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5-04-29何焘
何焘
摘要:在实证性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归纳和探讨了促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为教师个人不断自我矫正和行政管理部门建构教师发展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1C-0038-03
教师是执行教育决策的主要力量,教育领域内凸显的各种问题一定程度上与教师发展水平密不可分。英语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类特殊群体,既是语言教师又是专业教师,既有专业上的差异性又有职业上的普遍性。目前职业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多局限于狭隘的经院模式,倚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往往忽视了内在需求。因此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开展深入、系统、全面的实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认知、价值实现等方面,从新手阶段向专家阶段循序渐进,逐步习得与社会角色期望相符合的发展过程。社会外部因素能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需要通过教师个人对专业发展的认识态度和心理需求来发挥作用的。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法。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个人背景,包括性别、学历、职称、教龄以及教学工作量等内容;第二部分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职业意识等,采用Likert量表呈现;第三部分是教师的科研现状以及专业发展需求等。除问卷调查外,课题组又对大部分参与者进行了半结构化的访谈,倾听受访者讲述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探究其外显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和思想认识。
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对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担任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60余名教师进行调查。回收问卷61份,其中有效问卷58份,3份无效。访谈采用录音手段收集信息,每位访谈对象访谈2—3次,每次访谈持续时间控制在两小时内。通过Nvivo软件将语音数据转换为文本,根据预设的主题对数据进行归类编码,并从数据中让主题类别自然浮现等方式归纳、寻找本土概念。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同步的、不断核对印证的方式进行。
二、研究结果
(一)教师队伍结构趋于合理,但男女比例失衡较为突出
统计数据表明,高职英语教师“男少女多”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男教师有5人,仅占教师总数的8.6%;教师年龄在26—35岁和36—45岁的分别占31.1%和43.1%;教龄在6—10年和11—15年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29.3%和39.7%。教师来源趋向多元,62.1%的教师接受过高等院校学历教育,通过转或改的方式聘入的教师比例已大幅下降。从数据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并非毕业于师范院校,没有接受过有关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的系统训练,也缺乏教育实习的经验,推测他们对高职院校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认知不足。
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和学位结构是衡量学校外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58名教师中,学历层次和学位结构以本科和学士为主,分别占72.4%和60.3%,教师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比例略显不足。调查统计显示,高职英语教师职称集中在讲师层次,具有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比例明显不足。
(二)教师工作量有所改善,科研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
调查发现,79.3%的教师周课时在9—12节,教学课程在2—3门的教师占60.3%。英语教师的工作负荷已有所改善,紧张状态有所缓解,有利于教师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的系统梳理与熟练掌握。当然,工作量还有不少隐性指标,包括班主任工作、毕业论文指导、校外实习指导等,难以量化统计。
在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教师的信念、自我发展努力、职业认同和课堂行为等多个变量之间显著相关。尽管在如“英语是靠学习者学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等个别问题上存在认识差异,但总体上教师普遍认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然而,不少教师受教学习惯和传统思维的影响,常常表现出显性行为与隐性观念不一致,教学实践与教改理念相悖等现象。
教师的科研意识主要是通过教师对科研的认识、是否投入时间以及接触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刊物等指标来进行判断。70.7%的教师表示每周用于科研(不含备课时间)的时间是1—4小时,但还有20.7%的教师每周从事科研的时间不足1小时,可见教师在这方面出现明显分化。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被调查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6篇,平均每位教师仅1.31篇,出版教材5部,省级以上立项课题7项。数据表明,高职英语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仍十分有限,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不容乐观。
(三)教师继续学习愿望迫切,培训方式选择呈现群体差异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对各级各类培训都有着迫切的愿望,但由于资金支持力度有限等原因,高职英语教师培训不尽如人意。62%的受访教师脱产进修的累计时间不足1个月,且有13.8%和20.7%的教师曾经参与培训级别仅是校本培训和区县级培训。很显然,教师接受国家级和省级等高层次学术交流的机会严重偏少,教师对进修的渴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在培训内容方面,36.2%的受访教师选择了科研方法,其次分别为教育技术(31%),教材教法(18.9%),语言技能(13.8%),还有一些教师表达了对翻转课堂和微课的浓厚兴趣。而在“最可行的培训进修方式”方面,选择“学历教育”的教师主要集中在教龄5年以下和6-10年的两类教师群体。青年教师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思想活跃,进取心和危机感强,善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所以多选择学历提升这一方式。而教龄长的教师,一般已获得高级职称,或者担任行政职务,他们更多选择“短期非脱产培训”。教师入职十年后,随着对学校管理流程、文化环境和心理习惯的逐步适应,个人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基本定型,学习兴趣明显不如以前强烈,专业发展处于稳定或停滞的高原期。
三、研究启示
(一)个人
教师信念,即在个人教学实践和文化交流中长期积淀下来的,基于对人类社会的关注以及自省的悟性而形成的对语言教学、师生交往等问题的认识与态度,具有相对的默契性与稳定性。研究对象中既有人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也有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优秀教师主动去接触、观察、体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展现适当的谦恭、足够的勇气、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敏锐的判断和丰富的情愫。他们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唯有教师个人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内心的需求,才能清晰地勾勒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群体
教师作为社会成员,仅凭个体力量和智慧无法解决所有课堂内外纷繁复杂的问题,在彼此孤立、隔绝与封闭的环境中长期的经验重复性运转不利于专业发展。团队群体是教师之间最重要的交往组织,教师因为年龄信仰、成长背景、学术兴趣相近,通过名师工作室等紧密或松散型组织而建立起新型的社会关系,消除学术孤独感,在与其他成员知识信念的交往或碰撞中获得的相互影响、支持和认同,实现认知共享,不断修正、调整和完善自己。
(三)机制
在外出进修资源严重紧缺,机会覆盖面整体有限的现实情况下,通过创设基于校本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机制,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任职单位是教师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场所,理应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这种突出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能够切实提高本校教师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知识和信息的呈现和传递方式,教师研修活动的形式和范围也突破了具体有形的实体限制,这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观摩优秀教师课堂的机会和了解学术动态的窗口。
(四)环境
环境是教育的依托,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不断与他们所处的环境进行磨合的过程。宽松、民主、开放、互动的学术环境和氛围,能够保持多元的话语体系,为青年才俊在职场奋进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促使教师进入自信的良性循环。
相对于理科和工科,语言类教师价值的凸显有明显的滞后性和潜隐性。学校需要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创新思维活跃、学术视野宽阔、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拔尖人才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有利于专业发展的管理、实施、考核和奖惩等激励和制约机制,既让能干、肯干、巧干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又减少对教师教学的单向性评价,从而增强教师之间的真诚合作意识,更好地发挥绩效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
自上而下的新一轮教学改革触动了传统教学理念和思维定势,高职院校已经将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成熟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的全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以认知发展为主要目标和导向的传统教育中“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每一位英语教师的生命需要在学习中进步,在发展中成长,以取之不竭的长流活水,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需要。
(责任编辑:夏英)
A Research o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emand and Countermeasures
HE Tao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Changshu Branch, Changshu 2155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promoting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teachers' continuous self-correction and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eacher development approach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e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emand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