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声萦绕、文化传承

2015-04-29史一丰倪升霞

北方音乐 2015年23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综述

史一丰 倪升霞

【摘要】第二届两省三地徽州民歌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弘扬徽州地域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徽州民歌搭建了平台。本次大赛的节目表演形式多样化,内容朴实化、演唱原生化,是一次徽州民歌集中展示的盛宴,积极意义值得肯定。但是,徽州民歌作为原生态的地方民歌,它具有民歌一般特征,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本人认为展演比竞赛更重要,更能推动徽州民歌的保护、传承和传播。

【关键词】徽州民歌;保护;传承;展演;综述

第二届两省三地徽州民歌大赛于2015年12月1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黟山剧院隆重举行。该大赛五年举办一届,旨在保护和传承徽州民歌,弘扬徽州文化,推动徽州民歌的流传和新发展。本届大赛由黄山市文化委员会主办,黟县人民政府、黄山市广播电视台承办。大赛的评委由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教授、地方音乐创作研究所的作曲家、地方非遗保护部门的专家共5人组成。参赛队伍主要来自大徽州地域内婺源、黄山市三区四县和绩溪县的9个代表队共19个节目参加展演和评比。大赛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最后评选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其余均为参赛奖。

一、比赛尊重史实,展示民歌的原生性

古徽州府的地理范围主要包括原徽州府所辖六县,即歙县、黟县、绩溪、休宁、祁门、婺源六县。解放后,婺源划归江西省,绩溪归宣城市管辖。目前的黄山市只下辖三区四县。所以,当前徽州学领域的研究有“大徽州”和“小徽州”之分,大徽州指古徽州下辖的一府六县,小徽州指当前黄山市所辖的三区四县。

2010年第一届徽州民歌大赛主要邀请黄山市的三区四县参赛。赛后受到了徽州文化保护专家的质疑,焦点在于参赛的范围与徽州文化所涵盖的地理范围不匹配,不利于徽州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所以,本次大赛主办方基于大徽州的地理范围,重点邀请了婺源和绩溪县的文化部门来参赛,目的尊重史实,重在将徽州民歌的保护、推广和传承的领域置于大徽州的地域内,有利于徽州民歌的进一步挖掘、整理和保护。

本次大赛所有的参赛曲目均是按照民间搜集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演唱,曲谱没有经过后期的改编,演唱者都是活跃在农村文化舞台上的业余民歌手,他们都没有经过学院派的演唱训练,好多都是大白嗓演唱。着装也是民间演出服装或者日常的生活装。这是本次大赛为了展示徽州民歌原生性,体现出徽州民歌扎根于徽州农村,与徽州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特征。

二、比赛节目形式多样,演唱技巧独特

本次大赛为了展示各地徽州民歌的独特性,鼓励参与节目的表演形式多样化,主要有歌伴舞、表演唱、说唱、独唱、对唱、小合唱等。其中祁门县文广新局参演的表演唱《采茶扑蝶》,将每年清明时节前后,茶农摘采头茶时的吟唱和采茶的一系列动作融于表演中,还不时的将采茶时用网勺扑打蝴蝶的动作加以穿插,完美的展示了茶农采茶的实景。徽州区文广新局的选送的徽韵大鼓《徽州摆摊妹》,借鉴京韵大鼓的说唱形式,由徽州民歌传承人凌志远老师将徽州卖毛豆腐妹子摆摊吆喝的场景编成唱词,由徽州民间歌手余丽英边唱边打鼓,凌志远老师用三弦伴奏的进行表演。该节目是本次大赛中表演形式最独到的节目。婺源县文广新局选送的男女声对唱《晒秋情歌》,以婺源篁岭村到了秋季晴好天,家家户户都要将家中的五谷、腊肉、香肠、辣椒拿到自己门口、屋顶或者晒场晾晒为背景,展现了村中青年男女借此机会互相传递爱情的信号,以歌传情的场景。

