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县羌族音乐简论

2015-04-29张升浩

北方音乐 2015年3期
关键词:理县

张升浩

【摘要】地处岷江上游的理县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的音乐内容十分丰富,表现形式主要有羌族民歌、羌族舞蹈音乐、羌族民间乐器。尽管理县羌族音乐因地理环境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但却能清楚地反映羌族音乐一脉相承的韵味。对理县羌族音乐的探究,无论是从人文的了解,还是对羌族音乐的传承及保护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理县;羌族民歌;羌族舞蹈音乐;羌族乐器

关于羌族音乐的研究文献比较多样,但翻开这些众多的音乐文献资料,却发现多数是从音乐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视角进行阐述,少数文献涉及到了羌族音乐的本体,而对理县羌族音乐的研究则多以桃坪羌寨为例作以点带面的论述,对整个理县羌族音乐做全面阐释的微乎其微。因此,本文将立足于阿坝州理县羌族音乐的本体,对整个理县羌族音乐的形态作出阐释。

一、理县羌族音乐概况

理县属于阿坝州下属的一个行政县,地处岷江上游,该县常居人口主要为羌族、藏族、汉族。该县羌族主要居住在通化、薛城、蒲溪、桃坪、佳山一带。据历史文献记载:“石田山地,俗尚勤俭,咿唔之声,彻于四境。”这是对羌族民问音乐和歌唱的写照。羌族婚有喜歌、丧有葬歌,举杯豪饮有酒歌,修房造屋有修房歌,耕地种田有山歌,除此之外还有情歌及礼仪习俗歌等,可谓无事不唱、无时不唱。其音乐风格既能体现阿坝州羌族及周边羌族区域音乐的共性,又能体现理县羌族地方音乐的个性。理县羌族音乐形态与羌民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音乐凝聚了世代羌民的艺术智慧。理县羌族音乐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理县羌族民歌、理县羌族舞蹈音乐、理县羌族民问乐器。

二、理县羌族民歌

理县羌族民歌可以分为:喔都惹木(山歌)、布勒惹木(劳动歌)、西惹木(酒歌)、直祖惹木(风俗仪式歌)、情歌。这些民歌原始古朴,多用民族五声音阶,六声音阶较少,主要运用徵调式,宫、商凋式次之,羽、角调式极少,旋律流畅,变化音较少,有些民歌音域较宽、曲调高亢,有些民歌音域较窄、旋律线条平稳,常用二拍子,但变换拍子也比较常见,曲式方面,多用二乐句或四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

(一)山歌

山歌是羌族人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抒发内心世界对生活的希望,或对理想的追求等,这类歌曲多数是即兴演唱。民歌《愁苫锁嘴边》由两个乐句组成,徵调式,二拍子与二拍子交替进行,音域在八度之问,第一乐句的节奏变化比较频繁,音程上无明显的跳跃,歌词“瓦若纳里,纳拉基哟”意思为“越往下唱越伤心”(见谱例1)。

(二)情歌

情歌主要抒发男女青年相爱而激发出的悲欢离合的情调,有对唱,也有独唱。曲式上,一般多用二乐句或四乐句构成的乐段。音乐形象集中,歌词富于比兴,很易上口。谱例《天空布满星星》采用了少见的角调式,旋律呈波浪起伏,二分音符处运用白由延长符号,纯粹是为表达感情的需要,歌词大意为“我的好哥哥,广阔天空,布满星星。”(见谱例2)。

(三)劳动歌

是羌族人民伴随生产劳动所唱的歌,歌词多以“咳、嗬、嘞、衣、哦、哕、哟”等衬词贯穿始终。劳动歌在劳动中起着协调及组织劳动、鼓舞劳动的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下面的《收割歌》中运用了徵调式,可分成两个乐句,两个乐句基本上都是从上至下的进行,音域只有一个八度,多用下滑音,节奏相对简单,这与劳动时的节奏相符。

(四)风俗及仪式歌

理县羌族人民在各种风俗活动巾都要唱仪式歌,如:每年五月初五的唱歌节,羌族叫瓦尔俄足,歌手们集体祭山后,走村串寨,挨家挨户唱歌,这类民歌即兴编词且节奏自由。仪式歌尤其在婚、丧巾得以表现,如:赞新人、贺婚礼、夸穿戴、清神、驱邪、招魂、安葬、超度亡人的活动巾形成的仪式歌,曲调简单、类似说唱,音乐性极淡薄。谱例《尼玛纳拉》属于比较规整的两乐句乐段,而每一个乐句基本上都呈拱形结构,采用徵凋式,运用变换拍子,旋律极富歌唱性。歌词大意为“人相貌好,靠穿衣裳。”。

