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节课听写啊!”
2015-04-29韩玲
韩玲
这两年,“汉字热潮袭遍海峡两岸”,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代表的各种文化娱乐赛事,带动了全民动手写汉字的热潮。这样的比赛,展示了汉字书写的魅力,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大数据时代虽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改变了我们使用汉字的方式,但我们却不能忘记弘扬和传承汉字文化,化解“汉字书写危机”。相对于“益智”这个表面的原因,节目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也许才是其获得高收视率的原因所在。
汉字和词语作为一篇文章的组成部分,地位和作用同样重要。然而,随着学生年级不断升高,学习内容也由段向篇过渡,字词教学容易被教师忽视,同样也容易被学生忽视。在六年级语文教学侧重于阅读教学之后,识字教学也淡出了课堂,多数时间改为学生提前预习和自主学习生字。在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中,基础知识仍然是重要组成部分,分值占相当大的比重。如何能让学生的基础知识记忆得更加牢固?如何能使学生在高年级增加书写的时间?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天晚上,我又看到电视上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想到了我的学生。六年级学生,其中很多都成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忠实粉丝。了解到这一点,我们灵机一动,何不在班里也来个听写比赛呢?上学期,我们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入了课堂,一堂堂课堂版的汉字听写大赛在校园内火爆上演。于是,在清晨、课间、下午自习时间,学生们和语文书里的生字较上了劲,用手指比划,拿草纸写写,互相考一考,为听写比赛做准备。
比赛分为个人听写比赛和小组听写比赛。首先进行的是个人听写比赛:我们在黑板上划分几个区域,标上序号,开始了听写比赛的首秀。比赛内容是当天语文课中的生字、课后词语,学生们认真地盯着黑板上的参赛选手,选手们更是高度认真,一笔一画地写着,写完还要仔细看看字的结构、笔画是否标准,以免被扣分。书写时,班级里异常安静,每个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黑板上,只有沙沙作响的粉笔书写声,写完的学生有的满脸自信,微笑着回到座位;有的轻轻皱眉,紧张地回到座位。比赛结束,学生代表评委更是严格至极,一个点和一个捺都要仔细辨别,严格要求。作为老师,看着他们的专注模样,心中窃喜,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认真的孩子最可爱!
小组听写比赛我们采取总分制的计分方式,即各小组成员依次登场参加书写,每书写正确一字(或一词)计一分,两轮结束后计总分,总分最多的小组为优胜组。令我没想到的是小组听写比赛还有了意外收获:同学间的合作和相互信任。在每个小组中,都有后进生,组内的同学就帮助、鼓励他,甚至几个人一起分析他的薄弱环节,用各种方法帮助他记忆。每当这几个后进生在黑板写字时,下面的组员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女生还作祈祷状,当他成功完成书写,大家不由自主地为他鼓掌。万一写错了,小组同学就安慰他,告诉他:“没关系,等着我们赢回来!”这场面多么温暖,在一次次比赛中,增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团队合作的力量在不断凝聚,影响着每一个人,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对人性的尊重。
从此,听写的内容也被学生们拓展为生字听写、词语听写、成语听写、古诗抽签默写、文言文注释默写、名言名句的听写等等。课堂上,经常听学生们对我说:“老师,这节课听写吧!”有时我还留下悬念,说:“看你们表现了!”学生们就更加珍惜每一次听写比赛的机会。汉字听写比赛这样的形式走进课堂,学生书写正确率提高,钢笔字水平也有所提高,我们又适时增加了班级书法比赛,展示学生的钢笔字成果,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对语文的热爱。这些都是最初没想到的收获。
我也想把诗词和文言文的默写通过听写比赛的形式呈现,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乐于挑战的热情,又在比赛中巩固了这些课外知识,也为初中语文学习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减轻学生古文积累的压力。
汉字是中国文化、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以汉字听写定输赢的比赛,既符合了诸多当下深层的文化需求,也对汉字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用大众传媒的方式予以了再次开掘,值得充分肯定和期待。在电脑、手机上数字化程序广泛应用的冲击浪潮面前,汉字书写面临着日趋危险的窘境。希望班级听写比赛能延伸到年级、学校和更广阔的天地里,让更多的学生领略中华汉字之美,唤醒国人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