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作业优化探究
2015-04-29朱雪芹
朱雪芹
摘 要:课堂作业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非常重要,课堂作业的质量决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作业上下大功夫。从“作业设计”“作业评价”两方面对信息技术课堂作业进行剖析,从而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1-0099-01
信息技术有自己的学科特点,社会、家长、学生普遍认为信息技术是副课,只要过关就可以了。学生平时把精力大多放在语、数、外等高考科目上。因此,信息技术的作业要在课堂上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点的掌握过程、掌握程度都体现在课堂作业上。这样,信息技术的课堂作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作业设计”“作业评价”两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作业设计
1. 给不同的学生发放不同的作业
(1)男生性格活泼,逻辑思维能力强。女生对色彩敏感,语言表达能力强。男、女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教师要针对性别特点,给男、女生发放不同的教学素材。例如:“信息技术基础”4.2.1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师根据男生爱运动的特点,发放NBA球星基本信息的表格;根据女生喜欢服装的特点,发放服装价格的表格。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练习内容。
(2)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乡镇,家庭、信息技术基础、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这些差异导致他们的信息技术素质差别较大。因此,课堂作业的布置要分层次,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布置作业。例如:“算法与程序设计”3.5用递归法解决问题,教师讲解完递归法的知识点后,可以给学生发放不同梯度的练习内容:a.用递归法求10!的值。b.用递归法求斐波那契数列1,1,2,3,5,8,……第10项的值。c.山上有一个小洞,小猴每次跳1阶或3阶从山下跳台阶进洞,编程实现:在Text1中输入台阶数,在Label1中显示有多少种跳法。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完成练习a、b,学有余力的同学研究练习c,这样就不会出现有的同学觉得“吃不了”,有的同学觉得“吃不饱”的问题。
2. 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1)选择开放式作业。学生作为个体,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指明一个方向,让学生自由发挥,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信息技术基础”4.1.2字处理软件,教师讲解完知识点,让学生制作班级小报。学生发挥特长,制作出了有个性的电子小报:极具个性的图片,漂亮的艺术字,与内容相吻合的背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选择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的作业。作业要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认真完成。“信息技术基础”2.2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关于“搜索引擎”“搜索技巧”的作业,可以引入热点问题:破解“十面霾伏”,消除“心肺之患”。现在,雾霾已成为困扰社会大众的环境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深受其害,深有感触,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雾霾形成原因,找到解决途径。
(3)选择不同的完成作业方式。信息技术教学在机房进行,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大多要求学生上机操作完成作业。若每节课都如此,学生会感到枯燥,适当地改变作业完成方式,可以增进学生兴趣。有些知识,不是学生操作就可以掌握其精髓的。“信息技术基础”1.2.3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中,关于信息技术的两面性,可以引入辩论的形式。把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组,正方观点:信息技术是积极的。反方观点:信息技术是消极的。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唇枪舌剑,进行辩论,最后达成共识: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二、作业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给予一定的评价,评价要以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作业中的不足。由于课堂时间比较宝贵,有些作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工协作完成。例如:“信息技术基础”4.1.2字处理软件中,制作班级小报,让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组长分配任务,有人上网搜索图片,有人录入文字,相互配合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作业。
1. 评价形式多样化
(1)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作品,评选出优秀作业、优胜小组及优秀个人,并展示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鼓励。
(2)组组之间评价。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指出对方的优点与缺点,学习其他组的长处,更新自己小组的创作理念。例如:“信息技术基础”4.1.2字处理软件中,学生制作班级小报后,教师展示构思新颖、版面美观的电子小报,并对小组成员提出表扬。其他小组学习该小组的创作理念,认识到本组的不足,再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良。
(3)小组成员之间评价。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对表现优秀的小组成员,组长提出表扬。组员之间进行互评,可以指出其他组员的不足之处。
2. 表扬形式多样化
(1)口头表扬。课堂上,教师可以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小组、优秀个人。
(2)物质奖励。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奖品由教师本人提供,比如鼓励学生学习的笔、练习本、信息技术书籍等。
(3)成绩奖励。教师可以记录学生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与学期结束后的综合成绩挂钩,平时的表现情况在综合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质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王相东.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