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2015-04-26宁丽洁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贵州凯里556000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黄色素红花脑梗死

宁丽洁(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贵州 凯里 556000)



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宁丽洁
(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贵州 凯里 556000)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7天、治疗14天后的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结合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脑梗死;红花黄色素;不良反应;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1]。红花黄色素是从中药红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2]。为了探究该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8.5±2.4)岁。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0.0±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经颅脑CT或MRI检查后确诊。

1.2.2 排除标准 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意识障碍患者等。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使用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等药物保护脑细胞,预防并发症。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治疗,静脉滴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山西华辉凯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20050582),速度控制在30滴/min内,每日1次,每次1瓶,每瓶100mL。以14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治疗效果评价

1.4.1 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标准》[4]制定,对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4天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进行评分,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以上;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90%;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NIHSS评分减少18%以下。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NIHSS评分 对患者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

1.4.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小板水平、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7天、治疗14天后的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14天后进行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其中观察组患者发生轻度发热2例,对症处理后发热缓解,无皮下及内脏出血、过敏等不良症状出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血流供应中断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病症,是许多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现代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和多种因素相关,例如氧自由基过量、细胞钙物质超量、再灌注损伤等。因此,减少毒性代谢物对脑组织的损害、改善缺血缺氧状态是临床治疗的关键[5]。

红花是一种菊科植物,具有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研究表明,红花黄色素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第一,降血脂。王周远[6]研究表明,红花黄色素能够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甘油三酯、胆固醇指标,而且不影响肝脏功能。降低血脂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从而减少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意义重大。第二,具有脑保护作用。王相峰等[7]报道称,红花黄色素对于大鼠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过缩小梗死面积来改善神经行为学评分。第三,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汤建平等[8]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红花黄色素能够清除羟自由基,通过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实现对细胞膜的保护。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7天、治疗14天后的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另外,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药物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应用红花黄色素结合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柳学勇,郑佳英.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132-133.

[2] 段圣杰,任旭,琚小红,等.依达拉奉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4):498-499.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标准[J].中华医药杂志,2003(4):304.

[5] 崔寒尽,何浩宇,邢之华.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总有效率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成药,2011,33(8):1299-1302.

[6] 王周远.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5):23-24.

[7] 王相峰,陈亚丹,付秀娟,等.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及其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评价,2014(4):249-253.

[8] 汤建平,蒋盼,杨小艳.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J].现代医药卫生,2013(2):2524-2525.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5-01-25

宁丽洁 (1980-),女,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

R255.2

A

1673-2197(2015)11-0120-02

10.11954/ytctyy.201511059

猜你喜欢

黄色素红花脑梗死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红花黄色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心肌损伤
HPLC法测定德都红花七味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