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合作视域下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推进路径
2015-04-29孙诚姜泽许胡姝
孙诚?姜泽许?胡姝
摘 要 投资主体单一、投资方式不灵活、治理机制老化和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是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按照股份制建立现代法人公司治理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发展的内生需求,也是解决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运营过程中问题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应构建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入股的“五位一体”股份制模式,通过推进内部治理模式改革,为形成“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提供可行的推进路径。
关键词 校企合作;股份合作制;五位一体;治理模式;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9-0013-06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在防止教育事业商业化的前提下[1],有关实训基地市场化和股份制改革如何操作的讨论由来已久。资金融通依然是制约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发展的主要桎梏,其根源在于实训基地本身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其高投入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投资者的热情[2]。实训基地怎样融资,相关融资主体的产权运行机制等问题依然悬而未决。如何在保证投资主体互补性与相融性的基础上,围绕产权配置设计和组织结构设计构建互惠一体化的共建共享模式是当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3]。
股份合作是市场经济中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其能够多渠道吸纳社会和个人资本,并能够有效结合股份制与合作制两种经济形态的“资和性”和“人和性”的优点。资和性强调以股东的出资数额为创办企业的基础,人和性强调以股东信用为创办企业的基础。目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股份合作制为基础,创新发展了一种新的实训基地发展模式——学生股份合作实训基地[4]。该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学生纳入投资主体,成为实训基地的股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也可借鉴股份合作制的先进治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和治理模式的创新。本文以股份合作制和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理论为基础,尝试提出融合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为投资主体的新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发展模式——“五位一体”股份合作模式,并构建推进路径及治理结构模型。
一、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现有投资模式及面临问题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和学校筹款。除了少量捐赠设备以外,企业在资金、设备、设计、人才等方面都没有很好地参与进来,更是缺少项目合作[5]。实训基地实行校企股份合作公司化运营是其接受市场检验的一种途径。现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投资模式和运营过程也存在若干问题。
(一)投资模式
现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投资模式可分为三种。
一是学校主导创办型。学校主导创办型是学校根据自己教学和学科规划,结合企业人才对口需求,在资金、场地、管理等方面占主导地位的实训基地创办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学校能够根据课程的设置安排学生实训,保证教学质量。劣势表现为学校的投资压力大,以教学为导向的实训内容难以保证企业的生产需求,与市场脱节程度较高。
二是企业主导创办型。企业主导创办型指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主要投资者,在资金、技术、设备、场地等方面提供主要支持。该模式可具体分为教学生产、学习就业和活动创业三种类型。该模式的优势是减轻了学校的投资压力,使教学更加贴合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但难以协调学校重教学和企业重生产之间的目标;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实训积极性也不高。
三是第三方代管创办型。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可由第三方咨询管理公司托管,或是以股份制为基础成立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公司化的决策和管理模式运营。该模式是实训基地适应市场化发展的一种选择。它能够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实现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该模式需要科学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予以支撑,用以保障实训基地的管理权限和监督机制[6]。
(二)面临问题
1.投资主体单一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过程中投资主体单一是不争的事实,社会力量参与实训基地建设任重道远。“各方共建、风险分担、共同受益”的股份合作机制和“多元投入、互利共赢”的经营机制缺失是制约实训基地发展的瓶颈。目前,实训基地创造经济附加值的能力偏低,这导致投资主体尤其是政府、企业和高校的投资积极性不高。此外,在实训基地的投资过程中,作为重要参与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价值常被忽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有利于推进实训基地建设的产教一体化,由高职院校投资的纯投入型教学场所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生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转型[7]。
2.投资方式不灵活
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和学校筹款。除了少量设备捐赠以外,企业在资金、设备、技术、人才保障等方面都没有很好地参与进来,更是缺少项目合作[8]。现有的投资方式难以满足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要求。如何拓宽投资方式是实训基地在遵循市场机制,以公司化模式运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各种生产要素均可投入股份化实训基地。如,在股份合作制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可借鉴现代股份制企业的运营模式,将教师和学生的资本股份、技术股份、智力股份和劳动力股份充分吸收进来,实行公司化运营。在此模式下,教师和学生既是实训基地的股东之一,也是实训基地的参与建设主体。
3.治理机制老化
实训基地的运营往往参照职业院校治理机制构建,缺乏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理论指导。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的缺失导致实训基地产权模糊、权责混乱、管理落后。部分实训基地经营业绩不佳甚至亏损,核心竞争力较低。实训基地的运营不应仅局限于企业、学校、教师的指导,更要运用现代化“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公司治理制度进行管理和运营,促使实训基地适应市场化的竞争。
4.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然而,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轨[9]:一是实践经验欠缺,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学生难以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趋于固态化,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三是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轨,依然保持沿用传统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落后于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股份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推进路径
以股份合作和现代化公司治理模式建设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可以使其较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市场化的程度、利益分配和权力界定等是本文所提出的“五位一体”股份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图1所示,在“五位一体”股份合作实训基地组织层面的股东有政府、企业、学校,个体层面股东有教师和学生。为此,必须建立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管理、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治理模式。
