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一体化视阈下北京市中职专业结构的调整

2015-04-29鄂甜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专业结构京津冀一体化中等职业教育

鄂甜

摘 要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产业结构发展的四个特征: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对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得出北京市中职专业调整的策略是,重点扶持产业发展“紧缺”专业,引导部分“已经形成优势且最适合”中职学校开办的专业稳定发展,改造升级部分“面临转型”的专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产业结构;适应性;京津冀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1-0025-05

京津冀区域作为我国的核心区域,既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又是科技创新中心和北方的经济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命运。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北京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均衡发展[1]。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2]。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面向三次产业需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领域,专业设置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本文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对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专业调整相关建议。

一、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北京产业结构发展特征

北京“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定位,巩固和强化首都经济特征。”这明确了北京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定位。

(一)服务经济的特征内涵

服务经济是以知识、信息和智力要素的生产、扩散与应用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以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为核心生产方式,以法治和市场经济为制度基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建立在服务产品的生产和配置基础上的经济形态[3]。新时期,促进北京市服务经济发展具体任务为:进一步发展金融服务业,支持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促进教科文卫体等领域新兴服务业发展;积极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进一步扩大优势服务领域贸易规模;改造一批传统产业,支持汽车、医药、电子等生产制造类行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高端服务环节拓展,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积极引导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企业相互渗透融合,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业、餐饮、生活服务等传统行业[4]。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内涵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提出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经济形态,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到当前新的历史阶段的一个新的经济特点。知识经济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知识资本或知识资源成为主导资本或主导资源,知识资本的核心是特定人才和技术组合所拥有的创造能力;第二,知识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乃至主体产业,其中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环保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在国家GDP中所占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第三,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将渗透和影响综合国力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5]。当前形势下,发展北京知识经济主要包含推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两方面内容。加快科技创新,就是要积极发展如中关村等科技创新高地,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三)总部经济的特征内涵

总部经济是指将企业总部的研发、设计、销售等功能配置留在人才、信息资源密集的大城市,而将生产加工职能与企业总部相分离,布局在具有土地、人力资源比较优势的中小城市,实现跨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思路,同时也为首都功能疏解提供了基本的思路[6]。总部集聚了非常密集的高端知识型要素,如人才、信息、金融等,而低端的非知识型要素,如土地、低端劳动力等将会排挤在总部之外的非中心城市。随着首都总部经济的发展,总部聚集区必将成为城市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该服务支撑体系涵盖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现代服务业的提升,也将带动餐饮、快递、超市等传统服务业[7]。

(四)绿色经济的特征内涵

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8]。在绿色经济模式下,产业发展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产业,应该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使农业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第二产业,应大力发展节能能源与新能源等环保产业,大力发展能耗低效益高的知识技术密集产业;促进高能耗、低效益的传统资源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型产业转变,形成工业化、知识化和生态化相互渗透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按照产业发展的次序和产业链条,构建产业群和生态工业园区,通过不同企业或工艺流程间的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大第三产业,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尤其注重发展以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连锁化为目标的金融服务与保险业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各种服务行业[9]。

基于以上特征分析,本文将北京市产业当前与未来发展趋势特征归纳如下,见表1。

二、北京市中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

(一)专业设置的整体适应性分析

近年来,北京市第一、二产业增加值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2013年产业结构比例达到0.8322.3276.85,后工业化社会的特征表现突出。从北京市中职专业设置来看,以2013年为例,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开办的346个专业点中,面向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大类的专业布点数仅为13个,专业设置比例为3.76%,招生数量占比1.79%;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大类布点总数为49个,专业设置比例为14.17%,招生数量占比25.04%;面向第三产业的教育、司法服务、财经商贸、医药卫生、休闲保健、文化艺术等12个专业大类专业布点数为284个,专业设置比例为82.09%,招生数量占比73.17%。具体见表2。

表2 2013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招生与专业布点统计①

综合比较北京市产业结构与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招生结构,可以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基本适应,具有典型的产业结构特征,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设置能够基本体现产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

