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慈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5-04-27周维等
周维等
摘 要:主要从种植历史、种植分布、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阐述了广西慈姑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产品科技含量低、配套技术和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信息掌握不全、产业化程度不高、发展资金缺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广西;慈姑;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慈姑为泽泻科慈姑属慈姑亚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以地下球茎供食用,营养丰富,产量较高,且耐储运。据分析,每100 g鲜球茎中含蛋白质5.6 g、碳水化合物25.7 g、脂肪0.2 g、粗纤维0.9 g及钙、磷、铁等少量矿物质元素,同时还含有VB、VC和胆碱等[1]。慈姑具有特殊的食疗作用,晋代陶泓景、明代李时珍均对慈姑的食疗价值进行了详细记载。多食慈姑可促进肺结核钙化,对夜盲症、气管炎、糖尿病等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另外,慈姑还能够有效地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有效减少氮、磷等物质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富集,起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作用[2]。广西慈姑以皮白、味美、商品性好而闻名国内外,慈姑产品主要用作鲜销和保鲜出口,大多销往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1 广西慈姑产业发展现状
广西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为慈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广西慈姑栽培历史悠久,其品种在民国年间撰修的地方志中始见著录,如民国九年(1920年),广西《桂平县志》就记载有3个慈姑品种。目前广西慈姑从球茎颜色上分类,以白慈姑为主,其个大质优、苦味较轻或无苦味;从球茎形状上分类,主要有圆慈姑和椭圆慈姑2个种类,相对于椭圆慈姑,圆慈姑个大、产量较高,在当地市场更受欢迎,品种包括平乐慈姑、柳江慈姑、桂林白慈、平桂慈姑、南宁白慈[4]、博白野慈、汕塘野慈[5]等。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晚水种植的特色,即在7月中下旬与早稻接茬,12 月中旬至翌年1 月分两批采收,霜冻前采收完毕[3]。广西已成为我国慈姑的主要产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广西慈姑种植面积达4 000 hm2,总产量约5.63万t,直接经济效益达28 125万元[6]。近年来,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广西慈姑产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慈姑种植呈现区域化、规模化
随着慈姑产业的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农民开始采用水稻田规模化商业栽培慈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出现了以桂林平乐、柳江百棚、贺州平桂为中心的集中种植区域,种植面积3 500 hm2左右,占全省慈姑种植面积的87%。
1.2 标准化种植,栽培模式多样化
为提高产量和种植效益,广西慈姑由粗放种植逐步转向精细管理。桂林平乐、贺州八步均编制了《慈姑无公害生产技术地方操作规程》,指导当地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柳江县率先推出了双季莲藕套种慈姑种植模式[5],慈姑667 m2产量由原来的不足1 000 kg提高到1 500 kg,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1.3 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
慈姑生产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广西的一个特色产业,随着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催生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分级包装、统一收购和销售,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利益。近年来,广西省、市、县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各方面对慈姑产业给予大力支持。广西农业厅编制的《广西蔬菜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0-2015年)》明确提出了荸荠、慈姑等水生蔬菜的产业布局目标,扶持建立优势产区,重点在良种繁育、标准化技术推广、保鲜加工技术研发、产销服务体系建设、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品科技含量低
支撑发展的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储备不足,应用落后,良种工程及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品种混杂,农民多自行留种,提纯复壮和更新换代工作尚未开展导致种性退化、质量下降。生产规模小、种植零散的现象仍然存在,整体上仍以原料出售为主,精深加工技术等后续技术研发落后、能力不足,影响着经济效益的提高。
2.2 配套技术、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慈姑生产中急需的种苗工厂化繁育、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控等配套技术滞后,依赖传统,缺乏创新。存在费工费力,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问题,造成慈姑营养生长过旺、病虫为害严重、品质下降等问题。多数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存在农田排灌不畅,田埂围埂蓄水、防水能力差,运输道路不通畅,生产生活缺电等问题。
2.3 市场发育滞后
对国内外市场信息掌握不全,信息时效性较差,导致不能按市场需求生产。产品资源多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生产资料供应、优良品种繁育、产品销售互相脱节,一些产品受道路和运输时间的限制,经常出现外销滞阻、价格下跌情况,市场风险明显,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2.4 产业化水平不高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主要以原料生产和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精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少,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弱,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有限,品牌小而散的状况依然未有较大改观,缺乏整合优势,影响市场竞争力。
2.5 发展资金缺乏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但是,国家已有的农业投资的主要目标是保供增收,依据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来安排项目,丰富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而投向特色农产品的资金总量偏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另外,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3 发展措施与对策
广西慈姑产业要做大做强,首先,要加强育种技术研究,引进、培育新优品种,支持大户或合作社建设慈姑种苗繁育基地,逐步实现统一供苗,保障慈姑的优良种性。其次,加快品种提纯复壮工作,脱毒组培苗已成为农民生产上的迫切需求。在栽培上要提倡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在集中种植区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因地制宜推广慈姑与水稻、莲藕等作物的间套种技术。再次,政府应出台政策引入并扶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增强加工转化、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实施特色产品品牌战略,制定生产地标准,采用标准分级包装,统一并维护公共品牌,扩大市场销售范围[7]。
参考文献
[1] 杨启悦.天门慈姑产业现状及栽培技术[C]//第二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蔬菜,2007:117-118.
[2] 黄阳成,张征,翁春英,等.柳州市水生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J].长江蔬菜,2013(18):27-29.
[3] 张驰.桂林白慈姑无公害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5(12):11-12.
[4] 柯卫东.水生蔬菜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43-244.
[5] 孔庆东.中国水生蔬菜品种资源[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9-238.
[6] 覃汉林.广西水生蔬菜产销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J].长江蔬菜,2014(5):1-3.
[7] 李玉洪,李业勇,秦东.关于加快桂林市水生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J].长江蔬菜,2013(1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