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美声教学潮流,共享美声实践成果
2015-04-29史咏青
史咏青
【摘要】全国首届美声教学研讨会于2014年11月底在上海音乐学院成功召开。研讨会层次高,规模广,成果丰本文从:一、构建教学框架,引领学科发展;二、探讨教学特色,共享学术成果;三、潜心研究学问,营造学术氛围;四、顺应时代要求,唱响民族之声等四个方面就研讨会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同时对当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美声教学的现状与发展阐述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美声教学;述评
2014年11月23日--26日,第一届全国高等艺术学院校美声教学研讨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全国30余所共计130多位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学科带头人、教授、专家学者以及国内老中青二代歌唱家参加了会议,就美声教学方法与经验进行总结与交流,并深入探讨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及实践问题。
本次研讨会是在中国音乐家协会指导下,由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9所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承办。
23日上午,大会在上海音乐学院正式开幕。开幕式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巾围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教授主持。我国声乐泰斗周小燕先生亲自莅临会场,并做了主题发言。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东方演艺集团总经理顺欣先生代表巾围音乐家协会作了重要讲话。此外各音乐学院声乐学科带头人分别作了专题发言,并向大会表示祝贺。
此后两天,与会代表就美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课堂教学、艺术实践等方面议题展开讨论。同时,还安排了两场美声教学成果展示系列音乐会,为会议增添亮点。
一、构建教学框架,引领学科发展
美声唱法,出于意大利语“bel canto”,意为“精美的歌唱”。这种美好的传统歌唱学派最早起源于欧洲的意大利。它是从欧洲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而来,随文艺复兴运动巾歌剧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完善。400余年来,它因歌剧的繁荣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影响颇深。美声唱法在二十世纪初开始传人我国。上海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是我国最早设立美声学科的院校,后经建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美声学科在全国大巾专艺术院校相继设立并蓬勃发展。它在我国的传播中呈现两种方式前行,一是我国几代声乐工作者学习研究美声的发声技巧,作品全盘照搬西方,再现西方声乐艺术表现形式,向国人展示西方声乐艺术的声音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二是把美声唱法发声技巧与中国传统声乐文化进行嫁接,做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尝试,构建一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体现中国语言美,展现中国民族精神和气运的声音艺术表现形式。由于这种唱法上的科学性和训练上的系统性,在不到百年的时问里,美声唱法在我国空前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蛮声国内外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
当下,就美声学科的建设研究一直是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加强师资力量,注重人才培养,建立教学团队,加强艺术实践等都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讨会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常务副主任顺平教授以《夯实基础,创新方法——上海音乐学院美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题,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的历史传承、教学模式、教学成果、基础教育、发展创新、艺术实践等方面对上海音乐学院美声学科建设做了详尽阐述。
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马秋华教授通过《重提美声民族化的问题》主题发言,对美声唱法传人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指出:美声唱法民族化问题,其核心内容是运用美声演唱方法,体现中国声乐的文化内涵。
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副主任张策教授以《升腾声乐艺术之翼,共绘声乐艺术发展蓝图——谈声乐艺术教育与区域文化发展》为题,就沈阳音乐学院美声教学情况,从课程设置、师资结构、教材建设、合作交流、音乐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介绍。并对声乐发展的环境与动态,地域性、时代性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强调高等艺术学校的声乐教育,要关注声乐艺术的发展,关注美声教育教学的发展。
此外,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美声教研室主任李欣谕教授通过《继往未负前辈,开来不辱使命》发言,详尽地介绍了武音至成立以来声乐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为大家提供了参考。
二、探讨教学特色,共享学术成果
关于美声教学的议题,集中在美声唱法、演唱技巧以及音乐风格把握等方面。周小燕先生指出:美声不仪仪是西洋唱法,所有美好的歌唱都是美声唱法,只要歌唱状态通畅就是科学的。她建议,声乐教学要研究作品的风格,“唱曲不能只唱声”,要“声情并茂”,要准确把握语言的特征与规律,做到音准、板稳,注重节拍重音与语言重音统一性,才能准确把握音乐风格。
四川音乐学院声乐一系程晓凤教授以《四川音乐学院美声教学浅谈》为题,指出川音的美声教学既注重培养大量美声普及型人才又兼顾美声精英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培养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美声办学特色。要充分利用地区优势,结合特殊的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美声作品演唱的多元化。要让学生多学习和演唱中国作品,以适应市场要求。
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美声教研室主任廖剑冰教授的《美声分层次教学探索》和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杨岩教授作的《高低并就,智创辉煌》报告,分别介绍了各自学院美声教学的方法与模式。