图1 “五位一体”股份合作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的推进路径
(一)资源整合
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股份合作制中,要素入股形式可以多样化,以整合信息、技术、资本和人才等各种资源。这需要科学的要素评估和股东利益分配机制作为支撑,需要建立公允的评估程序对非货币形式的要素如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进行评估,以保证按其正常市场价值入股分红。此外,实训基地组织治理和决策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话语权处于弱势,导致收益的分配更容易向政府、企业和学校倾斜。虽然从表面上看教师和学生从合作经营中获取分红和劳动报酬,但他们的实际收益可能远低于劳动力、技术等要素投入所带来的实际收益。此外,如何保证学生毕业后实训基地逐年分红后的积累资产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五位一体”股份合作模式
在“五位一体”股份合作制实训基地中,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提供财政支持、顶层设计和宏观信息分享;学校和企业是具体承办方,提供场地、设备和技术支持。教师和学生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实行的是代资入股的劳动者联合。实训基地业绩的好坏与以上“五方”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各投资主体在“五位一体”股份合作制实训基地推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政府
政府投入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建立中央财政带动地方财政的投入机制。即中央财政投入建设资金,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配套建设资金[10]。可由教育部牵头,联合财政部和地方政府出资,直接投入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可聘请第三方风险评估机构进行投资项目评估。二是可由政府以土地或固定资产入股,为实训基地提供实物支持。三是可由政府出资或补贴的行业协会、公共中介机构等组织对实训基地投资入股。政府提供补贴,连接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此外,政府还应提供税收优惠、简化审批流程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个人参与实训基地的投资建设。
2.学校
学校以固定资产、科研技术、资金等要素投资实训基地。此外,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设施,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保障,并在软件建设上给予配套。学校还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实训基地的投资建设。例如,学校在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时间安排上应与学生实践实现无缝链接。人才的培养应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提升企业投资热情。
3.企业
国企、民企和外企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均可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投资。企业的固定资产、科研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均可入股。可将自身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经验融入到实训基地的运营过程中,为实训基地的发展提供软硬件保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可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将自身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
4.教师
教师入股的要素形式有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教师在“五位一体”股份合作制实训基地中承担了三种角色:股东、教师和员工。在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下,将教师与实训基地的利益实行捆绑可以促使教师自觉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是“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成为实训基地的股东,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5.学生
学生可将资金、人力资本等要素投入到实训基地建设中来。学生成为实训基地员工的必要条件是将劳动与资本进行有机统一,以劳动力或货币入股,成为实训基地股东。学生在成为实训基地股东的同时,又是实训基地的劳动者。学生彼此相互配合、协同劳动,这在体现股份制入股筹资方式多样化的同时,又体现了合作制中股东参加劳动的特征。
(三)治理体系构建
一般而言,公司治理主要包括股东、董事会和激励机制等三个层面[11]。“五位一体”股份合作下的治理体系构建具有特殊性,由于实训基地肩负着产教融合的功能,在构建公司治理体系的同时,应设立教学管理委员会这一组织机构来保证实训基地的教育、教学职能。如图2所示,实训基地治理体系的构建应平衡股东、董事会、管理层和教学管理委员会之间的权力。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提升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和教育质量。
图2 股份合作制实训基地的治理体系
1.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
解决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冲突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代表理论主要有股东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两者分别认为公司治理应更注重股东利益或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12]。参与投资的各方,严格按出资比例分配话语权。健全和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教学管理委员会等制度建设。建立股权交易平台,保障处于弱势地位的教师和学生因离职或毕业等原因进行股权交易、抵押等活动的权利。教育部和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制度建设,制定关于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股份合作组织运营指引相关的政策文件,以规范多方共建实训基地运营过程中的财务状况、管理信息和股权价值的运营和评估;规范相关方的合作、参股、分红、管理等事项;强化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股份合作相关主体的审计制度;增强实训基地股份合作经营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性。
2.合理分配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教学管理委员会的权利体系
股东委派董事,董事会选聘管理层,股权的集中度和股权性质决定了一个企业最基本的治理架构[13]。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要求在股东大会实行按股分权的民主决策,有利于实训基地在保证“资和性”的前提下减弱“人和性”所带来的管理效率低下。董事会由全体股东选举董事组成,是股东大会的常设执行机构,处于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监事会直接对股东代表大会负责,对董事会、经理层和教学管理委员会行使独立的监督职能;经理层负责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营、生产管理等活动;教学管理委员负责课程的设计、教材制定等教学活动。
3.规范激励机制
良性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提升实训基地的管理效益。实训基地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应构建“经营创新、适应市场、科学分配、有序竞争”的常态化激励流程。将管理层的股东利益与激励收益剥离,实行收入与收益相挂钩的薪酬激励和期权激励机制[14]。其中,绩效工资是比固定工资更好的激励手段[15]。鼓励设立有针对性的激励项目,拓展教师、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升实训基地的核心竞争力。
(四)强化共享机制
通过学校、政府、企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股权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共建共享,可有效提升实训基地所需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实现资金、技术、人才、厂房和设备等要素的优化配置,节约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政企合作、校际合作、师生合作,集中各方优势,共建共享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生产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产生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多赢[16]。
1.资源共享
