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

2015-04-26张利红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溢液电针血瘀

张利红

(登封市中医院 针灸科,河南 郑州 452470)

付明刚,郭晨明,刘 莎,郭丽英*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乳腺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

张利红

(登封市中医院 针灸科,河南 郑州 452470)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应用。方法:选取156例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温针灸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5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进行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温针灸;电针治疗

中风病,在祖国医学中又称为卒中、内中风,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生活工作压力的增长,该病发病率呈增长的趋势。目前,针灸及电针治疗中风疾病已得到国际普遍认可。临床研究显示,与常规西医治疗比较,约50%的中风后遗症患者预后康复得益于针灸治疗[1]。本文采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78例,疗效显著,可改善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医证候分型均为气虚血瘀型。排除标准: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梗死者;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史者;严重高血压病、血压不稳定且药物不易控制者;有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有晕针史患者。

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男38例,女40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61.24±7.14)岁;病程13~32个月,平均病程(22.48±9.42)个月。实验组男39例,女39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60.56±8.09)岁;病程12~34个月,平均病程(23.22±11.20)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温针灸法治疗。取穴:主治穴位为气海、百会穴,取双侧风池穴,臂臑、肩井、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均取患侧穴位);口眼歪斜者加地仓与颊车穴;上肢活动受限者加外关、肩三针;下肢不遂者加太冲、阳陵泉及悬钟穴;言语不利者加头皮针语言区、玉液与金津穴。具体操作:嘱患者取仰卧位,选用华佗牌针灸针28号1.5寸毫针,穴位定位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温针灸治疗穴位为气海、曲池、足三里,将2cm长的艾柱套于穴位针柄,点燃艾柱下端,根据艾条燃烧程度和患者耐受度适度调整。在温针灸穴位皮肤上方垫一块小纸片,以免燃烧的艾绒掉落烫伤患者皮肤,每个穴位温灸30min。

1.2.2 实验组 采用温针灸法联合电针治疗仪进行治疗。取穴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操作:操作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选择肩井(接电针仪负极)、合谷(接电针仪正极)、血海(接电针仪负极)、三阴交(接电针仪的正极)等穴位电针治疗,每次留针30min。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28天)。

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4个疗程后的相关临床症状与体征,并记录评分结果。

1.3 评价指标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与巴氏指数进行评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6年制定的《中风病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中相关标准,计算方法为: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痊愈:计算指数>80%;显效:指数>55%且≤80%;有效:指数>10%且≤55%;无效:指数≤10%者。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经治疗,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中风”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古籍还有其他描述,如“偏身不用”“仆击”“薄厥”等。张仲景首次对中风病提出确切病名,认为该病发生多由于络脉空虚、风邪乘虚而入,多为气血亏虚、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经脉阻塞、脏腑功能失调,临床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等。

研究[2]显示,温针灸配合电针仪综合治疗可达到温通经络之功效,还可加强针刺强度,从而有效促进患者肌肉的神经修复。同时,采用温针灸法可使热力透过针体传导迅速传至肌肉深层、直接到达肌腱及韧带等部位,有效缓解局部水肿、痉挛,加速血液循环,使得肌肉、肌腱、神经等得到充足的营养供给。电针[3-4]可明显提高脑细胞内线粒体酶的活性,提高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率,促进胶质细胞及毛细血管的修复与增生,有利于对病灶血肿的吸收,改善脑细胞缺血所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因此,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宁,冯宾,邹军,等.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荟萃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 2) :37-39.

[2] 刘森亭,黄丽萍,刘强.温针灸加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78例[J].陕西中医,2005,23(11):99-100.

[3] 穆艳云,李忠仁,沈梅红,等.电针对局灶性缺血苒灌注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影响的观察[C].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194-196.

[4] 牛文民,李忠仁,沈梅红.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洱灌注大脑皮层超微结构形态学损伤的保护作用[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2):34-36.

