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2015-04-29颜超航

北方音乐 2015年15期
关键词:雅乐

【摘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先师孔子就提出了“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孔子提倡以乐成人,认为好的音乐能改善社会的不良风气,能完善一个人的修养。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思想是否对中国的文艺建设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雅乐;郑声;文艺建设

2014年10月15日,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可以看出他将文艺建设提高到了实现“中国梦”的高度,足以见得文艺建设对于引领社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古代的美学思想中,文艺对于社会又有什么样的作用的?

一、雅乐的提出

雅乐的提出最早是见于孔子的言论《论语》,孔子说:“恶紫之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从中可见,“雅乐”已经被提出来了,而与此同时“郑声”这一概念也在这里出现了,这两者概念的提出就有了对立与联系。关于“雅”的解释,《白虎通·礼乐篇》载:“乐尚稚,稚者古正也”。从孔子推崇的“雅乐”来看,他是继承和西周的礼乐传统。周代的礼乐制度严格,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结合的礼仪,各级奴隶主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按不同场合举行礼乐,以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互相间的关系不得僭越。孔子重视雅乐,一般学者认为其文艺思想保守。到了春秋末期,新乐中的“女乐”表演形式新颖,冲击了雅乐的发展,使它渐渐失去民众心中的地位,自此“郑卫之音”的民间俗乐蓬勃发展成为民众喜爱的艺术。

二、郑声

在孔子的思想当中“郑声”一直是他所排斥的声音。《乐记》中说,“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孔子认为音乐对人有教化作用,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就是说音乐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把音乐作为陶冶性情和修身的手段,使受教育者成为有德之人。在历代的思想家中对于“郑乐”的批评也是常有见到。司马迁的《史记·乐书》中说“郑卫之曲动而心淫”,子夏的《礼记·乐记》也批评说,“郑音好滥淫志……淫于色而害于德”。虽然有很多的思想家对于郑声进行批评,由于郑声是一种引人入邪的淫靡之音,恰好迎合了部分统治者追求奢侈享乐的需要。如魏文王对子夏说“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清代胡寅也说:“春秋时列国皆好郑音,……魏文侯好听郑卫之音,赵烈侯独爱郑之歌者”。

在此我想,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孔子或者历代的思想家们的反对“郑声”,是反对那些不节制,过分,带有黄色或者引人入邪的音乐,而不并能说明孔子的文艺思想过分保守,反对民间兴起新艺术,这对于新时代文艺思想的发展具有很大帮助。

三、新常态下的文艺建设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 不要沾染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 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的讲话。新常态下的文艺建设,应该要有新的目标和准则。

(一)洋为中用、开拓创新

文艺作品的创作不仅是文艺者的自我行为,更应该是对大众思想的引领作用。新常态下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给观众新的文化需求,更好的文艺作品。在以往的文化市场里,引进国外的优秀文艺作品总会挤占国内市场,就有观点认为这挤占了国内文艺作品的市场份额,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实际上它是利大于弊,它反而激发了国内市场,激发了文艺创作者的热情,使国内的文艺作品也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了。结合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华美学思想,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坚持洋为中用,中西合璧、融汇贯通,我们的文艺才能更好的蓬勃发展起来。

(二)重塑批评精神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这形象的比喻了批评家的工作特质。面对市场批评家应该是培养和引领,而不是迎合和屈就。应该坚持思想和艺术标准,在大量的作品中挑选,去粗取精,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集中的艺术作品推荐给大众,营造良好的市场和健康的艺术创作氛围。而不是被牵着鼻子走,将商业标准凌驾于艺术标准之上。重塑批评精神,正确的文艺思想和方针才能成为主导,文艺才能健康蓬勃发展起来。

(三)文艺要为人民服务

在当下文艺市场,由于商业的运作推出了很多明星、偶像,这些公众人物经不起名利的诱惑自我膨胀,社会环境也提供了让他们自我膨胀的土壤。不管明星做什么,粉丝都是鼓掌欢呼,去效仿他,这尤其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基本政治机制,鼓励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更有利于社会最基层大众发声,从中可以吸纳更多数民意,这也助于推进改革发展契机,是巩固执政地位和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机制。如果大众有更好的发表意见、发出声音的渠道,那么艺术创作者们是否可以更好的帮他们表达意见,反映最基层大众的民情,创作出更符合大众欣赏水平,贴近底层生活的艺术作品,这是否也能为人民服务?艺术不能是一直高高在上的,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由人民群众去评判它,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有更好的社会效益。

四、总结

新常态下的中国,人民的财富不断增加,而对于文化转型人们还有不少困惑。人文学科边缘化,作家艺术家也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不断分化。鉴古知今,我们更能理解孔子当年为什么要“放郑声”。文艺如何体现对人的关怀?这是我们应认真思考的。因此,优秀高雅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心灵塑造、滋养作用是不可少的,而对类似“郑声”、腐蚀人性的垃圾文化则应排斥。

参考文献

[1]刘蓝.诸子论音乐:中国音乐美学名著导读[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2]陈瑞泉.《史记》“世俗之乐”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06.

[3]杨荫浏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4]文艺新风标[G].商周刊,2014.

作者简介:颜超航(1990—),男,福建莆田人,单位: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专业:声乐MFA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雅乐
昆曲雅乐的薪火相承——民国上海啸社及“鸳湖曲叙”考论
论宋代宫廷雅乐中筝的使用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雅乐传承研究
明嘉靖时期张鹗及其雅乐改制
中古荆州雅乐中心地位的形成与贡献
北宋时期中国与朝鲜宫廷雅乐的兴起与评价研究综述
朝鲜李朝时期宫廷雅乐的传承与发展
日本雅乐的传承与流变兼论中国雅乐的价值重构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雅乐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