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

2015-04-29谭芳芳

成才之路 2015年15期
关键词:解决措施存在问题信息技术

谭芳芳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如何在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教师要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5-0030-01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如何在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然而,相比于城市的信息技术教学,我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比较落后的,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资金短缺,信息设备相对比较落后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当前农村小学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设备紧缺或陈旧,有些学校只有一台早已过时的计算机,满足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需求。教学中需要用到的很多软件也没有,使得教学难以进行。有些有一定计算机水平的教师想用,也只好望而却步了。另一个问题是:在现今的农村小学中,尽管很多学校都有机房,可是由于使用成本太高,学校无法投入太多的资金来维护和保养,使得许多计算机都不能正常使用,能正常使用的也是伤痕累累。

二、信息意识淡薄,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差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本身的信息意识还十分落后,只有少数教师经常使用计算机,而这其中的绝大多数还是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其他专业的教师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少之又少。显然,教师的专业知识整体不高,这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十分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才能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三、课时设置不足,自上至下不够重视

目前,很多学校安排信息技术课程在每周课时仅开设一节,甚至有时还被其他学科占用。各级领导和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重视不够,在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眼中信息技术就是一门不受重视的学科,他们认为这门学科只是为了完善学校的学科安排而设置的,但用处不大。这样,“信息技术”就成了部分学校课程表上的一个摆设,也只有在检查时才上,导致教师思想上不重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各级领导必须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意识,使教师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得更高,上得更好。

四、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传统教学模式是不适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由上可知,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信息素养,只有从这个角度看待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才能促使它蓬勃健康地发展。针对以上现状,笔者提出以下思考及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摆正学科定位。国家应加大宣传加强全民信息技术的认识教育,促使全社会达成信息技术在教育强国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共识。在数字化时代,每个人都必须明确:信息技术与我们的教育、科研、军事、国防、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不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同样一个国家如果不高度重视、发展信息技术,就会落后挨打。为此,学校要改变学科观念,将所有课程同等对待。同时,在制订教师绩效工资方案中,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学科评价的特殊性,进行科学评估。

(2)设立专项资金,确保正常运转。根据国家和各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将逐步为全国农村小学及教学点配备“班班通”、农远工程等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国家对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设施设备上不断加大投入,旨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水平,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实现教育强国的目的。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各校必须划拨专项资金用于以上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同时,要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师资水平。教育主管部门应安排一定的经费,采用行政手段,要求教研室、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要采取多种模式,定期举办培训班,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但在培训过程中,绝不能搞一刀切,因为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差别较大,理解层次深浅不同,所处学校的硬件水平千差万别。所以,要针对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教学,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

(4)制定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出台一套完整的、合理的考核、评价、激励各学科教师工作热情的方案。各学科只是分工不同,目的是一致的: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各科都不可或缺。在考核、评价、评优晋级中都应等同,不应存在主次之分,更不应歧视信息技术课教师;考试是一种量人、择人、用人的手段,但不能作为评价学生、评价教师的最终定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应该采用信息技术设备考试,使他们感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的紧迫感。这样,既考查了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水平,又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殷月萍.新课改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学生之友,2011(08).

[2]薛艳,刘志文.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J].中小学电教,2007(12).

猜你喜欢

解决措施存在问题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供电企业党政工作新思路
基于IPv6的互联网安全问题探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