(二)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适应性分析

2011-2013年,北京市第一产业产值所占GDP比例基本保持在0.83%~0.8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0%。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由5.5%降至4.8%,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点数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3.8%不变,招生人数比例由0.92%升至1.79%。可以看出,与产业结构相比,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在第一产业的专业设置比例偏高,远高于产值比例0.83%,而相应的招生比例却远低于实际从业人员比例。现阶段,北京市的农业发展方式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正在向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的方向转变,未来在京津冀一体化绿色经济模式的倡导下,北京将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型都市农业,如会展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等。而目前北京市中职学校的农林类专业还较为传统,如园林技术、园林绿化等。

(三)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适应性分析

2011-2013年,受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影响,北京市第二产业产值与相应从业人员比例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北京市第二产业产值比例由23.09%下降至22.32%,相应从业人员比例由20.5%下降至18.5%。而从中职学校的招生结构可以明显看出,受2013年限制外来生源的影响,第二产业招生比例大幅提升②,由2012年的14.68%急剧上升至2013年的25.04%,见表3。将专业招生比例与从业人员数据相比较,可以发现,在实施招生紧缩政策之前,二产类专业招生明显不足,招生规模与劳动力市场中从业人员比例不相匹配。而2013年实施招生新政策以后,招生比例结构比从业人员比例结构略高出3.6个百分点。按照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北京市城市经济发展的“绿色经济”以及“总部经济”发展特征,北京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制造业,将重点集聚技术的研发、终试、推广,汽车、医药、电子等现代生产型产业将向服务型转变。同时,大力发展节能能源与新能源等环保产业,控制石油加工等资源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的发展。目前北京市中职教育第二产业相关专业设置比例虽整体偏低,比例结构基本在14%左右,与产业结构相差近8个百分点,但对照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市产业发展趋势,本文认为目前北京市中职教育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大类专业设置基本合理。

从内部来看,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大类有五个,分别是加工制造类、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石油化工类和土木水利类。其中,加工制造类专业的专业设置比例与招生比例都最高,2013年数据分别为9.54%和17.03%,较其他二产类专业具有显著优势。资源环境类专业是2013年北京市新开设专业,目前专业设置比例和招生比例都偏小,分别为0.29%和0.13%。从北京市绿色经济的发展定位来看,资源环境作为新兴产业,将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发展,该类专业势必成为北京市中职教育未来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2013年能源与新能源类专业设置比例仅为0.29%,见表4,但其专业规模化程度却较高。这一方面说明北京市教育主管机构根据首都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引导能源与新能源类专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部分学校的能源与新能源类专业已经形成显著规模优势,学生和家长意识到能源与新能源的重要性,看好该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土木水利类专业设置比例和招生比例虽不高,但从发展趋势来看,专业设置比例上升近1个百分点,招生比例也增长了近一倍,这主要是由于近几年北京市城市建设的需要。

(四)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适应性分析

2011-2013年,北京市第三产业的产值比例均在76%~77%之间,而专业设置要高于产业比例6个百分点左右。总体说来,北京市中职在三产类专业的专业设置比例略高,基本符合北京市大力发展服务业,“做大三产”的基本方针政策。

从招生规模来看,2011-2013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面向三产的招生人数由28914人降低至17315人,所占比例由82.38%降低至73.17%,降低近10个百分点。降低的主要原因是2013年北京市实施针对外地生源的限制招生政策,该政策主要面向北京市区县管辖下的职业高中,而职业高中长期以来,所办专业大部分为服务类专业。在2013年实行紧缩政策后,三产类专业招生比例比从业人员比例低近3.5个百分点。

围绕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北京市新的城市战略定位,“服务经济”成为北京最关键的发展主题。在京津冀协调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信息技术产业将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对相关中职专业设置的分析中发现,2013年财经商贸类专业设置比例和招生比例分别为11.27%和9.28%。而与财经商贸类相对应的产业是金融类服务类产业,2013年北京金融业生产总值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14.47%,从业人员占全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12%,见表5。因此,从与产业结构对比发现,北京市中职学校在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专业设置比例与产业结构比例差异不大,但专业招生比例明显偏高。