为了更真实的展示徽州民歌的地域性,本次大赛要求民歌的演唱需用当地方言来表达。然而,徽州方言纷繁复杂,有“十里不同音”之说。而歌唱的方法与语言的表达有一致的地方,所以本次大赛在歌曲演唱中显示出许多独特的演唱技巧。比如,黟县文广新局选送的表演唱《十二月花名》,歌词借十二种花来表现一年中十二个月要开展的农事活动,歌曲用黟县方言演唱,由于黟县自古是安庆和河南信阳一带百姓的迁入,则现在的方言带有河南豫南话和安庆黄梅调的韵味。每个音都表达的非常细腻,尤其是倚音唱的非常有棱有角。歙县文化馆选送的表演唱《葡萄架下》,采用歙县古城话演唱。由于歙县徽城镇的方言咬字靠前,声音位置较高,音色偏亮,因而在演唱时演员一开口就是明亮的嗓音和饱满的气息,不时带有因喉头小抖而产生的“颤音”。这种音效在声乐技巧上称之为“抖喉音”,徽州民歌传承人操明花把它称作为“哈哈腔”,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绵羊声”。它与美声唱法中要求的颤音有本质上的区别,这里不做赘述。在云南多个少数民族的民歌演唱用都有这种特有的演唱方法,这里也是歙县民歌演唱的独特之处。绩溪县文化馆选送的《采茶歌》最鲜明的体现了绩溪民歌中山歌的演唱特色,声音高亢嘹亮,演唱者具备良好的气息支持和横膈膜的支撑,以及很好的头腔共鸣。

三、争相斗艳,更为文化传承

本次参赛的9个代表队为了能在比赛中能获得较好的名次,各县人民政府和县文广新局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比赛领导小组,由文广新局局长亲自抓参赛的各项工作,分管副县长统一协调。参赛的节目先由各乡镇报送,再又县里统一挑选,排名第一的节目作为代表该县参加此次大赛的参选节目。并邀请了当地的民俗专家、声乐专家进行指导,做好了赛前的强化工作。据了解,参赛的每个县针对此次比赛的前期工作均经历3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准备。最后,婺源县文广局选送的男女声对唱《晒秋情歌》和黟县文广新局选送的的表演唱《悔啊悔》拔得头筹。

本次大赛虽为徽州民歌的演唱竞技,但是从选送的节目的内容来看都表现了徽州地域内的农事活动、民俗事象、人文思想等。因而,此次大赛为展示徽州地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徽州民歌、了解徽州的历史、地理、人文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平台。徽州民歌是徽州地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2008年,徽州民歌成功入选我国第二批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徽州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已经提升到“国家在场”的层面,这对徽州民歌来说既是机遇又是鼓励。做好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实质上是对徽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推进。

四、对举办徽州民歌大赛的一点思考

徽州民歌作为一种反映徽州地域的民间音乐形态之一,它秉承了民歌的基本特点,即创作的即兴性、传播的口头性、内容的朴实性、演唱的原生性。每一首徽州民歌不论在内容上、语音上、演唱方法上都有各自的特色。因而,本人认为,举办徽州民歌大赛展演比评奖更为重要。因为参赛的每首作品在创作、表演上都遵循着民歌的一般特点,都有自己地域的特色,所以,不能简单用分数或等第是来体现对每一个参赛节目优劣好坏。事实上,我们的原生态民歌也不存在创作的好坏后者演唱的好坏,他们之间相异的只有音乐内涵和表征。如果我们将徽州民歌大赛办成徽州民歌展演或者汇演,取消层层选拔的机制,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散落于民间的具有独特音乐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民歌出现,这对当前进一步做好徽州民歌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是一种工作思路的转换和工作机制的革新。让我们期待5年后的徽州民歌大赛(展演)能呈现出更丰富、更原生的民歌作品。

参考文献:

[1]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徽州文化研究(第一辑)[M].合肥:黄山书社,2002.

[2]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

[3]杨明康.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史一丰(1980—)男,汉族,浙江湖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学。

倪升霞(1995—)女,汉族,安徽桐城人,黄山学院艺术学院2013级音乐学本科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