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研究

2015-04-29王飞

成才之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研究

王飞

摘 要: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现行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教材中的合唱歌曲数量又大幅增加。而现实中的初中音乐课堂上,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教学很难有效开展。立足日常音乐课堂,探索总结出一些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经验,以期为一线音乐教师的合唱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1-0089-01

合唱教学是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能在给予学生艺术熏陶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我国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要求中还增加了“轮唱”内容。根据课标精神,现行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教材在演唱教学内容的编订方面做出了调整,以江苏省自编苏少版初中音乐新教材为例,各年级合唱歌曲的数量大幅增加。可见,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明显提升。然而我国中小学合唱教学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多数以组建校合唱团(队)或合唱兴趣小组为主要形式,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合唱训练。在中学基本上以临阵磨枪的做法为主,多是为应付合唱比赛而进行突击性、短时间的合唱训练,特别是在音乐课堂上,许多合唱歌曲在教学时变形为只教唱一个声部,合唱歌曲变成了独唱曲、齐唱曲,在公开课、优秀课评比上,合唱教学也是难觅踪迹。基于以上现实背景,笔者立足音乐课堂,探索总结出一些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经验,以期为一线音乐教师的合唱教学提供参考。本文的“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是指以班级为组织单位,基于每周一节的音乐课,以音乐教材上的合唱歌曲为主的合唱教学。

一、点滴渗透,积少成多

学生合唱意识的建立,须渗透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每一节音乐课,开辟5——8分钟进行合唱的和声训练,训练的素材需要教师从合唱歌曲中提炼、编创。短小的片段练习,能让学生迅速品味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合唱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教师也能在演唱声音上进一步提高要求,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练习若成为一种常规坚持下来,积少成多,势必能促进学生合唱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听优秀合唱曲目的机会,了解合唱发声与独唱发声在声音状态上的异同,培养合唱意识,使每一位学生在意识上能辨别好的、和谐的合唱声音状态,逐步学会用合唱的演唱状态较准确地演唱合唱歌曲。

二、编创整合,梯度进阶

目前现行初中音乐教材合唱教学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人文线索为主线的。合唱的编配方式和难度依循具体歌曲而定,而并非按照学生合唱能力形成的学习规律进行,这样的编排思路不利于学生合唱能力的稳步提升。以苏少版初中音乐教材为例,在合唱数量和难度的编排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如合唱作品数量上,初一有11首合唱歌曲,初二有9首。有的单元两首都是合唱曲,有的却连续两单元没有合唱曲,这样的数量分布与学生合唱能力的获得进度不相称。再如合唱作品难度上,七年级上册《念故乡》的难度比八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的难度要大,各册合唱歌曲的难度没有梯度,时而难时而容易,教学时很难把握。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合唱作品的数量和难度重新排序和布局,以顺应学生合唱能力的获取进度。具体来说,从整体的目标上,建议七年级以轮唱、补充式合唱、音程距离较大或低声部有较强旋律性的合唱为主,长度一般为两个乐句。八年级以三度叠置的合唱为主,乐句从两个乐句逐步扩展到四个乐句。九年级在巩固的基础上,合唱曲目可以丰富一些,难度适度提高。又如,针对一首合唱歌曲,教师可以改编成不同难度系数的若干版本,供学生学习。教学中因材施教,学生不断挑战升级,逐渐完成他们所能达到的学习内容。教师整体规划设计有梯度的合唱教学进程,能有效地达成合唱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合唱能力的提升。

三、灵活多样,注重实效

合唱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勤于实践,善于反思和总结,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以优化合唱教学效果。如,在两声部合唱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多样化形式进行合唱练习,既能保持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又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合唱效果。常用且有效的做法是:第一步,分别练唱两个声部,演唱熟练。第二步,让学生倾听合唱录音,提出听赏声部的要求,并跟录音张口默唱。第三步,跟录音合唱,录音高声部(低声部),全体跟老师唱低声部(高声部)。第四步,老师唱高声部,学生跟钢琴一起唱低声部,或反之。第五步,学生两声部合唱。第六步,再听录音,听辨优质、准确的合唱声音。最后,调整自己的声音,再次合唱,达到理想的合唱效果。又如,关于学生的音准,教师平时可以多用手势,引导学生养成边唱边倾听的习惯。在两声部合唱时,在声部引导或关键的衔接处,教师的指挥动作可以改成音高手势,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然,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还面临着学生的基础不同、音乐课时较少等诸多困难,但这些都不能阻挡音乐教师努力探索的步伐,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喜爱合唱,并拥有合唱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钟维国.中小学合唱实践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单森权,黄伟平.为合唱教学正名正位正序正声[J].中国音乐教育,2012(12).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激发初中音乐课堂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声乐教学艺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巧妙运用
“带动唱”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应用研究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初中音乐课堂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