总之,关于美声教学问题,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美声唱法应该走民族化的道路。美声唱法要扩大范围,要用美声唱法唱好中国作品。教学中要严格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同时要加强艺术实践教学,加快学生成才的进度。天津音乐学院申请专项基金为学生创造艺术实践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巡演式的演出实践,包括出国演出,歌剧排演等值得各院校借鉴。
三、潜心研究学问,营造学术氛围
关于中国声乐人才的培养问题,一直是各音乐艺术院校思考的问题,也是美声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艺术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紧密联系。艺术人才的培养仍然要遵循艺术发展规律。
正如我国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说,艺术院校培养学生要遵循艺术发展规律,要以人为本,不能以钱为本,要重“艺”、重“才”。对于某些艺术院校实行扩招及选拔优秀生重点培养的做法,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也有失教育的公平性。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东方演艺集团顺欣总经理从演出与用人单位的角度对声乐人才培养提出合理的的意见和建议。他认为,年轻的学生在声乐学习道路上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要花大功夫,要耐的住寂寞潜心修炼,才有可能成功。他强调高等艺术院校要重视艺术实践课,教学要与实践相联系,人才培养必须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必须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艺术实践就是让学生熟悉舞台,让学生从舞台中吸取演出经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与舞台上的不断锤炼有机结合,这要才能培养出较为合格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他还强调,加强学生乐理视唱练耳等音乐基础理论课的学习,提高综合能力,不仪能促进声乐进步,也能为其将来顺利的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马梅教授通过《关于声乐人才培养的亮点思考》主题发言,强调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儿童阶段的培养,要营造适宜的环境,培养其健康、积极的良好心态。青少年阶段的学习要注重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把握好换声期的训练,要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保证学生声带完好。同时,她还强调要重视学生乐理知识的学习,要培养其音准、节奏概念,考虑为各阶段的声乐爱好者编写一套规范的学习参考教程。此外,要巩同好专业学习,要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规范、科学的发声方法,并逐步掌握欣赏、学习和驾驭复杂作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创造实践机会。她特别强调,对于严重影响艺术教育的严肃性,导致和加剧艺术届的浮躁和虚荣之风的一些选秀节目和商业化比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引导学生不被误导。声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出更多的贡献,积极应对不断出现的挑战,不断推动人才培养的系统化,科学化,要用规范的方法和专业能力,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严肃音乐艺术的发展。
四、顺应时代要求,唱响民族之声
本次研讨会在针对美声教学的问题展开讨论的同时,与会代表也提出了美声唱法在中国当下的发展蓝图构想,即创建中国声乐学派的构想。研讨如何运用美声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声乐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传播载体,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巾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巾华美学精神。中国声乐艺术要想在世界文化激荡巾站稳脚跟,既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优秀声乐艺术精髓,更要立足本国自身的传统文化之上。
美声唱法传人我国白今,经历了从“土洋之争”剑“携手同行”,从“互相融合”到“为我所用”的嬗变历程,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止如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教授提出:我国美声学术界应该顺应时代要求,树立远大目标,要建立、完善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巾围声乐学派。要引进西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优秀声乐作品,让中围观众了解并欣赏这些优秀作品,要立志把具有巾围气派、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内涵的音乐作品唱到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传播中国精神,是从事美声演唱教学研究的同仁们神圣职责,也是从事声乐艺术工作者的一种文化自觉。创建巾华声乐学派这一宏伟目标得到与会者积极响应。
五、结语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增进了全国各地声乐教师间的情感与互识。各学校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舞台实践等方面的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相互学习;为打通交流通道,各院校之问无障碍交流创造了条件。国内专业音乐学院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手段以及对作品风格、歌唱语言、舞台表演等方面的准确把握对综合类艺术大学,师范院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艺术类院校的声乐教学起了积极的借鉴作用。同时,通过这次研讨会,代表们指出了各高校教学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并给以讨论,为以后美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思路。
艺术院校应当在培养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对社会高雅文化起着重要的引领与能动作用。发挥艺术院校的优势,学习先进文化,承担起传承艺术文化和艺术责任的使命。伴随着声乐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更新,人们的审美观和大众的认识观悄然发生了变化。让美声唱法适应我国当下社会环境和社会审美的需求。真止融入时代,融人民族,贴近民众。我们要在反思中求发展,在守望中寻出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踏上征程,心齐心合力,为推动中国美声事业的繁荣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