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胆创新,还原语文的原生态

2015-04-29程度武史剑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原生态语文课堂新课改

程度武 史剑英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要根据学校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自身的实际,发挥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还原语文的原生态,一要因“地”制宜,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结合本地地域文化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二要与时俱进,有意识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关注传统的同时,敏锐的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使语文课堂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

【关键词】语文  创新  原生态   因“地”制宜   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38-01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部分老师。当前,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没有弄清楚新课改的实质,盲目追求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创新,过度的包装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多了些作秀的味道,少了些原生态的东西。二是高考思维依然根深蒂固地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每一个环节,部分教师很难进行角色的转变,不管你课改如何“风吹浪打”, “我自岿然不动”,语文课堂依然“死气沉沉”。

一、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形式的选择要恰当,语文课堂不需要过度的包装,应该是原生态的呈现。重要的不是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如果可以达到目的的话,什么手段都可以用,但要牢记这是语文课堂。当前很流行多媒体教学,尤其是示范课、汇报课,好像不用一下幻灯片,就不现代,这实际上是认识的误区。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很多可取之处,但应该用好。笔者听过很多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大多数教师就是将板书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示一下,感觉倒费事,而且,教师常常引导学生向预设答案靠拢,限制了学生思想。用观看影碟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也是当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式,笔者本人也采用过这一教学方式,从表层分析,教师有偷懒的心理,从深层分析,部分教师缺少组织这类课教学的能力,比如说戏剧这类课的教学。在这种方式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音像材料,而非文本材料,这样的课是戏曲学院的课堂,而不是语文课堂。观看影碟,作为课后的欣赏还是可以的,但用观看影碟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是不妥当的。文本与影视作品不一样,看文本与看音像材料的鉴赏要素不同,不能用画面代替文字,文本常常有留白,阅读文本时,读者要进行语言品味,关注留白,在无字的地方,展开想象。

二、高考思维、单一的评价方式影响着很多教师,使之不愿大胆创新,主动进行课改。这是进行新课改的瓶颈。很多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检测仅仅停留在纸笔的检测,各种有区分度的评价,选拔性评价,如学校自己的月考、地区的统考等,试题设计少有创造性,完全仿照高考命题,并且,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的业绩考核,完全与学生成绩挂钩。在这种情况下,就某一阶段教学而言,就某些特定的受教育对象而言,当然是多做题成绩要好一些,在这种情况,哪位教师愿意忍受成绩低的压力而甘受诟病埋头实施新课改呢?社会现实是大家都在关注高考,关注每一次考试,试想,一个年级十位语文老师中有一位完全按新课改标准实施教学,那么,在短期内,他所任教的班级成绩会怎么样?学校领导怎么看你?家长怎么看你?学生怎么看你?同事怎么看你?难道你能跟大家说:等着吧,三年以后会见成效的。专家们在新课程培训视频中讲要对学生的发展负责,要对民族负责,可谁对教师负责呢?所以部分教师面对新课改,只好是不管你课改如何“风吹浪打”, “我自岿然不动”了。由此可见,教师要走上新课改之路,单凭个人的力量,很难很难。但无论如何艰难,我们都要朝着新课改的目标做下去,大胆创新,还原语文的原生态。

那么,如何创新,如何还原语文的原生态呢?

1.因“地”制宜,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结合本地地域文化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本人在组织学生学习《柳毅传》时,结合二人转《柳毅传书》的部分唱词进行了拓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人转传统剧目《柳毅传书》唱词:大唐高宗仪凤年,甲子开科点状元。湖南书生名柳毅,求取功名入长安。囊中无钱空进场,金榜无名落孙山。枉费十载寒窗苦,落第归里有何颜。扬鞭离了京都地,走访知音奔泾川。翻过高山险又险,渡过大河弯又弯。途中美景无心看,耳听鸟语心发烦。晓行夜宿来的快,马不停蹄紧加鞭。万木萧疏飘败叶,枫丹芦白雁横天。马踏荒径刷刷响,耳听河水响潺潺。风送哭声传耳内,勒马停蹄仔细观。见一女子河边站,衣衫襕褛不堪言。头上青丝如麻乱,两行珠泪滚腮边。

教材《柳毅传》: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

笔者首先指导学生阅读上面两段文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较两段文字异同。学生感到很新奇,在课堂上热烈讨论,得出了如下结论:(1)前者读起来顺口,后者简洁。(2)前者易懂,后者理解起来相对要难一些。(3)前者交代柳毅名落孙山的原因:囊中无钱空进场。(4)前者有典型的环境描写:万木萧疏飘败叶,枫丹芦白雁横天。随着讨论的深入,有的学生谈到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通俗与高雅,谈到二人转时,有同学指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等等。通过这一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学生们在热烈的讨论中获得了满足,有了学习语文的成就感。但是,教师要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适可而止,不能让学生任意发挥下去,要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切记:组织语文学习的形式多样,但目标落到语文上,拓展要把握一个度。

2.与时俱进,有意识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关注传统的同时,敏锐的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使语文课堂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如在组织新教材《奇妙的对联》教学时,可联系“陈江会”时海基会欢迎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的对联:江山有情 丙火恒豊乾坤会,陈谷无偶 云水复泰儒林谈。这副上下两联分别隐入“陈云林”、“江丙坤”的名字,“云水复泰”又谐音云林“赴台”,“儒林谈”字面意义是学术探讨,海基会、海协会的会谈现在也还是非官方性质。这一对联既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又体现了东道主对贵宾的热切欢迎,以及对即将举行的二次“陈江会”的期盼美好祝愿。通过对这一对联的引用,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奇妙的对联”,又可以让学生增长人文知识,感受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当前,语文教学的理论、观点、方法精彩纷呈,但无论理论多么完备,观点多么新颖,方法多么具有可操作性,我们都应明确两点:一、我们所任教的学科是语文。二、我们决不能忽略教育对象、地域文化等诸多差别。老师要根据学校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自身的实际,发挥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还原语文的原生态,使语文教学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使语文课堂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

猜你喜欢

原生态语文课堂新课改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原生态静宁苹果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