(五)酒歌

据《羌族之源探索》巾记张华酿酒,所用蘖子麦芽酿酒,出白北胡。又记有晋武帝初年, “一位几十八岁的老羌翁,酷好饮酒,嗜酒如命。”可见羌族的造酒、饮酒之风早有盛名。羌族生活巾的婚、丧、喜庆、节日、请客迎宾都离不开咂酒,凡集体祭仪或聚会大家都要高唱酒歌,酒歌有齐唱、对唱、独唱,歌词冗长。谱例五中的旋律起伏不大,音域在一个八度之内,乐句之问有明显停顿,音凋相对高亢,采用了较为明朗的徵调式。

三、理县羌族舞蹈音乐

(一)萨朗

羌语称集体歌舞为“萨朗”,汉语俗称“锅庄”,可以分为喜事“萨朗”和丧事“萨朗”。喜事“萨朗”羌语称为“勒鲁惹木”,丧事“萨朗”羌语称“乃布格惹木”。莎朗音乐通常使用徵、宫调式,商调式次之,其它调式少用。莎朗歌词结构同定,唱词中大量运用衬词,节拍常以2/4拍为主,但变换拍子也较常见。下例巾的《向你告别》属于丧事“萨朗”,采用了色彩比较暗淡的商凋式,旋律从上方主音开始,以波浪似的形状逐渐下行至下方主音,体现了悲伤的心情,旋律起伏不大,多用大二度、小二度的级进音程,采用变换拍子。歌词大意为“母舅一家向您告别,儿女为您操办丧事。”

(二)哟粗布

理县佳山一带常常这样称谓,意为办酒席时跳舞,尤其在理县蒲溪一带最具特色。曲调的速度缓慢,节奏均匀,在舞蹈和音乐巾,劳动的视觉形象得以再现:曲式短小,多以一个乐句构成单乐段。音乐采用徵、宫调式五声音阶,旋律平稳流畅,多用级进,偶尔出现跳进音程,音域一般在八度以内,参见谱例匕。

四、理县羌族乐器

羌族人民除了用歌舞表达自己的感情之外,在其历史的进程巾,他们发明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乐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便是历史的佐证之一。因此,论及理县羌族音乐,与之有关的羌族乐器是绝对不能被忽略的,羌族乐器主要有:羌笛、羊皮鼓、盘铃、口弦。

(一)羌笛

竹制簧管乐器,羌语叫须须,双管、方形。管上端顶部有节簧嘴,演奏时顶部簧嘴含口巾,双管发等音,量弱质柔。羌笛音色徐缓悠长,富有悲凉之感。

(二)羊皮鼓

羌族宗教仪式的打击器乐,羌语叫切欧兀。圆形鼓面,单面蒙羊皮,各鼓音高不一。鼓面声音沉闷粗犷,鼓边声音清脆,鼓点不断循环,节奏单一。

(三)盘铃

羌族宗教仪式摇击乐器,形式碟盘得名,羌语叫枯鲁。响铜制,内系鼓锤,外接铃柄,演奏时摇动铃铛,使鼓锤与盘体碰撞发声,音色清亮柔脆。一般和羊皮鼓合用,可一人单独操作,也可由击鼓者兼奏。

(四)口弦

用竹片制作而成,能够发出相距大二度的两个音,因此用其演奏的乐曲多数是由连续大二度的颤音构成,其曲调悠长、连绵不绝,无明显的乐句划分,采用循环换气法吹奏。口弦音域狭窄,只有一个八度,只能奏出简单的音调。

五、结语

理县羌族音乐无论是民问歌曲,还是舞蹈音乐,在内容上十分丰富,在形式上十分多样。虽然这些音乐形态表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但却能清楚地反映出羌族音乐一脉相承的韵味。尽管这些民问歌曲和舞蹈音乐比较简短,但是感情却真挚而淳朴,理县羌族人民的音乐,是世代羌族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对理县羌族音乐的探究,无论是从人义的了解,还是对理县羌族音乐的传承及保护,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理县
大渡河理县高原鳅体长体重关系、遗传多样性和分化水平
基于“双评价”的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以四川省理县为例
全域旅游 理县文旅互融演绎多彩藏羌情
羌族歌舞探究——以四川理县蒲溪乡为例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遂宁援藏干部在理县
十年后,是灾区亲人帮了我
川西北高原藏区精准扶贫路径选择
理县民宿酒店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藏羌走廊 吉祥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