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2015-04-29唐金权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唐金权

摘 要: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为重点,真正肩负起培养大批实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职业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5)03-0091-05

职业素养,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通常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理等因素。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职业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影响职业素养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等。个人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养。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个人,能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善于与别人沟通与合作,能够对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整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中获得优秀的业绩。职业素养越高的个人,获得职业发展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在当前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必将对一线技术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挑选也越来越严格。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近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用人单位从中难以找到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不高,较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剖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往往是将个人的职业忠诚度、吃苦耐劳、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因素排在前面,而把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排在后面,这说明职业素养越来越被用人单位看重,成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高职院校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和工作岗位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确定职业奋斗目标,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并且在工作岗位上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缺失的状况较为常见,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水平和质量,同时也损害了高职院校的声誉。概括起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问题较多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进入学校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职业素养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1)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求职技巧,不了解劳动就业方面的政策法规,不注重职业素养的提升,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2)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堪忧。学生缺乏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找工作时更多考虑的是工资福利、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等个人利益方面,较少考虑用人单位的发展,缺乏职业忠诚度,缺乏敬业奉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3)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堪忧。因为没有进入理想的高校而心理失衡,许多学生总是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自卑心理较强,对人生和前途产生悲观消极的看法。心理承受能力明显不足,难以承受激烈的就业竞争,同时,对将来工作中的问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缺乏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甚至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反应。

(二)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不到位

许多高职院校都是从由中职中专学校升格而成,在学科体系、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依然沿用传统的中职中专学校的教育模式,市场调研不够,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严重脱节,没有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多地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另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容易受到传统高等教育理论学术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冲击和影响,没有真正地发挥自身的特色。因此,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不到位,主要表现为:(1)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辅导,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实训实习基地,导致学生缺乏真实的工作感受,缺乏实践操作能力。(2)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只顾及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没有真正把大学精神和人文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缺乏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进而导致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3)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到位,偏重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缺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校园文化软环境。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与方法主要有:

(一)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想和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性质,它主要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不同于以学术研究为主的本科高校,它更强调实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更好地凸显其职业性,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教育发展思想和观念,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但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和观念相对落后,表现为功利性的实用主义,更多的是关注教育与维持个人生计的关系、教育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而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教育最本质的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一些问题,这样实际上违背了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本意。

正如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所说的:“今天我们关心科技人才的培养,但对此我们必须小心从事,因为我们为科技人才的匮乏而震惊,而其所造成的后果却变得模糊。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只是服务于某些目的的专业工人,他们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对整个教育问题的反思,必然追溯到教育的目标上去。……仅凭金钱我们还是无法达到教育革新的目的,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指向个人的全面发展,因为这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真正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确需要考虑学生的就业求职,但更要考虑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更要考虑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顾明远就认为:“高等学校是培养掌握科学技术人才的场所,高等教育不能用唯科学主义的精神教育学生,应该教育他们如何对待科学技术,如何使科学技术为人类的幸福服务。”

社会的转型与市场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因此,必须树立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的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高职院校应从长远发展考虑,把就业教育的根本放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突出自己的特色,争创人才培养质量品牌。

(二)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要坚持德育为先,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高职院校要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努力把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

不同职业对道德的要求有所侧重,因此,要结合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将职业道德渗透于专业教学中,分析其职业道德要求,进行相关教育,这种贴近学生专业实际的教育,能加深学生对本专业职业道德的理解。例如:教育食品加工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恪守食品安全的职业道德;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经商过程中要坚持诚实守信、防止商业欺诈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心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必须对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给予高度的重视,提出相应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目标和任务,帮助学生认识从业人员的心理特点,做好职业心理准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职业心理品质。

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面临各种具体的心理问题,比如职业角色心理、抗挫折心理等,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教育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强化学生的风险意识,学会一些必要的心理调试方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心理调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另外,还要专门针对毕业生容易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重点做好毕业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世界,认清职业发展的趋势,了解相关职业的特性及其对就业者心理素质的要求,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四)夯实学生的职业技能基础

高职院校应当推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外语、汽车驾驶等职业技能培训,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学生毕业时不仅获得毕业证书,还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院校应当把职业素质培养注入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课程教学的重心应从专业知识的讲授转向职业技能的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提供所学专业的服务中,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所欠缺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学会交往、竞争和包容,为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感打下基础。高职院校应与企业行业密切联系,开展工学结合,通过实习实训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前了解社会和企业,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与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差距,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目的。

(五)加强就业教育、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与专业教学融会贯通,让学生明确职业奋斗目标,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个性特点、职业能力及其倾向,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想从事什么职业,分析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看看自己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目前,学生面临的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高职院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以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相符合。通过专题研讨、举办职业常识比赛、职业指导讲座、模拟招聘面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出版职业指导刊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加理性地择业和就业。

加强创业教育,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缓解当前的高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推进创业教育,使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高职院校要构建创业教育机制,建立以创业思维、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金融、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学生创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介绍我国关于学生创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介绍防范创业风险的基本方法,分析创业成功案例,使学生具备战略眼光、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决策能力、风险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高职院校要通过定期发布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组织教师进行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邀请知名企业家和企业高管进行创业报告等方法,激发学生独立自强、开拓进取的精神,增强学生创业自信心。建立创业见习基地,开辟学生创业园,扶持学生创业项目,加大对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帮助学生了解市场,寻找商机。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科技作品竞赛、网站设计、广告创意设计等各类竞赛,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应该具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高职院校通过设置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促进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交叉融合,把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使之转化为学生的气质和修养。还应当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通过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

校园文化环境是与学生的道德情操、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密切相关的,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与所处的校园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当更多地把职业特色、职业意识、职业理想等职业素养内容根植在学生的心中,从而形成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的升华,加深学生对用人单位和职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进取的职业精神。

三、结束语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技术教育正在全球范围受到广泛重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将是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增长的重点。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为重点,真正肩负起培养大批实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德]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M]. 北京:三联书店1991.

[2] 陈新文,周志艳.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J]. 职业技术教育(社科版),2001(4):20-23.

[3] 顾明远. 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J]. 高等教育研究,2002(1):25-26,42.

[4] 刘伟. 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 职教论坛,2010(20):71-72.

[5] 任雁敏. 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 2010(17):79-80.

[6] 尹景玉,齐福荣.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1):61-62.

[7] 赵玲珍. 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06-108.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教育方式分析及阐释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