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温阳固元方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2015-04-26常瑞利杨文学南宫冀南长城医院心内科河北南宫051800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温阳心内科益气

常瑞利,杨文学(南宫冀南长城医院 心内科,河北 南宫 051800)



益气温阳固元方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常瑞利,杨文学*
(南宫冀南长城医院 心内科,河北 南宫 051800)

目的:研究采用益气温阳固元方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益气温阳固元方结合西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9.49%),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气温阳固元方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科学、有效、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益气温阳固元方;临床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CHF(Chronic Heart Failure),是心内科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主要指患者因受到心肌炎、心肌梗死以及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心肌受损、心室充盈等,使得心肌功能、结构等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引发持续性心肌衰竭状态[1]。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尿潴留、全身乏力等,是心脏病的终末期,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构成较大威胁[2]。本研究抽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采用单纯西医方法和益气温阳固元方结合西药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于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43~88岁,平均年龄(64.6±5.9)岁;女35例,男4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冠心病60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1例,Ⅲ级24例,Ⅳ级23例;合并症:高血脂症21例,糖尿病34例,脑血管疾病17例,肾功能不全17例。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气短、气促、乏力、畏寒、心绞痛等症状,其脉涩、舌质暗紫(红)、舌苔白滑、面浮肢肿、口唇青紫等,临床检查显示存在心脏增大、肺水肿、肺淤血、颈静脉怒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静脉压升高等。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病症、心功能情况、合并症以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进行治疗,主要包括:①口服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②口服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利尿剂;③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④给予调脂、降压、抗感染、抗血小板、降糖等对症治疗;⑤指导患者充分休息、适量活动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益气温阳固元方结合西药进行治疗。即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一致)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益气温阳固元汤治疗,药方组成为:黄芪20g、茯苓20g、山茱萸20g、人参15g、三七10g、制附片10g、桂枝10g、黄连10g、甘松8g。冷水煎服,l剂/天,2次/剂,早、晚各服用1次,连续治疗3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3]

显效:患者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体征、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心功能等级提升≥2级;有效:患者临床体征、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等级提升≥1级;无效:患者临床体征、症状无改善,心功能等级无变化。总有效=显效+有效。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49%(31/39),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87%(37/39),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类生理病理变化极为复杂的心脏疾病,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对慢性心衰的治疗方法也从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方法逐渐演变为以三大类药物联用(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4]。在中医理论中,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喘证”“心悸”“胸痹”“痰饮”“水肿”等范畴,发病原因多为患者心气不足、气血不畅、心失所养、瘀阻心脉,引发心主血脉功能的衰退紊乱,产生心功能不全症状,因而治宜活血、补气、利水、温阳[5]。益气温阳固元汤中,山茱萸具有逐寒湿痹、固涩收敛、振作精神的功效,制附片、桂枝具有温阳固本、补益肝肾的作用,黄芪、人参具有益气助阳的功效,茯苓、三七、黄连、甘松具有祛邪外出、利水活血、顺气泻火的作用[5]。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9.49%),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益气温阳固元方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科学、有效、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

[1] 张少强,杜武勋,刘长玉,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案的思考[J].中医杂志,2012,53(10):2081-2082.

[2] 邹旭,潘光明,盛小刚,等.慢性心力衰竭益气温阳固元方结合西药临床路径多中心实施效果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6):1475-1476.

[3] 闫秋芬.益气温阳固元方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6):894-895.

[4] 何江,李溥,管慧,等.益气温阳固元方结合西药治疗方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376-377.

[5] 谢兴辉.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配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75例[J].陕西中医,2009,30(6):2208-2209.

[6] 汪艳丽,刘如秀.益气温阳固元方结合西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3):1062-1063.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1-16

常瑞利(1969-),男,河北省南宫冀南长城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内科心衰。

杨文学(1975-),男,河北省南宫冀南长城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内科心衰。

R285.6;R541.6

A

1673-2197(2015)11-0135-01

10.11954/ytctyy.201511068

猜你喜欢

温阳心内科益气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藿芪温阳丸醇提部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