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腑逐瘀汤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
2015-04-26郑承觅
郑承觅
(安乡县潺陵医院, 湖南 常德 415600)
血腑逐瘀汤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
郑承觅
(安乡县潺陵医院, 湖南 常德 415600)
目的:探讨血腑逐瘀汤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血腑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腑逐瘀汤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好,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腑逐瘀汤;辨证论治;神经功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组织局部血流突然完全中断或动脉血流灌注下降[1],停止供氧、供血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失语、偏瘫等急性或亚急性脑局部病变,占脑血管疾病的70%左右,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有研究表明中西药结合治疗能够改善脑部血流状况[2],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与疗效,我院采用血腑逐瘀汤结合西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进行治疗,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l3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2.6±5.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謇涩,经CT检查均证实为脑血管病变。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2.7±5.6)岁,中医分型:内闭外脱型12例,气虚血瘀型13例,痰热风扰型1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2.5±5.5)岁。中医分型:内闭外脱型13例,气虚血瘀型14例,痰热风扰型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卧床休息、吸氧、镇静止痛、持续心电监护及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腑逐瘀汤治疗,药方组成:当归、牛膝及生地黄各12g,甘草、枳壳、赤芍、桔梗各9g,川芎15g,桃仁12g,红花、柴胡各6g。辨证论治:肝肾阳虚者加附子6g、杜仲15g;气血亏虚者加黄芪30g、党参30g;肝肾阴虚者加山萸肉10g、龟板20g;偏瘫明显者加地龙10g、僵蚕12g;痰浊壅盛者加石菖蒲12g、半夏12g。用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服用1/3,每天早中晚各服1次,以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至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至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至18%~45% ;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至17%以下;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s,分)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是由于血液供给不足导致包括胶质细胞、血管以及神经细胞等局部脑组织发生坏死而导致的[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大量摄入,引起身体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积极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够使血液黏稠度降低,改善血液循环,进而恢复可逆的受损神经细胞。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西药治疗该病,但西药联合中药辨证治疗效果更佳。血腑逐瘀汤处方中的当归、红花可以有效聚集红细胞、降低全血黏度;赤芍可以抗血栓、改善微循环,诸药合用,能够起到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5]。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血腑逐瘀汤可达到温经通络、扩张血管、活血化瘀的作用[6],使微循环得以改善,炎性细胞减少,从而有利于组织吸收,改善缺血半影区血液循环,减轻神经细胞功能损害。
综上所述,血腑逐瘀汤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好,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谢仁明,陈红霞,谢雁鸣,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致残结局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9):1175-1180.
[2] 张红智,张秋娟,鲍春龄,等.中西医结合卒中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预后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935-937.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4] 胡方方,李东风,谢静芳,等.血腑逐瘀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069-1070.
[5] 缪新伟,李正元,姚乐,等.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43-44.
[6] 李应宏.血腑逐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3):263-265.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5-06-21
郑承觅(1963-),男,湖南省安乡县潺陵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R255.2;R743.3
A
1673-2197(2015)21-0122-02
10.11954/ytctyy.20152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