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
2015-04-29宋庆丽陈铁军
宋庆丽 陈铁军
自新课标实行以来,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孩子良好学习语言基础的重担。针对课堂效率不够高的现象,为缩小与城市语文教育的差距,利用农村现有资源,笔者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探索。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这就决定了有超过50%孩子的小学语文教育是在农村接受的,而且由于家庭环境限制,孩子的有效学习语文时间几乎仅仅是课上的45分钟。因此,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现状分析
1. 落后的农村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学习观念产生消极的影响。中国有将近8亿人生活在农村,这群人的受教育程度都在初中左右,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并不具备为自己孩子辅导功课的能力。同时,这些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多是打骂教育,孩子慢慢产生抗拒心理。相比于城市父母,他们更加关心分数和排名,而对孩子的素质是否提升并不那么关心。孩子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当中,受周围人思想的影响,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在课上学习其它科目。
2. 教师队伍素质不够高,难以给孩子上一堂丰富实用的语文课。农村相比于城市,没有好的教育环境和福利待遇,造成了农村小学吸引不来也留不住优秀教师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孩子将会对本来就觉得无从下手的语文失去兴趣,长此以往孩子逐渐萌生“语文无用论”的想法。语文教育是从小提升孩子基本素质的最佳途径,当语文教师本身素质不够时,无法谈及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新课标的实现并未改变农村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农村教师具有很深的传统性,虽然教育观念改变,但是教育方法却依旧以灌输为主,孩子在压力下被动接受来自教师的一切信息,完全没有实现主动学习的目的。对于一些教育资源诸如多媒体等器材置之不理,原本枯燥无味的语文课愈发变得无聊;或者教师在没有深度研究教材的时候,乱用多媒体资源,对孩子形成错误的引导,使得语文课变成了音乐课或者鉴赏课。
4. 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孩子课外读物太少。诚然学校都设有多媒体等器材,但是孩子的课外读本不够丰富,语文的教育是需要用文章培养孩子的语感的,在缺少阅读量的情况下,孩子难以实现文字的积累,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都将难以得到提升。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局面:一边是生活在贫困线附近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资源,这样极有可能重复着父辈的命运;一边则是生活富足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上好学校,出国留学。所以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从简单的识文断字,理解课文,作文写作开始,使得孩子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升
1. 我们农村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和校领导要明白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可塑性很强,很容易受到周围的环境影响,所以我们语文教学要给孩子传递正能量,使得孩子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发展,能够认清基本的真善美和假丑恶,为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提升课堂有效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多读一些关于小学儿童心理活动的书籍,使得我们更加了解孩子,才能因材施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与同事交流,推陈出现,利用有效的资源,引起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必须仔细研读教材,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的学习。
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给孩子上一堂丰富美丽的语文课。相比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农村有着广袤的大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他们平时的生存环境。比如在教授《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我会事先考察几种没有危险的小虫子,然后让孩子在课余时间捉几只并进行观察,然后再课堂上让孩子讲自己观察到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锻炼了胆量,同时学会了观察生活和表述这个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丰富有趣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孩子们对于课文里蕴含的正能量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到,避免老师单纯以讲授的方式灌输知识所带来的空洞和枯燥无味。
有效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得课堂丰富多彩。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多活泼好动,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但是他们又都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孩子们呈现积极亢奋的状态。例如在教授《月光曲》时,我不仅会为孩子播放《月光曲》这个音乐,同时也会找到关于贝多芬的图片让孩子们欣赏,否则孩子们对于这个距离他们很久的历史人物很难有一个心理上的准确定位,自然也就会觉得语文空洞,似乎在学习的过程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改变传统的分数评定标准,给平时表现一半以上的分数。孩子们的分数不仅关乎到其零花钱的多少,还关系到父母脸上是否有光。而我们明白期末考试的那一个分数并不能说明任何有关素质的问题,所以对于孩子的成绩评定要平时表现成绩和最终期末成绩各占50%,这样才能使得孩子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不至于沦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给平时的表现一个成绩,让孩子平时就会努力学习,在可塑性的作用下,这样就可以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合理地做一些训练,让孩子们体会得更加深刻。针对相应的课文选择一些相似的阅读,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阅读并且写读后感,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回顾一下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又锻炼了孩子的写作能力,增加孩子对于课文中正能量的理解,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教授《和时间赛跑》时,体现的中心思想是劝诫人珍惜时间,这样我就会找名言警句告诉孩子,在孩子们积累了名言的同时,又能更深体会珍惜时间这一思想。
以情动人,让孩子们真的体会文章中的情感。任何一篇课文都在传达着正能量,我会设定情景剧,让孩子作为剧中主角去体会那时的内心活动。比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上课时让班中的孩子真正在冬天到操场上卖火柴,其他的孩子作为路人一起参与这场情景剧,只有这样才能真的体会课文中的思想。同时挑选一篇情感丰富的课文,在音乐氛围下,由老师示范饱含深情的演讲,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胆量,更让孩子对于文中人物传达的感情有所理解。
注意因材施教,不能搞“一刀切”的教育方法。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对于不同的孩子要因材施教,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制定教育方式。对于较为优秀的孩子可以加一些稍微有些难度的问题,而对于其他的孩子只要给予一半难度的问题即可。这样,在达到孩子极限能力的时候,提出适宜问题并且引导孩子进行有效学习,才能够提升孩子的素质。
强化与父母的沟通,健全预习——学习——复习的机制。教师应多与孩子父母进行交流探讨,使得孩子父母逐渐明白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这个道理,改变传统“唯分数论”观念。孩子在课前应该预习课文,基本做到熟读课文,查询生僻字词,课上才能够有效学习,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纠正孩子产生的错误理解,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在课余时间,重读课文,加深对于课文中正能量的理解。我与孩子父母沟通之后达成一致意见:每天晚上拿出10分钟听孩子读课文,这样做的效果显而易见,课堂效率提升的很明显。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不仅关乎孩子的基本素质教育,更关乎未来孩子的发展甚至国家的发展。在缺少课外读本、教学器材的农村,课堂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后辈不在重复前人的命运,为了祖国的未来,从家庭到学校,从父母到教师,我们要齐心协力提升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升孩子的基本素质,为孩子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