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2015-04-26魏学军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生药学生药学时

魏学军,邓 莹,李 燕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药学系 中药教研室,贵州 都匀 558000)



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魏学军,邓 莹,李 燕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药学系 中药教研室,贵州 都匀 558000)

提高生药学实验教学质量,结合就业岗位需求和校内外实验条件,对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实验教学改革后,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生掌握的技能更加全面,企业对学生供不应求。生药学实验教学应与岗位技能需求接轨,着力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生药学;实验教学;岗位需求;改革

生药学是一门利用多学科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药(中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收加工、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品质评价、资源开发、药效药理、毒性与临床应用的综合应用学科,是药学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1]。该学科不仅理论知识丰富,而且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全面,是药学专业学生学习中药知识和技能的唯一课程。我校至2001年开办首届药学专业以来,在学校、基金项目的支持和资助下,笔者及中药教研室教师深入行业一线开展调研,摸清了该学科在行业各岗位的技能需求状况,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对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尝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1 生药学专业技能岗位需求状况

药学专业学生就业范围包括药品生产、经营、检验、使用和监督管理等企业和部门的相应岗位。其中生产和经营企业占主导,使用部门次之,种植企业和检验、监督管理部门较少,岗位对生药学专业技能要求各有侧重,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就岗位需求而言,生药学课程技能培养应以生药鉴定为主。其中以真伪鉴定中的性状鉴定应用最广,其次为优劣鉴定中的含量测定,原植物鉴定、理化鉴定及显微鉴定岗位专属性较强,人员需求不大。医院岗位需要掌握生药饮片辨识和调剂技能,药企岗位则需要生药炮制技能。此调查结果与该课程学习的培养目标相符,即重点学习生药鉴定的知识和技能。

2 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

2.1 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技能培养重点不突出

2013年课程改革以前,我校药学专业《生药学》课程计划学时数为6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数为36学时,实验学时数为24学时。实验教学中生药显微鉴定占16学时,野外实习(原植物鉴定)4学时,标本识别(性状鉴定)4学时。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技能培养与岗位需求存在明显差距,甚至可以说是不科学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岗位需求占重要地位的性状鉴定、含量测定技能学习因学时数较少或未开展,学生根本不能掌握;②显微鉴定被放在突出地位,不仅占用较多学习时间,且多为验证性实验,重复性较高,实际应用并不广泛;③通过野外实习开展原植物鉴定,更多的是让学生熟悉和了解当地生药资源,学生的专业知识达不到开展此项技能培养的要求;④理化鉴定、生药炮制和中药调剂等技能培养均未涉及,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就业需求。

2.2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除4学时的野外实习外,其他实验教学均在校内完成,并以显微鉴定技能学习为主。教学模式以强化实验目的及方法、重点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示范关键操作、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实验为目的。一方面由于该类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得到激发,教学效果较差;另一方面,此教学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显微鉴定技能培养,但其他技能学习和创新意识培养得不到提高,因而学生很难适应社会需求,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3 实验教学改革

3.1 课程计划改革

课改后,我校《生药学》课程计划学时数由60学时调整为72学时,实验学时数由24学时调整为36学时,大幅度提高了实验教学时数,从时间上保证了学生多技能的学习。

3.2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岗位需求、校内实验条件及专科层次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拟对传统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增减和补充。删减显微鉴定中部分重复性较高的验证实验,增加性状鉴定实验教学时数,保留野外实习教学时数,增设未知生药粉末、中成药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定及生药优劣鉴定、含量测定等实验教学内容,同时开设生药炮制实验课。改革后,实验教学内容由3个增加到9个,培养的技能在显微鉴定和性状鉴定的基础上增加了含量测定、理化鉴定、未知生药粉末鉴定、中成药鉴定、薄层色谱鉴定及生药炮制等内容。此项改革不仅凸显了性状鉴定(标本认知)和含量测定在岗位技能需求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兼顾了其他岗位技能的需求,所培养的学生实用性更强。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见表2。

表2 生药学课改前后实验教学内容

3.3 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1)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充分发挥我校中药标本馆和模拟药房对实验教学的辅助作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的强化、补充手段。目前我校民族医药馆具有生药标本600种,浸制标本300种,蜡叶标本300种,另有大量动物和矿物药标本。医药馆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到馆内进行学习、观察和讨论,是提升和强化性状鉴定技能的重要途径。模拟药房按照三级甲等医院中药房进行设置,由专业教师负责管理和教学,可真实再现医院开展中药调剂的场景。学生通过模拟药房的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对生药饮片的辨识能力,同时对中药调剂的技能有所熟悉和了解,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医院的实习和就业。

(2)加强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的实训基地开展相关技能学习。如到生药饮片厂实践,在行业专家指导下开展生药炮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弥补了校内该技能学习实践的不足。到药检所实习,使学生亲身处于生药真伪、优劣鉴定工作岗位第一线,强化了学生对学科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认识和理解。教学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对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效果显著。

(3)开展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加强技能水平,学校每年定期举办生药蜡叶标本制作和生药鉴定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平台,不仅利于学生相关技能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就业途径的拓展。如药学专业学生制作的生药蜡叶标本在东盟国家教育交流大会上获得好评,国内多家从事教学标本生产的企业也有意向从我校接收实习生和招聘毕业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应以岗位需求为指导,只有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科学拟定实验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养,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目前,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实习生和毕业生供不应求,企业到校“抢人”的状况司空见惯,印证了我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方向的正确性。考虑到各高校间在办学规模、教学基础和条件及专业培养目标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因而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会有所不同,仍需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1] 罗集鹏,房志坚.生药学[M].第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3.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4-23

贵州省卫生厅、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技联合基金项目(gzwkj20122004)

魏学军(1972-),男,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药学、药用植物学教学与中药质量控制。E-mail:qndywxj@163.com

R-4

A

1673-2197(2015)18-0134-02

10.11954/ytctyy.201518075

猜你喜欢

生药学生药学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补骨脂水提药渣灌胃给药4 周的大鼠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
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生药学研究进展
性状鉴别在生药学实验中开设的必要性
分子生药学栏目编者按
复方儿茶酊的生药学鉴定及质量控制
蒙药扁蕾、湿生扁蕾、花锚生药学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