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
2015-04-28王相林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图书馆员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图书馆要加强对馆员的人文关怀,加强图书馆与馆员家庭的联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重视文化建设,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和谐图书馆建设。
关键词:图书馆员;心理健康;图书馆管理
高校图书馆给外界的印象通常是环境优美,工作轻松,令人羡慕。其实不然,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心理障碍和思想负担的人越来越多,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和事屡见不鲜。对此种现象,如果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不仅影响图书馆员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还会直接影响图书馆馆员之间的和谐,影响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影响图书馆的对外形象。因此,必须重视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认真做好图书馆员的心理疏导工作,促进和谐图书馆建设,促进图书馆科学发展。
一、图书馆员的心理压力源分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压力随时随地存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随着改革的深入,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有增无减,高校图书馆员同样无法回避,馆员在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压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上的压力。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水平发展迅速,但传统的文献流通阅览工作仍然是其最基本的服务内容,图书借还、上架、整架、保洁、补书、咨询等依然是图书馆员需要承担的基本工作任务。工作任务虽然不重,但是,这些工作枯燥、简单又繁杂,不断地重复,不免使人心情烦燥;其次,由于很多图书馆实行7*14小时全天候开放,方便了读者,却辛苦了馆员,他们中午、双休日不能正常休息,还要克服上晚班的困难;再次,图书馆女馆员多,她们要承担照顾家庭的压力,两线作战,容易导致工作兴趣减弱,疲劳感增强,工作效率下降。据调查,有61.27%的高校图书馆员对职业行为有倦怠倾向[1],表明图书馆是职业倦怠高发人群。
(二)人际关系压力。图书馆女馆员比例高,由于女同志的特殊生理等原因,往往谨小慎微,很多馆员有想法不说,有委屈忍着;馆员之间的工作各顾各,思想情感交流少。有的馆员性格内向,家庭事务与读者服务二点一线,忽略了与同事、朋友之间的沟通交流。由于缺少交流,有的馆员与其他馆员产生隔阂后,心理压力增大,引起烦燥、失眠等现象。个别馆员甚至由于人际关系长期紧张,出现抑郁,导致身体和心理产生异常,难以与人合作。
(三)职称评聘压力。众所周知,职称评聘是馆员非常重要的压力源,几乎人人难以避免。而职称评聘有很多要求,除了要求做好图书馆日常工作外,还要有一定级别的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要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图书馆属于教学辅助部门,评聘职称相对更难,此外,还有人为因素等。可以说,职称评聘对馆员形成了很大的无形压力。相当部分馆员最终只能评聘到中级职称,能够评聘到高级职称的馆员很少。馆员看到别人升职,自己默默无闻,长期原地不动,既无名利又少,难免情绪低落,心理郁闷。
(四)家庭经济压力。馆员由于职称上不去,福利待遇跟不上,在学校属于低收入群体,在赡养老人、教育子女、住房、社会交往等各种消费支出就会显得紧张,给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
(五)馆员身份压力。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图书馆职工人数不断增加,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图书馆职工队伍出现正式工、聘用工等多种身份并存的状况。而很多馆员工作性质一样,承担的工作任务一样,但是,由于身份不一样,而所得报酬相差较大,他们心理自然不平衡,产生郁闷心理。
(六)社会负面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深入,思想道德价值呈多元化,主流价值观受到严峻挑战,奢侈消费、互相攀比成为时尚,受到尊崇。图书馆员不是生活在孤岛中,难免入俗,固有的信念、道德、人格、角色期待与现实生活发生冲突和纠结,私下交谈、集会、网络联系中不乏灰色、消极、抱怨的信息等等,都会对馆员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作用。
二、图书馆员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
图书馆员产生心理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馆员个体自身心理素质方面的原因;二是馆员工作生活环境方面的原因;三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一)馆员自身心理素质方面的原因。有的人天生心理素质好,内心强大,抗压力强,属于天生的“乐天派”,这些人不存在什么心理问题。另外一些人虽然心理素质不是那么好,但是经过自己有意识的心理疏导,就能够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从而保持心理健康。还有少数人靠自身无法解决心理问题,甚至自己根本意识不到心理问题,就属于轻度的抑郁症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当前我国虽然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高,社会保障尚未普及,人们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压力和困惑还很大,社会心理建设薄弱。
(三)社会处于变形期。我国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急剧的变化、高度的紧张、飞快的节奏,使人们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加之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亟待加强,对人的生命、尊严、权力的重视还不够,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幸福和尊严任重道远。