第一,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应根据市场和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保证实训基地的教学效果。以政府公布的就业统计数据为参考,以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优化专业设置,提前介入专业培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按周期调整招生专业和招生规模,更新实训内容。在强化“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建立人才需求信息传导机制和职场预备役班级,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第二,人才资源共享。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职业院校,都拥有丰富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教师和学生则为实训基地具体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支持。实训基地的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应充分发挥各方的人力资本优势,并在结合自身业务的前提下,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对人力资本进行开发。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指导或参与指导学生,教师也可以成为企业的兼职工程技术人员。此外,实训基地领导层的选拔不应局限于股东内部,还应吸引外来优秀管理人才,保证外来高管不低于一个合理比例。避免高管交叉任职,权力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
第三,权力资源共享。现代公司治理模式使教师和学生成为了实训基地股东,与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基地决策,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市场化的企业运作机制将劳动者升级为股东,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生产积极性、集体意识和创造性。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可以更好地融合各类资源,调动股东的积极性,促进实训基地的发展。
2.功能共享
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共享功能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实训基地的实用价值。一是校校合作,承接相近院校之间的合作。相关职业院校加强合作,实现师资、教材、教学设备、技术培训、管理经验、实训项目等资源共享。二是校企合作。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为企业提供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将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相结合,并吸收企业成熟的生产工艺,将生产、教学、实训、服务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也可受聘于学校,参与学校教学。三是实训基地之间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交换生项目,共享先进教学资源。还可整合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职能,彼此之间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支持等。
(五)构建反哺机制
盈利水平较好的实训基地可以探索建立反哺机制,将一定额度的利润投资设立“实训基地风投基金”“实训基地投资银行”“实训基地投资创业联盟”等项目。通过考察、评估等测评手段,直接投资新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后续的实训基地提供贷款、技术等形式的支持。
三、股份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教育优势
实训基地股份公司的成立整合了“资和性”与“人和性”的优点[17]。将股份合作公司的现代化企业治理模式应用到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充分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会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现代化企业制度与教学相结合
教师和学生在校期间直接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将教学与股份合作制和公司治理相结合。教师和学生全程参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运营,真正实现学有所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实现了创业,也学习到了现代化企业制度与创业经验。教师和学生还同时承担着实训基地股东和员工的双重角色。
(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
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五位一体”股份合作制,将学校和教师进行利益捆绑,自觉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快速实践,同时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进行改进,真正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螺旋式上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职业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为实现学生“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科学化实训教材的完善
教材体系的设计应包括知识结构课程体系、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和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三个方面,着重突出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实践导向性特征。教材的内容应以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主要内容可包括生产、培训、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等。
(四)团队协作培养模式的创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既是师生,也是合作伙伴。教师更加倾向于主动学习知识,并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更加愿意与教师就教学与实训过程中的课程设置、资源共享等问题进行沟通。此外,由于股份合作的利益捆绑,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和合作也会更加顺畅。
(五)实训基地产学研联合体的构建
当下我国实训基地呈亚健康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技术附加值较低,且缺乏创新的发展模式。产学研联合体应以实践为导向,与市场化相结合。基于股份制的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可以成为产学研联合体机制的制度载体,为其市场化运作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
参 考 文 献
[1]欧阳克.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6.
[2]申亮.试论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4(S2):98-100.
[3]许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2.
[4][5]宋雪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股份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与运作模式研究——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 2015(1):215-220.
[7][8]王利平.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6):17-19.
[6]刘洋.高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立的模式及实现形式研究[J].大学教育, 2013(9):10-11.
[9]胡国英.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2012(17):65-69.
[10]童卫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1(7):86-87.
[11]鲁桐,党印.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分行业比较[J].经济研究, 2014(6):115-128.
[12]Shleifer A, Vistny R W.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 Journal of Finance, volume 52 number 2, 1997:73-83.
[13]Holmstrom B. Agency Costs and Innov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volume 12 number 3, 1989:305-327.
[14]Hellmann T, Thiele V. Incentives and Innov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icroeconomics, volume 3 number 1, 2011:78-128.
[15]刘克勤.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内容[J].教育发展研究, 2011(5):65-68.
[16]李波,李晴,陈鹏.对进一步健全股份合作公司的思考[J].求实, 2013(1):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