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2015-04-29杨梅

北方音乐 2015年23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保护传承

杨梅

【摘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术的传承与保护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的流传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对文化繁荣的意义。笔者借本文略谈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保护

一、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现状

目前来说,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口头传承上存在着中断的危险。仅以蒙古族传统民间音乐为例,世代口头相传的蒙古族音乐在外来生活方式和电影、电视、互联网的传媒影响下,很多地区的民间口头音乐已经渐成绝响。不仅仅是蒙古族音乐,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由于接触社会的机会少,只在民族的内部传播,甚至有些只是在大家族内部口头传播,其影响力日渐式微。而还有部分人对于地区性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带有偏见,认为民族音乐过于生活化,过于原始等,在金钱至上的观念中,忽视了民族音乐宝贵的精神价值。再加上传统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艺人逐渐凋零,后继者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已经部分失传。年轻人日常接触的多是流行音乐,对民间音乐的了解很少,接触更少。因为学习和传承的人稀少,青少年可能会完全不了解民间音乐,而民间音乐也会失去发展的基础。

二、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方式

(一)民间个体传承与保护

在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保护方面,社会中很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了民间音乐的重要性,身体力行地担当起了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而部分少数民族的音乐人才,也越来越重视自身民族的音乐地位,利用个人的力量去宣传和弘扬民间音乐文化,扩大少数民族的音乐影响力。如杨丽萍与荆林合作组排的 《云南映象》、陈哲主导的土风计划之 “普米族传统文化传习小组”等。这些都属于民间个体的维护与传承,而这也是千百年来我国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之道。一般来说,可分为自然传承、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符号传承和模仿传承几种。自然传承作为一种以地区为划分界限的传承方式,其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多是以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方式来完成。自然传承的方式不受人力控制,民歌的自然生长力在其地理与文化的氛围中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唱。家族传承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音乐传承,这种传承多见于少数民族的音乐艺人世家,父传子,母传女的形式起到了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作用。而师徒传承则是指发生在师徒间的音乐传承, 多见于具有一定社会名望和音乐造诣的民间艺人。符号传承的局限性强,一般是指已经发展完善,有了作为媒介传播和传媒传播的基础。这种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可以通过乐谱或者符号性档案传承下去。模仿传承是为了达到商业演出,或者文化研究目的进行的一种传承行为。如文化产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中以旅游业为发展主体的西部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涌现出的大量民俗音乐表演项目。

(二)专业院校教育与传承

专业院校的教育与传承多见于民族大学中的民间音乐相关专业。这类院校针对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制订了专业教学体系,以培养少数民族音乐人才为己任,在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上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而院校中的授课教师也多是当地非常有名望的民间音乐人才,为民间音乐的档案保存,音乐录制,教育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院校的教育与传承是直接与社会中的音乐艺术文化产业相联系的,所以年轻人学习的积极性强,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十分到位。但也要看到,这类可以在专业院校得到音乐教育与传承的大都是比较繁荣主流的民间音乐,对于影响力小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别的教育与传承还存在不足。

(三)政府方面的传承与保护

经济越发展,文化越昌盛。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政府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重视度越来越高。职能部门,政府文化部门,联合电视、出版等媒体力量,对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进行了歌曲、器乐、舞蹈、戏曲、曲艺、谚语、歌谣等全方面的保护。如以民俗音乐为主题的音乐盛典,以传统音乐为主角的音乐节目制作。对大批濒临灭绝的传统戏目、曲目、唱腔、曲牌等的抢救,先后多次举行有关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这些都让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与传承,也提高了少数民族对于自身音乐的重视度。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的 《玛纳斯》三大史诗、《唐卡》画册、蒙古族的《江格尔》等的出版有效地保护了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再加上筹划建立贵州、四川、新疆等西部地区生态文化保护区的举措,都代表着政府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传承与保护的决心。

三、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变化趋势

(一)传承的动机发生了变化

长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传承与保护都是处于自然氛围之下的,以侗族的民间音乐为例,侗乡各类民俗活动里,不论是本族的由来,生产劳作,情感表达都包含在了其中。侗族有专门的歌师、戏师、乐师来教导侗族青年学习本族的音乐文化。唱侗歌长期以来都作为了一种劳作休息的方式而存在,但是时代的变化让侗族的音乐文化逐渐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很多侗族青年把祖先们休息时唱的歌变成了自己的演出内容,从娱己走向了娱人,场合变了,方式也变了。唱侗歌,跳侗舞,甚至成为了改变侗族人生活条件的一项技能,这种变化也发生在其它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中。

(二)传承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在原先的民俗社会中,少数民族内部的民间音乐教学是一群人听一个人讲课,师徒制很普遍。现在传承的教学范围从过去的一个村子,一个旗县,变成了全国各地的授课。原来是有空就去学,现在教学有了规定的时间,每节课都是规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三)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传承与保护趋势

可以说,在时代的发展中,要做好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一方面要大力发挥出目前民族音乐学院的教学形式,提高民俗音乐的影响力。同时建立各民族的民俗博物馆,在现代授课制度的背景下,为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学习链接其母语环境,拉近年轻人与自身民族的音乐距离。同时利用现代化软件与硬件设备,对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进行数字化保存,加强县与县、市与市、省与省,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合作,提高少数民族音乐的国际影响力,让其成为当地文化发展的主力,进一步做好民间音乐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方面,要立足实际,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重视其文化价值,创新保护方式,提高传承与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荣.王丽.李倩.河北省民间音乐资源的县域音乐产业化研究[J].黄河之声,2015(17).

[2]陈阳.张绎如.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在大学的传承[J].大众文艺, 2012(08).

[3]吴春晖.汪莹.民间音乐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改革与创新——谈东莞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J].音乐时空,2015(23).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保护传承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消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