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意:在揣摩辨识中和融共生

2015-04-29刘荃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幻灯宋庆龄樟树

刘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板书背诵课文相关段落。

2.揣摩作者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特点和“香气拒虫”可贵之处的写法,并能结合相关资料,感悟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而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破题导入,理解题意

1.(板书:宋庆龄,边板书边强调“龄”的写法。)有谁了解宋庆龄?(周恩来称她为“国之瑰宝”“20世纪的伟大女性”。)相信学了课文之后,你对她会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2.(板书:故居)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曾经居住过的屋子。)那么,刘老师曾经住过的屋子能叫“故居”吗?你曾经住过的屋子能叫“×××故居”吗?为什么?一般来说,当人们使用“故居”这个词的时候,总是把它与杰出的人物联系在一起的,如鲁迅故居、宋庆龄故居等。你我都是普通人,所以我们曾经居住过的屋子,只能称之为“旧居”。

3.(板书:樟树)樟树在全国各地都有,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但由于生长在宋庆龄的故居,因此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请大家齐声读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生字词都会读了吗?(幻灯出示课后“习题3”的词语)这是课后“习题3”的词语,请大家小声读一读,读准字音。

(指名两生分行读)

2.字音响亮,读得很准。这其中,有几个词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

“四季常青”的“常”这个字强调的是“不变”,有“永远保持”的意思,所以是“经常”的“常”。打开书,照着书上的样子,把这个词认认真真地抄写一遍,写在“习题3”旁边的空白处。

“瞻仰”的“瞻”,目字旁,表示往上或往前看。(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自然段中的“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文中瞻仰的是什么?我们到雨花台瞻仰什么?(革命烈士陵园。)现在你知道文章为什么不用“参观”了吧?这就告诉我们用词造句不仅要准确,而且要传情。

“繁衍”是什么意思?(近义词:繁殖;联系上下文理解“养儿育女”。)“繁”的笔画较多,请你仔细观察,看看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得正确、美观。“每”的笔画的变化(幻灯出示),告诉我们书写笔画较多的字时,要注意笔画间的穿插、避让。请你在课后“习题2”描写一次,然后再在空白处临写一个。

(生齐读词语)

3.生字词掌握得不错了,你们有信心把课文读通顺吗?建议大家再去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课文,这样,等会儿你就会更有把握把课文读好。

4.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老师想请4个同学来读,第一个同学读第1~3自然段,其他三个同学分别读第4、第5、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猜猜老师这样安排他们读的原因是什么。(注意引导评价,将个别读和齐读融合起来。)

三、质疑问难,生成话题

1.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大部分的内容同学们自己就能够读懂。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自己还有哪些问题,请你提出来。

预设1:关于词。

(1)寄生: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

寄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

理解)

(2)蓬勃:兴旺,繁荣。

预设2:关于学生的提问。

(1)为什么树木容易招虫?(没有让虫类害怕的香气。)

(2)虫子为什么怕樟树的香气?(香气中含有许多化学物质,这些香气本身就可杀菌驱虫,虫子自然害怕。)

(3)课文在第3自然段才点出这是樟树,而且是单独的一句话,这是为什么?

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种表达方式的确非常特别。是啊,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放到后面单独安排一个自然段来告诉读者呢?(引导学生弄清这样的安排,一是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能够起到强调的作用,以引起读者的关注;三是能够更好地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前3个自然段,用心体会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4)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那两棵樟树?(请生板书:舍不得)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请生板书:留影纪念)

2.这两个问题都跟什么有关?(樟树。)所以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先得干什么?(首先得去了解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下面就请同学们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的第4、第5两个自然段,小声读一读,看看樟树具有怎样的特点。[师相机板书:蓬蓬勃勃、香气拒(驱)虫]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词语去默读第4、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么把樟树的特点写出来的。读的时候把让你眼前一亮的词语或者句子圈画下来,然后在空白处简要地写写自己的想法或感受。等一会进行交流,看谁的发言精彩。

四、交流对话,深入理解

1.刚才,同学们静心默读,边读边思,边思边写,一定有了许多发现。我们先来交流作者是怎样把樟树蓬蓬勃勃的特点写具体的。谁第一个发言?