2013年信息技术专业大类专业设置和招生比例占全部专业比重分别为12.14%和9.96%。与信息技术专业大类相对应的产业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13年生产总值占全部产业生产总值的8.97%,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8.09%,见表5。因此,通过对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北京市中职学校在信息技术专业大类专业的设置比例偏高,而招生比例基本与从业人员结构相适应。

此外,三产类专业中的教育、医药卫生、文化艺术类专业在专业设置和招生比例上都较高,随着北京教科文卫体等领域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此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社会需求也将不断加大。

三、北京市中职专业调整的相关建议

北京市中职专业设置为适应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市产业经济新的定位与发展趋势,还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积极调整:

一是重点扶持产业发展“紧缺”专业。结合首都产业发展的最新定位,北京市中职学校应大力发展面向第三产业的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电子信息网络等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北京市政府应通过以加大财政投入为主的手段帮助中职学校重点建设这些专业。

二是引导部分“已经形成优势”和“最适合”中职学校开办的专业实现稳定发展。目前,北京市中职教育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专业,例如财经商贸类、信息技术类专业、教育类、医药卫生类、文化艺术类等专业,专业设置比例和招生比例都具有显著优势,是北京市中职学校一直以来重点发展的专业。另外,还有一部分专业,虽不是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型的专业,但却是面向今后北京产业发展配套服务支撑体系中所必须的服务行业,如休闲保健、旅游服务、物流服务、生活服务等。这些专业是最需要中职毕业生,是最适合中职开办的专业。政府应积极发展这些“已经形成优势”和“最适合”中职发展的专业,做强这些优势服务专业,突出该类专业的高端化特点,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三是改造升级部分“面临转型”的专业。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大部分一产、二产都将面临转型,因此,要办好与产业相对接的专业,专业设置也必须进行调整与升级。例如,农林类专业应向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转型,并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汽车、医药、电子等生产制造类专业,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另外,除一二产业以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第三产业也将进行升级和发展,如传统的低端服务逐渐向高端商务服务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逐渐向电子商务服务方向发展,金融服务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因此,三产类的专业,如财经商贸类专业设置与电子商务相互渗透融合必将成为专业发展的趋势;同时,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饭店服务、美容美发服务等传统服务类专业建设的质量;旅游服务类专业向高端商务服务转型发展等等。通过改造升级这些专业,提高专业与现代产业之间的匹配度。

参 考 文 献

[1][6]方毅.首都功能疏解:剑指京津冀一体化[EB/OL].(2014-10-12).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0_94900.html.

[2]曾宪植.打破思维定式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J].求知,2014(9):23-25.

[3]周振华.服务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科学发展,2010(7):3-14.

[4]张建东.关于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EB/OL].(2014-09-28).http://www.bjrd.gov.cn/zdgz/zyfb/bg/201407/t20140724_135424.html.

[5]李长久.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J].世界经济,1999(8):67-70.

[7]赵弘.总部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4-16.

[8]夏泰凤,董瑞芝.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战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5):6-7.

[9]张凯.绿色发展视角下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68-84.

Adjustment of Specialty Structur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Beijing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E Tian

Abstract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as the major national strateg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directly. This paper base on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by analyzing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 industrial structure:service economy, headquarters economy, knowledge economy and green economy, to analyze the adaptability between professional settings of Beij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ut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as follows: firstly, to support “shortage” professional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econdly, further to develop the professionals, which have formed professional advantage and are s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hirdly, to upgrade the professionals facing transformation .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pecialty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aptability; integration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uthor  E Tian, research staff for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 of Beijing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Beijing 100021)

猜你喜欢

专业结构京津冀一体化中等职业教育
提高湖南省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路径探析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校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语言产业发展与语言类人才需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