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华盖散合扶正治本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
2015-04-26闵清龙
闵清龙
(阆中市中医医院,四川 阆中 637400)
加减华盖散合扶正治本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
闵清龙
(阆中市中医医院,四川 阆中 637400)
目的:研究加减华盖散合扶正治本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减华盖散合扶正治本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或减轻时间、治疗天数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9%,显著高于的对照组的80.88%,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或减轻时间及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5年,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9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华盖散合扶正治本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高,疗程短,复发率低,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防止慢阻肺、肺心病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加减华盖散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炎)属于中医中“咳嗽”“咳喘”等范畴。咳嗽一病,既是独立病证,又是多种疾病的症状。慢支炎的治疗方案相对完善,但远期效果不佳,疾病容易复发,久治不愈可恶化为慢阻肺、肺心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笔者采用加减华盖散合扶正治本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9~55岁,病程3~10年,其中男性75例,女性61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20~55岁,平均(47.0±5.8)岁;病程3~10年,平均(6.8±2.7)年;对照组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19~55岁,平均(46.4±5.3)岁;病程3~10年,平均(6.2±2.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中的诊断标准。排除咳嗽病程>8周且伴有反酸、嗳气、烧心者以及刺激性、阵发性慢性咳嗽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3 方法
急性加重期: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抗感染、化痰止咳等对症治疗,伴气喘者加用支气管扩张剂,病重者静脉给药。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减华盖散治疗,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200mL。主方:麻黄10g、杏仁10g、苏叶15g、陈皮12g、枳壳15g、茯苓15g、桑白皮15g、蝉蜕10g、重楼10g、鱼腥草30g、甘草6g、生姜10g(与麻黄先煎10min)。加减:痰热偏甚者加黄芩、栀子、浙贝母、瓜蒌;寒痰者去重楼、鱼腥草,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湿痰者加半夏、苍术、厚朴;食少痰多者加三子养亲汤;气喘者加苏子、地龙、紫菀、款冬花;风热者去麻黄、苏叶、生姜,加桑叶、牛蒡子;温燥痰黏稠、咯之不爽、口咽干燥者去麻黄、苏叶、茯苓、生姜,加桑叶、天花粉、麦冬。
缓解期:治疗组患者以扶正治本之补肺、健脾、益肾、化痰为治法,气虚者药用补肺汤、玉屏风散、六君子汤,肾气丸加减;阴虚者药用麦门冬汤、沙参麦冬汤、都气丸、金水六君煎加减。两组患者均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②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喘息)消失或减轻时间,治疗天数;③复发率(每半年随访1次,已复发不再随访)。
显效:咳嗽、咯痰、喘息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咳嗽、咯痰、喘息等临床症状减轻;无效:咳嗽、咯痰、喘息等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8%,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χ2=7.08,*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咳嗽、咯痰、喘息消失或减轻时间和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s,d)
2.3 两组患者远期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0.5年、1年随访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5年随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复发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远期复发率比较 [n(%)]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病位在肺,与五脏六腑、饮食、情志、外感六淫、吸烟、环境污染等内因外邪均有密切关系,在冬春季及气候骤变时内外相引,易于发作。正如《素问·咳论》中所说:“五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张景岳曰:“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故治疗咳嗽当审证求因,求因即为祛除导致咳嗽的病因。慢支炎咳嗽病程长,痰饮是其主要病理基础,本虚标实,以痰浊壅肺为标,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1]。急性加重期以标实为主,内外合邪,多因素并见。“病去则痰自消”[2],因此求因祛邪为治疗咳嗽的首要法则。
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与外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出入升降之枢纽。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受不得病气、客气,宣降失司,气上逆作咳。受温病学派以及西医抗菌消炎理论的影响,临床多以清热解毒为主,尤不用辛温宣透之品,有失偏颇。笔者认为应以“宣降肺气为首务”[3],因此以宣降肺气、理气顺气为重要治则。
咳嗽多伴有痰,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之因。痰成因有所不同,有寒痰(饮)、热痰、燥痰、湿痰、风痰之分,化痰药的选择当与痰之成因一致。咳嗽是肺祛邪外达的一种反应(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痰不一定是坏事,不能盲目地见咳止咳,随意使用镇咳药物,咳止而痰未除,致使痰饮留伏于肺。确属剧烈无痰之干咳或频繁咳嗽者,可适当用药使咯痰顺畅[4]。“痰为百病之祟”,是咳嗽反复发作的祸根,化痰祛痰为基本大法,痰祛则致病无源[2]。
慢支炎急性加重期属内外合邪,相引而作,单用西药疗效尚可,但易于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5],合用华盖散加减可治标实。方中以麻黄、苏叶、蝉蜕、生姜解表散寒、宣肺平喘;杏仁利肺气,既长于降上逆之肺气,又可宣壅闭之肺气;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枳壳理气宽中,“治痰先治气,气顺则痰消”;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化痰,绝生痰之源,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桑白皮清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咳喘,肃降肺气,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重楼、鱼腥草清热解毒、抗炎抑菌;蝉蜕、鱼腥草平喘解痉。诸药合用,共奏止咳化痰、理气平喘之功。
缓解期需扶正治本虚,尤以补益肺脾肾三脏重要。补肺可提高卫外能力,抵御外邪侵袭;健脾则水湿运化正常,而无内生痰湿,清气与谷气合为宗气,宗气旺则一身之气旺;益肾可助肺气肃降,清气下行,并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金水相生,阳阳互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减少疾病复发,缩短病程。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阻肺的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到2020年时慢阻肺将占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因此慢支炎也要“治未病”[6]。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阻止病情迁延加重,累及于心,导致肺动脉高压,影响心主血脉。治咳者,以求因祛邪、宣降顺气、化痰祛痰治标三法与治本合用,不可偏废。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8%,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或减轻时间及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9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加减华盖散合扶正治本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高,疗程短,复发率低,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防止慢阻肺、肺心病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温丽雅,余红,张淑娟,等.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0):1934-1937.
[2] 赵惠,王志英,朱垚.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痰病经验析要[J].四川中医, 2014,32(9):1-3.
[3] 刘应科.袁长津教授治疗咳嗽经验[J].中医药导报,2008,14(7):14-15.
[4] 吴惠妃,叶晓芬,金美玲,等.止咳祛痰药处方分析[J].上海医药,2011,32(9):421-424.
[5] 张军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04例[J].河南中医,2013,33(2):250-251.
[6] 江德鹏,李娇.慢支炎,也要“治未病”—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教授周向东[J].家庭医药,2013(12):28-29.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4-20
闵清龙(1964-),男,四川省阆中市中医医院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
R285.6;R562.2+1
A
1673-2197(2015)16-0087-02
10.11954/ytctyy.201516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