(幻灯出示: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预设要点:

(1)抓“伸”(点击变红)理解。

同学们,你们留意到这两个“伸”了吗?谁来当樟树“伸伸”看?用力些,枝干伸得再远些。(问表演的学生:“你有什么感受?”问看的学生:“你觉得这棵樟树怎样?”)“伸”字虽普通,却深刻地表现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富有力量。(板书:伸。指名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2)抓“发亮”理解。

这句话中哪个词你感觉用得妙?(点击 “发亮”变红)太阳能够发亮,因为它本身能够发光;小露珠能够发亮,因为它可以折射光。叶子会“发亮”吗?那么,叶子“绿得发亮”究竟是指什么意思?(叶绿耀眼,充满生机。)一个“亮”字写出了绿之深、绿之浓,写出了樟树的活力和生机,实在是太精彩了。(板书:亮。指名再次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3)抓“无论……总是……”理解。

从这组关联词语中你读懂了吗?(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蓬蓬勃勃的这个结果是不会变的。)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会经历哪些磨难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幻灯出示句子:“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生造句,师强调“蓬蓬勃勃”这个结果没变。)是啊,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不管条件多么恶劣,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这句话。(指名有感情朗读)

(4)这一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枝干—树叶—四季常青)

(5)根据板书总结并背诵。

作者写枝干粗壮用了一个“伸”,写树叶稠密用了一个“亮”,写四季常青用了一个句式“无论……总是……”,条理清楚地表现出了樟树蓬蓬勃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段落,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有序和精当。我们还可以根据这样的提纲(指板书)帮助我们背诵这个段落,你也可以看着插图(幻灯出示)进行背诵。自己先试着背一背。(指名背,齐背。)

2.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樟树“香气拒虫”这个特点写清楚的。谁先说?

预设要点:

(1)抓对比理解。

①不写石榴树生虫行吗?这样对比着写有什么好处?(更能凸显樟树香气拒虫的特点。)是的,对比能够鲜明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写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你能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吗?(生举例)

②请学生邀请同伴读书,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读后点评:这样一对比,就更加凸显了樟树香气拒虫的可贵之处。

(2)抓关联词语理解。

①让我们看看直接描写樟树香气拒虫这一可贵之处的三句话,说说你的发现。

(幻灯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②第1句主要讲什么?(有香气、香气永久保持。)哪些词能看出这香气只有樟树有?哪个词强调了这香气能够永久保持?(点击 “而”“却”“而且”变红, 指名读句子。)

③第2、3句和第1句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说得还是什么意思?(进一步说明香气能够永久保持,久到什么程度。)这两句话是怎么把“香气永久保持”说

清楚的呢?自己好好读一读,想

一想。

④引导:第2句用了一组什么关联词语?(点击“即使……仍然……”变红)“即使”表示“假如”,也就是退一步说,哪怕樟树枝枯叶落、制作成家具的时候,香气仍然不变(引读)。第3句“只要……就……”这是进一步强调,木质存在香气就保持,香气保持虫子就害怕。

⑤同学们,你们看屏幕上红色的词都是什么词?(关联词。)小小关联词,在连接句子和表达情感上的作用真不小!谁愿意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齐读。)

⑥作者就是这样运用了一些关联词语,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了樟树拒虫的特点。

五、知人论世,感悟高贵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先前提出的那两个问题吗?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谁来回答?那么,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吗?等我们读完了下面的这些资料,相信你对这个问题会有更深的理解。

2.(幻灯出示资料)下面老师请几个同学分别来读,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思考:宋庆龄和这两棵樟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3.交流。

(1)宋庆龄永葆青春,就像樟树——蓬蓬勃勃。(板书:永葆青春)齐读第4自然段,这一

遍读,应饱含对宋庆龄的赞美

之情。

(2)宋庆龄一身正气,敌人闻风丧胆,就像樟树—— 一身香气,虫子害怕。(板书:正气拒敌)齐读第5自然段,读出对宋庆龄的敬仰之情。

4.同学们,现在知道为什么人们总爱在她故居的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了吗?(指名说)

六、升华情感,布置作业

1.同学们,这篇文章是在写樟树吗?看似在写物,实际上是写人,这就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在人们的眼中,这两棵樟树就像是宋庆龄。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了宋庆龄。难怪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2.树如其人!朗诵外国人眼中的宋庆龄的形象(幻灯出示):

当时在上海,只有一个光辉灿烂、无与伦比的人物,她就是勇敢、美丽而又孤独的孙中山博士的遗孀。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 海伦·斯诺

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美国记者 安娜·斯特朗

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宋庆龄只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狮。

——法国著名作家 罗曼·罗兰

3.这就是外国人眼中的宋庆龄!她的名声,不仅在中国

的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过洋。她的品德就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次齐读课题。

4.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阅读《宋氏三姐妹》。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幻灯宋庆龄樟树
宋庆龄,三城记
香樟树
宋庆龄
香樟树,樟树香
舞台艺术对于舞台剧目的重要性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幻灯幕和黑板
幻灯与电影的辩证
——一种电影考古学的研究
困扰宋庆龄一生的疾病
辛亥革命后的宋庆龄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