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问题意识提升阅读能力探析

2015-04-29季敏

成才之路 2015年34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阅读能力阅读

季敏

摘 要: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认识“谁提出问题合理”“问题提出的目的是什么”“问题提出的常用方法有哪些”“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四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问题意识;方法;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47-0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那么,教师该怎样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系统中呢?我认为,教师应该以“设问”形式去引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并且初步能解决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想提高学生的“设问”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谁提出问题合理

有人认为,最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教师不断抛出问题显然是不对的。但笔者并不完全赞同这样的观点。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固然很好,但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所提出的问题是有局限的,常常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学生初步阅读中,提出的问题常常是肤浅的、简单的。有些老师被动地按照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常常使教学过程杂乱无序,效率很低。因此,最好还是由教师抛出有深度的问题为主,教师的问题提出在先。但要强调的是,教师的问题必须来自文本,来自学生,来自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需要。有些老师的问题设计,就是把参考书上的内容简单地转变为教学的问题,或者把一些考试试卷上的问题或者其他老师教学的问题作为自己的教学问题。一般来说,这样的做法效果不会好。也有些老师会提出一些和文本关系很不密切的问题,不仅浪费时间,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而且容易挫伤学生文本解读的信心和兴趣,干扰学生解读文本的正确思路。

二、问题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老师的提问,就是为了找到他所设定的那个答案,一旦找到了便大功告成,找不到则决不罢休。这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感受文本,理解文本,用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问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发(或者说是激发)学生的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要拥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一般包含以下四层内涵:一是发现问题,即在阅读中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而是能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对文本提出质疑。二是提出问题,让自己的一些想法清晰化,并能通过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三是梳理问题,即对引导者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和挑选,剖析出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四是解决问题,即通过自主的或是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形成系统性。

三、问题提出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思路及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常见的提问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查异。查异,就是通过阅读筛选,找出作品中不符常规、不合常理的内容和写法,并从筛选出来的情况出发,进而提出问题。作品中不同寻常的情况主要有:无须写出的却偏要写出、似应写出的却有意略去不写、一般应该详写却略写、一般应略写却详说、一般应那样写却这样写等。(2)比较。比较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例如,阅读《范进中举》这篇小说,那有趣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风趣的语言,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有的学生提不出问题,这时,可把同样是与科举制度有关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拿来进行比较。范进和孔乙己的共同点都是苦读诗书,热衷功名;不同的是,范进最终还是中了举人,他的处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这样一比较,顺其自然会想起一个问题:孔乙己的一生,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毒害。那么,范进中了举人,是不是要反映科举制度的“优越性”呢?答案是否定的。范进为了追求功名利禄,竟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描绘他这样一副可笑的样子,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3)探求。阅读中探求,就是在阅读的时候,不停留在对词句表面意思的理解上,而是根据词句的意思,进一步探索、寻求更加详细的情形,如事物的原委、知识的规律等等,以得到深入一步的体会。

四、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问题解决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也应该是教师帮助学生成长,教学生学的过程。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1)警惕假“问题中心”。有的教学看起来是以问题为中心,是学生在自主地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学习的过程和方式完全还是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答案也仍是教师预设的答案,学生只是按教师设计的程序进行操作的“机器手”,本质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只不过把以前直接的结论传输,变成了先提问后讨论再给答案。(2)解决问题要合乎教学逻辑。教学过程都是由许多问题组成的,包括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发现的问题。提出问题要在理,要合乎逻辑,就是说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但更重要的也更难做到的,是在解决学生的问题时要遵循教学逻辑。

参考文献:

[1]娄凤跃.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09(12).

[2]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阅读能力阅读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