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 理县文旅互融演绎多彩藏羌情
2020-02-25廖俸周淼葭
廖俸 周淼葭
2019年10月26日,2019四川红叶生态旅游节(主会场)暨理县米亚罗红叶温泉节拉开帷幕,此次红叶温泉节以“‘两山理论践行地,多彩理县藏羌情”为主题,包括若木纽节、花儿纳吉庆羌年、微电影大赛等内容,历时近3个月。
旅游已成为震后理县的主导产业,在带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记者一行在理县见得最多的是当地村民依靠旅游脱贫致富的场景,听得最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美好憧憬的诉说。
理县还通过对路域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让城乡面貌和群众的精神面貌都有了较大的转变。借助震后浙江省的对口援建机会,理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使得当地农特产品“走出去”,广大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四川理县打色尔寨 谢晓庆 岳云刚 摄
理县风光 周淼葭 摄
对口帮扶助理县震后崛起
理县发改局副局长邓高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震后的理县通过与对口援建帮扶的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永康市和四川省遂宁市的通力合作,在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理县的特色农产品,例如脆红李、溏心苹果等都能在永康市的华联超市购买到,这让理县的农特产品扩大了知名度,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不仅如此,在浙江的东阳市和永康市都建立了理县馆,馆内有理县的概况介绍、旅游推介、商品展示,进一步让浙江人民了解理县。邓高露介绍说,理县每年也会去浙江开展免费品荐活动,通过旅游宣传、免费试吃等活动让更多人知道理县、接受理县的农特产品。在杭州,理县还举办过藏羌文艺演出,大力宣传推荐羌秀,让藏羌文化走出去。
浙江省永康市对理县的帮扶不仅表现在资金支持上,还包括项目援建、产业培育等,这使得理县近5800户农户直接受益。以推动理县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为例,永康市先后援建高半山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和提升项目、理县特色中药材基地、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扶贫示范等16个重点项目,极大改善了高半山农村基础设施,助力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灌溉用水等生活生产用水问题。
其次是建设育苗基地,因地制宜,以重楼、羌活、黄精、秦艽等典型药材为重点,帮助建立繁育基地、高山育苗大棚,每年每亩培育种苗30多万株,为后续的标准化种植打下基础。在推广仿野生技术上,永康市支持理县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推广建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的管理模式,按照GAP要求,直接带动理县薛城镇塔子村农户开展重楼、羌活等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5年内可为全县提供500亩中药材种苗,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在支持标准化管理方面,推广中药材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粗加工等标准操作规程,规范种植技术,并在生产、加工、儲存、运输等环节加强检验检疫,规范中药材管理。
实现全域旅游已不远
说到理县,一定会让人想起米亚罗、毕棚沟、桃坪羌寨……乃至近年来兴起的网红景点——浮云牧场,这里的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红叶,令人心旷神怡。
理县境内山峦起伏,旅游资源丰富,拥山水之胜,揽自然之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川西北高原上的一颗明珠”。近年来,理县立足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文化禀赋,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脱贫奔康、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坚持“龙头景区带动、特色民俗支撑、业态融合引领、市场整治保障”的思路,突出理县的差异化优势,走农旅互动、文旅融合、体旅联动的路子,全力做好“旅游”文章,打好四季旅游的组合拳,探索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全域旅游道路,先后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级旅游强县、乡村旅游示范县、旅游扶贫示范区,毕棚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019年成功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理县发改局局长张韩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周淼葭 摄
雪龙快板队表演节目 周淼葭 摄
紧扣理县全域全时多元旅游特点,在《理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和《理县全域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指引下,理县提出了建设避暑型、度假型和康养型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思路。如今,这些科学规划已结出累累硕果:薛城镇甲米村、塔子村、通化乡西山村创建为四川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理县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嫁接遂宁“观音故里”“世界荷花博览园”等成功创建经验,“天空之眼”“浮云牧场”二期、“浮云森林”等优质旅游项目纷纷落地,推动了理县文旅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
从传统的景区景点游,到乡村游、休闲度假游等全域旅游,要想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这块蛋糕,必须深挖乡村文化潜在的旅游资源,突出融合发展,才能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此,理县着力发展甜樱桃、青红脆李等特色农产品,鼓励群众开办农家乐、发展田园采摘等新业态,观光采摘成为游客时髦选择。记者一行来到理县时,正是红脆李上市的季节,县城道路两旁的摊贩上,都是刚从自家果林里摘下来的红脆李。“这都是家里自己种的,每年这个日子就是我们装满荷包忙碌的时候。”摆摊的邓大娘对记者说道。
除了售卖青红脆李、溏心苹果等农特产品,还有许多当地人开起了农家乐、民宿,每当旅游旺季的时候,都能有不少收入。截至2018年,理县全县发展各类民宿接待点1138家,接待床位2.6万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41元,同比增长9.7%;理县直接从事旅游人员共4157人,占全县从业人员16%,年均收入超过8万元;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产业发展人员占全县总人口的80%,带动贫困人口近2000人,年人均增收超过1800元。
理县发改局局长张韩春说,理县将继续充分发挥农旅资源、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统筹谋划布局,强化基础建设,加快三地一区建设、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地,努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快板队歌唱新生活
在通化乡通化村的洁美家庭户三郎初的家里,记者看到院里院外都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房屋内的时尚装潢与现代家具,一点也看不出这是在远离大都市的乡村。三郎初是个有些腼腆的中年女子,她笑着对记者介绍,她这个小小的家里有着藏、羌、汉三个民族的成员,她所生活的通化村也是民族团结进步村。
从三郎初家里出来,沿途树木青翠,道路整洁,蓝天下的阳光暖融融照在身上,闲坐路边的老人们招呼记者一行“快来坐坐,吃瓜子儿”,真是其乐融融。通化村最出名的不是它的整洁干净,而是村里的快板队。记者在通化村婦联主任兼雪龙快板队队长岳代琼家里了解到,2008年以前,通化乡除辖区国道硬化外,其他所有通村、同组路均为毛路,老百姓出行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岳代琼说:“现在有这样的生活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以前我们只是种些玉米、蔬菜,一年忙下来挣不了多少钱。2009年,乡党委政府号召我们改种车厘子,几年下来收入翻了番。日子轻松了,为了感谢党和政府,村里的妇女们自发组建了雪龙快板协会,将党的好政策写成快板书到州里和省内外表演。”
岳代琼说,雪龙快板队的前身是村歌舞队,后来才逐渐演变成快板队,在2018年正式成立了雪龙快板协会。通过快板的方式宣传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用朴实的语言感动身边的人,用讲案例的形式启发每一位群众,让身边的人遵守社会道德,在当地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这只是理县不断丰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秉承“自然生态与藏羌文化相融,田园风光与村落文化共生”的理念,在丰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还体现了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深邃内涵。如今,以旅游文化化、文化旅游化为核心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让藏羌文化走廊上的这颗明珠愈发夺目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