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及其对策

2015-04-29谢国芬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35期
关键词:雪儿学困生交流

新课改实施以来,孩子们都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他们津津有味地朗读、感悟,他们齐心协力地合作、探究,他们面红耳赤地辩论、争鸣……这样的新型课堂使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让执教者感到欣慰,让听课者得到享受。但当我们用反思的眼光去审视,课堂上是谁表现得这么出色?是谁总是这么活跃?是谁一直得到老师的表扬?是我们的优等生。马太效应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课堂教育公平,因此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课堂中的另一类群体——学困生。

一、学困生在课堂上的现状透析

1.文本的感悟:浅尝辄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于是老师放弃了传统的分析讲解和满堂问的诱导,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课文、品味语言,咀嚼文字,获得情感熏陶。可是,由于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等差异很大,导致有的学生真正品尝到了“书的香味”,但有的学生只触及皮毛,或者囫囵吞枣。下面是一小段感悟课文的实例。

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苏教版第六册《雪儿》)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全班同学几乎都举起了手)

生1:我体会到作者天天和雪儿在一起。

生2:我体会到作者和雪儿的感情很好。(我没有及时引导评价,剩下几个同学举着手,继续点名说)

生3:我体会到了“我”和雪儿都向往着自由。

生4:蓝天才是雪儿施展本领的地方,而作者也希望早日回到学校,所以他们要天天去看蓝天。

生5:白云飘飘悠悠,自由自在,作者和雪儿都向往着自由和快乐,希望自己的伤快点好起来。

……

从上例中学生发言与举手的情况即可发现问题:多数学生对待课文的感悟仅仅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上,甚至游离于文本之外。而课堂上精深悟道、语惊四座的都是个别优秀的学生(如生3、生4、生5)。他们成了教师意图的代言人,而学困生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感悟是一种高要求的自学过程,他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语感,也需要他们具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主动探究的精神。而这些方面学困生都很欠缺。总之,他们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没有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面对新的自主学习方式更是不知所措,力不从心。

2.课堂的交流:甘当听众

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课堂活泼热闹是它的主旋律,自主探究是它的生命线,学生一个个高举小手争着喊着,甚至离开了座位。看着这热烈的气氛,踊跃的场面,执教者十分高兴。但当我们低下头透过如林的小手,便可以看到许多端坐在位子上好像“与世无争”的“忠实听众”,这些甘当听众的多数都是学困生。

《学记》中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和别人交流学习的感受。而交流又需要每个学生的激情投入,需要创造性地展现和批判性地接受,总以旁观者的态度参与交流,怎么会与课堂融为一体,怎么会与大家一同分享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因此他们不习惯自己去掌握“学习的方向盘”。他们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更没有主动站起来大声反驳别人的勇气。

3.组内的合作:只是看客

新课程理论中把“合作学习”作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学习方式常被应用于平常的语文课堂之中,合作为学生创造了许多自由的空间和交流的机会,也培养了他们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

下面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合作学习教例: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苏教版第六册)时,我让小组内同学合作表演课本剧,重点是小红马、小骆驼和骆驼妈妈三者之间的对话。各组学生很快分好了角色,饶有兴趣地排练起来。可是我就近观察了几个小组排演的情况发现,由于角色有限,每组中都有一位学生没有承担角色,只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对组员的排练也不提任何意见。他们被排斥在合作团体之外,成为“无用”的人,成为一个旁观者。而这些学生大多是学困生。正因为他们是学困生,所以其他同学对他们缺乏信任,害怕他们不能完成合作中承担的任务,害怕因为他们而影响了整个小组的成功。久而久之,学困生便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失去了参与的勇气,自卑的心理愈发严重,孤独的感受更加强烈。

4.开放的作业:得过且过

新型的课堂教学呼唤着新型的作业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开放型课堂的必要延续。开放性的作业生动有趣而不枯燥,深得学生的喜欢,但它却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和习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面对开放型的作业,许多学困生得过且过,甚至偷懒不做。

如教学《漫话端午》(苏教版第六册)这篇作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并记录下来。”方法建议:可以采访一些老人,向他们了解端午节的有关习俗,也可以通过书籍或网络查阅资料进行了解……检查作业时,我看到许多学生通过调查、上网获取了大量的资料,对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有了详细的了解,写起作文来是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可同时我也发现有十几位学困生没有进行调查研究,他们认为这样的作业与他们无关,早就把它置于脑后了。其实,开放性的作业更重要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完成作业所经历的调查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灵活有趣,但是要多动脑筋,多费周折,所以学困生知难而退。

