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中医院校构建《医患沟通学》课程探索

2015-12-10洪艳丽杨飞鹏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医患人文医学

洪艳丽,吴 飞,刘 军,杨飞鹏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46;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210029)



高等中医院校构建《医患沟通学》课程探索

洪艳丽1,吴 飞1,刘 军2,杨飞鹏2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46;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210029)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医患沟通学》课程建设对于优化中医药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等中医院校开设《医患沟通学》课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了解医患关系的特点,掌握沟通原理和技能,熟悉中医学各专科医患沟通的特色与经验要点,树立中医人文精神。重建医患关系的基础构架,最终产生全新的医学实践活动。

医患沟通学;高等中医院校;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水平直接体现高校的教学质量,关乎人才培养。然而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总体规划,涉及教育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手段、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教师队伍建设以及高校管理水平等多个环节[1]。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保证,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标志。随着世界范围内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我国医患纠纷的逐年上升,增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意识和能力,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推进高等中医院校《医患沟通学》课程建设,对于优化中医药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医患沟通学》课程建设为例,对其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

1 《医患沟通学》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医生的诊疗行为从“关注疾病”逐渐转向“关注病人”,诊疗模式从“治疗形态性躯体疾病”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治疗”。国际医学教育学会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界定医患沟通能力是高等医学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当前我国医患关系日益恶化,矛盾日趋严重,不利于医生的从业和诊疗。在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诸多因素中,不可忽视的是医生与患者之间信任的缺失。医患沟通是解决信任危机的关键。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符合医学的人文性与社会性,符合医学模式与医学教育模式转变的需要。

2 《医患沟通学》课程建设的目标与内涵

《医患沟通学》以人类的共性与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研究影响诊疗疾病和医患关系的诸多因素,探索如何以沟通医患双方相关信息来优化诊疗疾病、改善医患关系,研究如何将心理和社会因素转化为积极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推进现代医学诊治疾病和维护健康[2]。高等中医院校《医患沟通学》课程建设的目标是通过理论讲授与临床实践,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医患沟通的基本理念和原理,掌握沟通原则和技能,熟悉中医学各专科医患沟通的特色与经验要点,树立中医人文精神。力求从“医患沟通”途径,将中医人文知识与临床医疗实践融合,重建医患关系的基础构架,最终产生全新的医学实践活动。

课程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课程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医学教育规律,与高校人才培养、专业培养的目标契合,帮助学生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观念,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课程内容以医学人文精神为主线,融合专科知识和社会学科相关理论,突出重点和难点,把握相关课程间的衔接。课程教学方法多样化,强调实践教学的体系化和资源的结构整合,既把握理论内涵与精神,又重视实践教学和启发式教育。重视教材建设,应在临床基础上,突出中医诊疗特色,充分体现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组建由人文教师、临床教师及医院管理人员组成的主干教学队伍,符合本课程知识体系,有利于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构建课程质控与评价体系,合理、科学、全面评价教学质量,能激发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学水平。

3 我校《医患沟学通学》课程建设的探索

目前,部分高等中医院校开展了《医患沟通学》课程,但主要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式课堂模式,造成了重技能轻文化、重理论轻实践、重成绩轻能力的教学弊端。我校积极进行《医患沟通学》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思路如下。

3.1 明确课程目标定位

《医患沟通学》课程将中医临床医疗实践与人文理论知识密切融合起来,提出“传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水平、培养人文精神和能力”三个重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认知与感知结合,更注重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我校作为教学研究性大学培养研究型、复合型中医高级人才和拔尖创新性中医人才的目标一致,且符合我校多年研究探索形成的“衷中参西,脑手结合,紧贴临床,注重人文”的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理念[3]。

3.2 强化教师团队建设

精良的师资队伍是高校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我校《医患沟通学》课程建设中将师资队伍建设提到极其重要的位置,组建由人文教师、临床教师及医院管理人员组成的教师队伍,符合医学的人文性与经验性,同时教学相长,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形成良性循环。

3.3 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该课程研究中医学与现代医患关系的客观实际和变化规律,强调人文社会科学与中医学专业知识的合理衔接与渗透[2]。课程内容由三部分组成:①医患沟通学的基础理论,由中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中涉及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②沟通的原理、方法和技巧;③专科医患沟通的特点和经验。

3.4 深化中医教材建设

在现有全国第一部医患沟通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组织编写适合中医学教育特色的教材,跨学科综合性地探究中医学对医生态度与医患沟通问题的认识、中医医患关系特点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医患沟通,并在临床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3.5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4]

医患沟通学涉及多学科,实践性和经验性均较强,在课堂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讨论式教学,突出强调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就重要问题和典型案例开展小组讨论,加强师生互动,多方面、多角度探讨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增强临床运用能力。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如课堂情景模拟、临床实践训练等。课堂情景模拟由教师拿出典型案例,学生扮演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医患沟通,再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帮助学生体会双方沟通目的和内容的不同,掌握沟通的方式与技巧。临床实践训练则由学生直接与临床患者进行沟通,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

3.6 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4]

强化综合考核,摆脱单一理论考核模式,采用课外作业、课堂讨论、实践活动考评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考核模式。考核的重点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际沟通中的知识运用。

[1] 刘刚华.论高等教育的课程建设[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10-14.

[2] 王锦帆,季晓辉,王心如.构建“医患沟通学”的思考与探索[J].医学与哲学,2006,27(19): 48-49.

[3] 黄桂成,金桂兰.国家级中医临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J].临床医学工程, 2012,19(11):2061-2063.

[4] 吴飞,洪艳丽,刘军,等.关于高等中医院校医患沟通课程建设的思考[J].江苏中医药, 2013(12):63-64.

[5] 彭丽.医学生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1:5.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1-23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B-b/2013/01/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LCJG/A/1207)

洪艳丽(1981-),女,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殖医学障碍疾病。

G642

A

1673-2197(2015)12-0140-01

10.11954/ytctyy.201512076

猜你喜欢

医患人文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