(四)社会大众忽视心理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给人带来的灾难更深重[2]。但是,在现实生活和工作环境中,许多人忽视事实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缺乏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对心理问题的症状、危害、预防、干预知之甚少,不了解自我疏导和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导致一些心理素质不强的馆员,因为消极情绪长期积攒,得不到化解,抑郁成疾,对身心造成伤害,既影响了个人和家庭的幸福,也影响了图书馆的和谐。
三、改善高校图书馆员心理健康状况的途径与方法
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重要因素,图书馆要高度重视馆员的心理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调动党组织、工会的力量,充分发挥广大馆员的内在积极性,积极改善图书馆工作环境,增强工作快乐因子,让幸福的阳光照进每个人的心田。
(一)倡导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理念。图书馆要大力倡导快乐至上的理念,对待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读者,热爱他人,热爱生活。馆员们要养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劳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生活将每天心中的不满和压力化解排除掉。多想一些快乐的事情,多参加活动,多与人交往,不断增强情绪的积极信号。要常怀感恩之心,用友谊滋养心灵,积极面对挫折和遗憾。积极关心和帮助弱者,在乐于助人、知足常乐中接纳自我,超越自我。
(二)加强对馆员的人员关怀。加强人文关怀,关注馆员的评价导向。在馆员遭遇压力和挫折情况下,要注意及时与其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要树立理性的责任观念,在出现问题时,坚持解决问题比追究责任更重要,坚持追究责任不伤害人格的原则。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图书馆要建立和健全职工困难帮扶机制,力所能及地为馆员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际困难,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以“‘1+X党员联系群众交友”的方式,每个党员联系1-2名群众,对存在心里问题的馆员安排思想政治素质更高的党员与之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要加强图书馆与馆员家庭的联系,对心理问题严重的馆员要与其家庭成员加强沟通和联系,共同做好其心理疏导工作。
(三)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图书馆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纳入馆员培训内容,提高馆员的情商,提高馆员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提高每个馆员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让馆员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正确的判断,培养馆员良好的自我价值观,确立切合自身实际的人生目标。馆员们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同事要给予更多关心、理解和帮助。
其次,图书馆有必要设立兼职心理咨询员,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处于情感困难中的的馆员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使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疏导。
(四)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党组织加强馆员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引导馆员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人生观。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倡导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引导馆员培养乐观、宽容的精神,用宽广的胸怀善待他人,用平静的心态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积极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引导馆员充实精神世界,舒缓心理压力,始终保持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经常组织职工参加爬山、歌舞,球类比赛等活动,每年组织馆员外出参观、旅游等等有效地改善了职工的精神状态。
(五)创新管理机制。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重视馆员自身成长与发展需要,重视馆员的权益,努力创造条件提升馆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要建立和完善公正透明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坚持以业绩、能力作为评价馆员的标准,对一个馆员要全面评价,要看主流。推进馆务公开,切实提高职务升迁,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公正度和透明度。让馆员们感受得到公平、看得到未来,看得到希望。要加强民主管理,馆务工作尽可能地让职工参与,让馆员知情,增强馆员主人翁意识,自觉化解思想包袱,心情愉快地工作和生活。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创立的“三项评比”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职工广泛好评,获得江西省教育工委表彰。
参考文献:
[1] 王键平.高校图书馆员的心理问题探究[J].《晋图学刊》2010
(2)23-26
[2] 喻权良.参考馆员焦虑心理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0(11)82-85
[3] 王相林.图书馆员自愿组合择岗轮岗的探索与思考.《图书馆建设》2011(7)69-71
[4] 高校图书馆员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5)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