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德精神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2015-04-24耿瑞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耿瑞

摘 要:医学生是医生的后备军,弘扬医德精神,培养医学生的良好品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医德精神视域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探索的新路径,对于优秀医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医德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91-02

医学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医生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医生的职业关乎着身家性命,职业责任感的培养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方面[1]。“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是医学院校学生的誓言,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个人品德素质如何决定着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精湛的医技,更要有良好的品质。医学院校在承担着医学教育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医学生医德的培养,医德培养是医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医德现状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科学的特殊专业学科,医生是这一学科的主体参与人,医生的职业和地位被全社会、全人类推崇,正如爱默生所说“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备受崇拜”。医生的职业关乎着身家性命,同时医生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近年来,医疗纠纷、医德败坏现象频繁出现,使得医生在社会上名誉和地位大打折扣。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326家医院医疗纠纷中,属于技术事故的不到30%,而大部分原因与医生的服务态度有关[2]。据另一项对在校部分医学生的调查报告中,发放的500份问卷当中,“认为医生可以收红包的医学生有88人,占17.6%,还有11.2%的医学生对收受红包的性质分不清楚”。再次,针对目前医生收受医药公司回扣的现象,医生收受回扣是否违反医德的问题进行调查:“认为医生可以收受医药公司回扣的有120人,占24.0%”。这种缺乏医德的行为已经影响了医生的声誉,并且医生收受红包的行为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在校医学生。医德医风滑坡,背离了医生的职业道德,“医德”现状令人担忧[3]。

调查问卷中对于“医生收受红包、医药公司的回扣”,表明了部分医学生的态度和认识上的不足,医疗纠纷中属于技术事故的不到3%,而大部分原因却出现在医生的服务态度上。可以看出,医学生的思想、素质、态度决定着未来,即使再高尚的医技,缺少医德,也会做不好医生,更无法完成医学事业的重任,优良的品德是成为医生必备素质,因此,医德是医学生素质的必备诉求。

二、弘扬医德精神的现实意义

医德在医生的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良好的职业道德伴随着医者终身,是成为优秀医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在《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一书中明确规定了本科医学生要以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作为医疗实践的核心,是实现“树立新的医学观念,全面认识医学与社会,培植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的培养目标。

新时期,医学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重新审视医德教育,重新回到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模式上来,从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根本出发,是解决医学生现在以及将来所要面对的,也为将来从医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为此“大力弘扬医德,将医德教育贯穿并渗透于医学生学习和实习实践始终,促使医学生在走出校门、走向医疗卫生工作第一线时,能自觉加强职业修炼,在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廉洁自律地服务公众和社会”[4]。

医学生作为医生的后备军,将来走向医生的岗位为社会服务,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时,既要注重医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对医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以社会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高尚理想道德观念,实现个人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也是符合国际教育组织的培养目标的需要。

三、确立“大医精诚”思政教育指导思想

医德伴随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传承至今。古代中国的《伤寒杂病论》序言、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的《誓言》等都有着对医德方面精辟的论述,特别是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一书中,“大医精诚”崇高思想的医德对后人影响至深[5]。文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诠释了孙思邈的医德思想,视为我国医德医学史上理论精髓。对从医者来说,“高尚的医德”是必备的素养和品质,是从医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把病人当作“至亲”,视患者为“衣食父母”,把解除病人的痛苦作为自己的职责,其他则“无欲无求”,对待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普同一等”,并“一心赴救”,“不慕名利”,无不体现高尚的医德精神。

为此,古往今来,医德贯穿于从医事业的始终,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医学史永恒的主题,是从医者的灵魂,伴随着医学命脉传承至今,是医生和医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医疗机构规范了从医者的医德精神:“就是救死扶伤,精益求精,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有的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安危的精神”。这种医德精神是从医者最高的思想境界,而非同一般的思想道德,是道德情感的升华,是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医德思想理论的精髓。孙思邈的医德精神是我国医学史上最经典的医德思想理论,遵从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医德思想,主要是遵从“至精至诚”的医德精神,也是当今医学生思想所要追求的最高标准,这种精神对解决当今医德现状具有现实意义。

四、医德精神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性,在于用医德教育统领医学教育理念,以医德精神为突破口,大力弘扬医德精神,应遵从于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的医德指导思想,探究在医德精神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手段。

(一)弘扬医德精神对教育者的要求

首先是加强和提高教育者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医德精神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提高教育者素质,成为引领医德精神的典范。高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实现全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学习系统而全面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伦理道德观念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打铁还得自身硬”,自己首先做到“精”和“诚”,率先成为“领军人”引领医德教育风范,成为弘扬医德精神、崇尚医德精神的一面旗帜。

2.改善教育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培养医德精神。教育者改善教育教学手段,脱离以往课堂单一的灌输模式,走入医学生实际生活,根据大学生特点,以大学生为主体,关注大学生心理活动所需,以大学生感兴趣的人和物,采取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方式,用最贴近大学生语言,潜移默化中渗透着做人、做事的“至精至诚”的医德精神。

3.创新教育教学载体,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医德精

神。高校教育应顺应新时代需要,探索教育教学模式新方法,运用网络传播医德精神,建设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网络语言、网络工具,在网络中以平等身份与医学生交流,以弘扬医德精神,崇尚医德精神为主旋律,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特点,借助文字、图片、声像多媒体手段技术等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道德观,及时有效地解决医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

(二)弘扬医德精神对医学生的要求

弘扬医德精神,崇尚医德精神,以医德精神为核心,在医术上“至精”,在医德上“至诚”,是医学生最高的思想境界,是成为大医精诚者的必备。弘扬医德精神,对医学生的要求做到“三个统一”。

1.医学生要做到精与诚的统一。弘扬医德精神,应遵从于“大医精诚”之精神,既要有精湛的技术,又要有高尚的医德。在素质培养上以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为核心,以“大医”为目标,必须具备“精”、“诚”之素质,医学生在学习上对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做到“精益求精”;在个人品行上注重医学生品德修养,能够达到“用心真诚”“诚实可信”“诚心诚意”,才能成为优秀医生,优秀医生的必备素质是“精”与“诚”的统一。而优良的品质尤为重要,因为内在品德是一切从医的出发点。

2.实现医学生内化与外在行为的统一。从人文教育理念上培养医学生,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施以仁爱之心,医乃仁术,设身处地站在病人的角度着想,千方百计去解救病痛之苦,把病人当作“至亲”,视病人为“衣食父母”,从爱的角度去关心、体贴病人,用心真诚,内化“仁爱之心”。当进入临床见习、实习阶段时,亲自接触病患亲临疗伤,感同身受,以其“至精至诚”之医德精神,帮患者战胜病魔,把内化的“仁爱之心”,进而转化为“外在行动表现”的统一。

3.医学生应做到思想净化与外在表象的统一。弘扬医德精神以治病救人为目的,医学生的内心世界应是“思想纯净,知我内省”,外在表象为“气度宽宏,堂堂正正”。在行医作堂时表现为:目不旁视而庄重。在诊察疾病时专心致志,一丝不苟。这样要求医学生的思想必须高度净化,才能真正做到专心致志看病,不为杂念、环境所动,把病人痛苦视为己所痛,医学生思想净化与外在表象的统一,是医学生将来实现治病救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何学军,何志勤.在医德实习中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4).

[2]曾翠.刍议医德迷失与重塑[J].医学与哲学,2011,(8).

[3]肖丹.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4).

[4]刘晓滇.弘扬医德从医教源头筑就廉洁行医的堤坝[J].中国当代医药,2012,(4).

[5]张印生,韩学杰.孙思邈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