二、探寻激活学困生课堂思维的策略

教育是一门缓慢的艺术,在多年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的,它有自己的规律,不能一蹴而就的。学生的素质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不同的个体接受能力也千差万别,在转化学困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条对策。

1.为他们“修桥铺路”

在阅读感悟过程中,教师不应是一个旁观者,而应是深度参与的引导者。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当发现学困生在感悟中遇到障碍时,不能撇下他们只带领少部分优等生先行,而要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修桥铺路”,引导他们深层感悟。

如上述案例中当学生说到“作者天天和雪儿在一起”时可以追加一句:“他们为什么要天天在一起看蓝天?”让学困生在课堂中进一步深思。此外,教师在发现学困生的感悟浮于表面、浅尝辄止时,还可以用语言激励:“同学们,再深入地读一读,你会有更欣喜的发现。”

另外,学困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淡薄,自主习惯尚未养成,教师要引领他们从被动走向主动。用简捷有效的点拨引领他们找到深读感悟的方法,从而顺利地实现感悟的目标。与此同时老师要尊重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在一次次尝到成功的甜头后,他们就会有自主思考的意识,久而久之就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感悟能力。

2.为他们“巧搭戏台”

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冷静而且清楚地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要让林立的小手遮蔽了眼睛,不要让表面的活跃掩盖了底层的沉默。面对甘当听众的学困生,教师要特别关注,为他们“巧搭戏台”,使之从沉默走向活跃,从“幕后”走向“台前”,从失落走向成功。

(1)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课堂交流中,学困生的回答总是不尽如人意,或者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或者只是答对一半,很少能品尝到成功。教师要针对他们的情况,有意地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如:选择难度较低的问题,降低对他们的发言要求,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等等,让学生经过努力,便可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2)变换方式,让他们乐于表现。学困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是他们不敢发言的原因之一。对于问题的答案,他们常常是能意会但不能言传。针对这个现象,教师要适时变换方式,灵活机动。如变语言表达为演、画、唱等活泼简单的形式,让他们在有趣的形式中乐于展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与体验。

(3)同伴交流,为他们做好铺垫。学困生由于感悟能力较低,交流时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理解和认识,所以只有保持沉默,聆听别人的发言。教师在全班交流之前,可以安排邻座学生之间进行先期交流,让学困生在互动性的交流中注入活力,加深自己的认识,为参加全班交流做好铺垫和准备。

3.为他们“留一席之地”

课堂上,小组合作时,教师要适时地介入合作群体,关注合作进程中的学困生,提醒同伴为他们留出“一席之地”,让他们融入集体,参与合作,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促进学困生从圈外走进集体,变旁观看客为主动的参与者。

(1)找准角色。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效协调,引导学生合理分工,给学困生留一席之地,教育其他学生不要把学困生当局外人,而要给他们安排一个角色。让学困生在参与合作的同时感受集体的存在,并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实现价值。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承担一定的任务,既是其学习的压力也是学习的动力。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就成为合作成果的创造者之一,欣赏成果,他们会感到满足,会感到自身价值的实现。

(3)让他们感受关爱。合作群体之中,要引导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体谅、互相激励,为共同的目标而手拉手、心连心。这样学困生才会感到自己不是孤独的被抛弃者,而是在享受着集体的关爱与亲情。

4.为他们的作业“导航”

教师要巧妙引领,让学困生正确地看待开放性的作业,愉快地经历作业、留恋地回味作业,使作业成为他们要做和乐做的事。

首先,教师参与。与几位学困生一起完成作业,为其鼓劲,为其导航。让他们在与老师的合作中感到荣幸和快乐。在调查、访问、分析、总结的过程中体会到作业的乐趣与魅力。

其次,有意组合。让邻近的学困生共同完成作业。由于他们的水平相当,没有了与优秀同学在一起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心理压力与依赖心理,而且,还可以增添他们完成任务的勇气,也可互相监督,真实地经历作业的过程。

再次,细致评价。作业展评时,教师要尤其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成果,耐心品味,为他们的精彩亮点而赞赏,为他们的自我超越而喝彩,以激起其再度作业的高涨情绪与自信。

绽放每一个生命的精彩是我们共同的教育愿景,也是打开高效课堂的一把金钥匙。今天我们为学困生播下了一粒学习的种子,遇到适宜的时间、温度的时候,他们就会破土而出,绽开小芽。

(谢国芬,江阴市第二实验小学,214400)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雪儿学困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雪儿笑了
The Analysis from Literary Terms in How to Get the Poor off Conscience
An Analysis of Professions for Women1 A combat for w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