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策略研究
2015-04-29崔桂花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课堂的教学中。而小学数学课由于其内容和功能的特点,对这种新技术的加入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而同时尤其应注意如果应用不当,可能无法达到促进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课中,在充分分析和认识应该本着怎样的态度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讲究应用的策略,更好地让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自能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40-02
在小学的教学课程中,数学课是一门具有独特意义的课程。首先,数学本身是兼具抽象性、逻辑性的课程。而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课堂上的知识点和学生需要的完成的作业大部分都比较偏向理论,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够紧密。而小学生恰恰兴趣广泛,好奇心重,需要通过联想,把所学习的知识具象化才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小学数学课的抽象和表现形式的相对单调,使得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接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感到乏味、枯燥。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小学教学中的参与度不断提高,随着对教学互动程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显得十分必要。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方法相结合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理论的基础上,将现代化的各种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而这种应用的目的就在于让原本相比较来说显得抽象和枯燥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能够最大程度具体化,情境化和生动化。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力等进行多维思考。也尽可能的去弥补过去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做到直观,动态等特性的弱点。这样,就使得一些死板,晦涩的抽象数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便于理解,易于掌握。从而实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现代课堂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十分符合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但更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仍有很多教师对于这种教育方式的认识不够充分,而这种不充分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很多学校虽然积极投身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但是发现尽管耗费大量资金、教师精力和教育资源,但取得的效果并没有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一个质的飞跃。这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让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产生质疑。不利于其的更进一步推广和发挥作用。而这种认识不充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仅仅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并没正真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上的乐趣。而另有一些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以致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变成高科技唱主角,本末倒置。最后还有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时候,过分痴迷于一些酷炫的多媒体效果,使得课堂被大量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视听资料占据,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而前文提到,小学的数学教育恰恰是一个十分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手段来改变现状的课程。使用信息技术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这不仅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得到提升,更有助于从小学阶段起培养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小学数学课开始形成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培养他们的自能学习能力。因此不论是从小学数学课本身的性质,还是其对学生的影响来说,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与课堂教学是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的。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种类
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范例,很多成功的教师课堂的绝大部分环节都是以多媒体的方式去呈现内容,通过应用动画,实验,演示等多种手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并能够与很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就很好的达到了我们期望的减轻教学与学习难度的目的。尤其是,小学数学设置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启发和培养小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概念,这些思维的养成,并不是依靠某一个数学的知识点或者是某一类型的数学习题来达到,而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思考过程来实现。而且,抽象的理性逻辑思维并不是直接形成的,这样的知识的获得,必须要有一个从具象到抽象再能够从抽象转化成具象的步骤。就小学的教育结构而言,数学课堂是完成这一训练的最好机会。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不仅仅是改善小学数学的课堂气氛这么简单层面的意义了。
那么,如何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来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一种基本叙述模式,这一要求已经在教材中得到了初步体现,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中,对数学教学转变为“问题导向”和“问题解决”的要求。
首先我们要明确小学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类型,结合课堂和教学要求,以及实践经验,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有以下几种:
1.信息媒体的应用:动画、教学视频、图片、音频等。
2.所使用的技术设备:包括电脑、数码相机、投影仪、数码摄像机等。
3.计算机软件应用:幻灯片演示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及成绩处理等。
4.网络的搜索应用:教学资源、教学网站、搜索引擎、数字图书馆。
5.通讯工具的使用:微博、E-mail、QQ等。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具体策略
在具体的应用上,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生自能学习的培养结合在一起,这才是应用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最大改进。
(一)应用方式上化静为动策略
小学生在认识和学习问题时,会不自觉地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甚至全部依靠。而小学阶段又处在培养从单纯的形象思维到具备抽象思维能力的阶段。数学课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这一任务。那么,我们来观察不难发现,数学教材中的画面也好,教师讲课过程中的板书也好,这些都是在以一种静态的,二维的,缺乏变化与互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尤其当遇到一些相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和知识难点、重点时,这种方式的弊端就开始显现了。这时正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静止的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更可以进一步将整个分析思考的全过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这样,让学生由过去的对数学采取被动接受甚至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乐意并逐渐学会自主思考和推导。在观察和感知中不断加深理解,逐步培养思维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而不是被动去理解结论。这是一种自能学习的思维方式的训练,既是基础,也是重点。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具体策略
(1)用生动的信息呈现方式增加学生的自能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介入数学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大大增加了小学数学课的趣味性,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自发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在投入中不断接受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达到学生自能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切入点。(2)将信息技术的立体动态呈现效果与小学数学的思维方式相结合。使得学生不仅是看到动态的课堂内容增加兴趣,更是从中形成大脑当中的思维印象,以此构建基本的思维体系。(3)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内容多样生动的特点,与小学数学授课课堂关键步骤和重点相结合,使得授课过程更加的具有启发性。如可在概念讲述中加入更多的推演过程,以信息技术呈现,使得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有助于学生学会自主理解概念的方式,增加自能学习的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的数学课堂,早已不再是需要论证其必要性的历史阶段。当前的形势是,需要充分和正确认识,更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而且未来应着眼于将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培养学生的自能学习能力有机结合,这才是小学数学课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趋势。这不仅仅是因为信息技术已经被证明可以大大地丰富现代小学教育的课堂教学,更因为小学数学的诸多特点,迫切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期给其带来更实质性的转变。
四、结语
小学数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灵动,启发性的课堂。小学数学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主动思考能力,形成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各方面都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真正达到这一职能,就目前来看,应用信息技术是最有效的办法。新技术的引入不是单纯的丰富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而是更好发挥其本该具有的功能特点。同时,当代教育新形式对于学生自能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迫切的需求,为我们继续探索提供了巨大动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潘富园.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1:208.
[2]韩翠萍.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2:74-76.
[3]明秀娥.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时代教育,2015,02:243.
[4]侯景丽.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读写算(教研版),2014(12)::330-330.
作者简介:
崔桂花(1963.8-),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数学教师,万州师范学校毕业(2001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师资教育专业》大专毕业),从事小学数学教学30余年,数次被评选为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