来啦。

达斡尔族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仍能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去憧憬未来、赞美家乡、赞美大自然。

四季歌

春季里来暖洋洋,初升的太阳照山梁,

山坡的白雪融化了,迎春花儿吐芳香,庄稼人儿春耕忙。

夏季里来好风光,鲜花开在原野上,

微风轻轻吹过来,万顷麦田起波浪,勤劳的农民锄草忙。

(3、4段略)

(三)扎恩达勒的音乐形态

1.旋律旋法

达斡尔族民歌旋律以级进和小跳为主,多以五声音阶波浪形形式进行,有时有四、五度跳进,很少有大的起伏,曲调自然流畅、平稳。(如《大葱的绿》)

2.节奏节拍

达斡尔族民歌以二拍子、四拍子、六拍子居多,节奏相对规整、对称,少部分歌曲使用变换拍子和混合拍子。在乐句中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结合使用相对较多,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的使用也比较多,歌曲中常会出现长音,多用在表现辽阔草原、广阔大地。

3.调式调性

达斡尔族民歌多是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较少。以徵调式居多,再是宫调式和商调式,角调式较少。

4.曲体结构

达斡尔族民歌的曲体结构比较简单,多为单乐段,以对称的两乐句居多。多乐段也基本都是由相同乐句构成。达斡尔族民歌也有一些由非方整性乐段构成,如一些三五句组成的一首歌曲。

三、扎恩达勒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

“民族音乐学的基本特征,是将某民族现存的传统音乐置入该民族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去,通过对该民族成员(个体或群体)是如何根据自身文化传统构建、使用、传播和发展这些音乐的。”笔者通过对齐齐哈尔梅里斯区进行田野调查,研究其扎恩达勒与民俗活动的关系以及民族音乐的本体。扎恩达勒不仅是达斡尔族一种歌唱形式,更是继承、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抹黑节”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展现达斡尔族的扎恩达勒,让更多人去了解、研究、保护扎恩达勒,进而让更多人认识达斡尔族,探究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历史根源等。

猜你喜欢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研学课程开发视角下达斡尔族谚语的应用与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族刺绣艺术的社会学意蕴研究
鄂铁柱:达斡尔族老人12年“淘”出一座民俗博物馆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来自呼伦贝尔大地的自然之歌——记达斡尔族词作家 诺敏
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乡土知识研究
达斡尔族民歌进入当地高校课堂的形式及影响
大众传播对达斡尔民族文化的影响——以齐齐哈尔市洪河达斡尔族聚居村为例分析
少数民族村镇的景观文化传承与旅游业发展——以齐齐哈尔达斡尔族哈拉新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