(责任编辑:李岚春)

1.2 诊断标准

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参照《乳管镜下乳管内病变图谱》[2]诊断标准:镜下大导管管壁不光滑,大量白色稠厚异常分泌物附着于管壁、充满管腔,白色分泌物间存在纤维样物质——纤维性架桥结构;乳管内溢液细胞学检查可见大量泡沫细胞、浆细胞、炎症细胞。排除其他原因引起乳头溢液疾病者。

1.3 方法

采用Blade公司生产的计算机图像采集系统(型号FVY-780)和纤维乳管内视镜系统检查。患者取平卧位,患侧术野常规消毒铺洞巾,采用1%利多卡因(江苏仁川制药有限公司,5mL/支)3mL行乳头局部麻醉,待局部按摩麻醉生效后,用眼科泪囊探子对溢液导管进行由细到粗扩张探查,插入乳管镜并注入少量空气,使乳管处于扩张状态。若发现乳管内分泌物潴留较多,可同时注入生理盐水给予乳管冲洗后再次行乳管镜检查,直至视野清晰。操作进镜的同时发现病变及时采集图像,如需定位,观察进镜位置及皮肤透出光线确定病变部位大致位置,按钟表位点在皮肤上做标记并予以记录,明确诊断后开始冲洗治疗。

两组患者均采用5mL注射器抽取80 000U庆大霉素(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2mL/支)2mL,缓慢注入导管予以清洗,待药液保留约3min,排空空气及液体;给予乳头涂红霉素软膏,乳头包扎,24h内禁浴。治疗组加用平消胶囊(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0.23g/粒),口服,每日3次,每次5粒,饭后温水服用。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经期停服,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4 疗效标准

参照《乳管镜下乳管内病变图谱》[2]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乳衄病相关标准[3]制定。治愈: 乳头无溢液,导管炎症完全消失,无异常分泌物;有效:乳头无溢液,导管炎症减轻,异常分泌物减少,乳腺导管壁光滑通畅,充血消失;无效:乳头仍有溢液,导管炎症未消失,乳管镜下图像与治疗前无变化。

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8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3 讨论

乳腺导管扩张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早期表现,是一种非细菌性炎性表现,同时伴随细菌感染,病理表现为导管内含脱落上皮细胞及脂质分泌物堆积物,可对导管上皮细胞产生化学性刺激,致使导管周围组织纤维化[4]。中医认为,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相当于中医学粉刺性乳痈,多由肝郁气滞、营气不从、气血瘀滞结块所致;肝气郁久化热, 蒸酿肉腐而为脓肿;肝郁日久化火, 迫血妄行而致乳头溢血。故该疾病治以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由于其病变局限,全身治疗效果欠佳[5],易形成浆细胞性乳腺炎。因此,本研究采用局部乳管内注射庆大霉素灌注冲洗,结合平消胶囊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乳管镜是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6],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多以乳头溢液为初始表现,在乳管镜下显示导管扩张,大量白色分泌物呈絮状、片状或团块状附着于导管壁上; 其他导管炎症管壁粗糙,管腔形态不规则,失去弹性结构,部分导管增宽,形态多样[2]。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细菌感染一般为继发[4],庆大霉素属于杀菌性抗生素,可防止继发感染。本研究结合庆大霉素抗炎杀菌的作用,灌注冲洗扩张的乳腺导管,使分泌物减少,导管扩张及炎症减轻。平消胶囊主要由郁金、马钱子粉、仙鹤草、五灵脂、白矾、硝石、干漆(制)、枳壳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等功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庆大霉素灌注冲洗乳管联合平消胶囊口服对症治疗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39-141.

[2] 蒋宏传. 乳管镜下乳管内病变图谱[M].香港: 香港医药出版社,2003:20-21.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6-47.

[4] 盖晓东,张凯,陈少杰,等.乳腺导管扩张症72例细菌学研究[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4,17(4):271-273.

[5] 张宏,张晨芳,康慧鑫,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超声观察[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16(4):315-316.

[6] 张超,蒋宏传,李杰. 纤维乳腺导管内镜辅助诊治乳头溢液632例报告[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36-38.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3-03

张利红(1978-),女,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针灸临床。

R246.6

A

1673-2197(2015)12-0082-01

10.11954/ytctyy.201512039

猜你喜欢

溢液电针血瘀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话说血瘀证
乳头溢液啥情况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乳头溢液小心这几种乳房疾病
绝经后乳头溢液为哪般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