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植入PEEK PREVAIL系统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颈椎病
2015-04-24史继德周赋王景耿喜林张谦张海鸿
史继德,周赋,王景,耿喜林,张谦,张海鸿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甘肃兰州 730030)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退行性颈椎病,手术是其治疗的一种措施,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dusion,ACDF)是传统手术,可以直接去除前方结构对脊髓与神经根的压迫,缓解临床症状,但术中出血量较大,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严重,远期疗效有限[1]。PEEK PREVAIL是一种具备支撑、融合与固定功能为一体式的新型颈椎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在改善颈椎曲度指数与颈椎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作用[2]。本研究对我院骨科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7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分别实施前路植入PEEK PREVAIL系统术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手术指标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a)患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CT三维重建、X线片及MRI检查明确诊断;b)患者年龄18~70岁;c)至少接受正规保守治疗6周以上未见好转,脊髓受压迫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d)均为单节段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e)术前均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a)合并糖尿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患者;b)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脊柱骨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c)术后未能接受随访观察、手术资料等不完整的患者。
选取本院收治的67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EEK PREVAIL系统组35例及传统组32例。PEEK PREVAIL系统组患者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4.67 ±12.79)岁,平均病程(14.4 ±8.5)个月。其中脊髓型20例,神经根型15例。手术节段:C3~42 例,C4~517 例,C5~612 例,C6~74 例。传统组患者32 例,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6.72±11.96)岁,平均病程(12.8±9.7)个月。其中脊髓型21 例,神经根型11 例。手术节段:C3~41 例,C4~515 例,C5~611例,C6~7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颈椎病分型及手术节段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全麻后保持仰卧位,选择颈前右侧斜行切口,按照常规入路充分暴露伤椎。使用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撑开器撑开相邻椎体,将病变间隙椎间盘切除,使用磨钻修整上椎体下缘和下椎体的上缘呈斜面,使之与试模和假体的边缘相适合。同时,将后纵韧带切开进行充分减压至硬脊膜,把伤椎间隙上下软骨终板进行彻底刮除,保留其骨性终板,直至新鲜血液渗出。PEEK PREVAIL系统组患者选择合适的PEEK PREVAIL系统(Medtronic美国)并填塞自体碎骨,于椎间隙内置入假体,在C型臂X线机下透视假体与螺钉位置良好后,通过导向器钻孔置入2枚ZEPHIR螺钉。传统组患者选择合适cage填塞自体碎骨植入椎间隙,再选择合适钛板固定上下椎体。C型臂X线机确认满意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实施防感染、激素、脱水以及神经营养等治疗措施。术后48~72 h拔除引流管,7~10 d拆线。早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项背肌功能锻炼,不全瘫患者卧床休息3个月后佩戴支具扶拐下床活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查阅两组患者的手术记录、病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日本矫形外科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部及上肢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的变化差异;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Odom功能评价;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颈椎融合率。
Odom功能评价标准[3]:术后6个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级,优:手术后患者较治疗前症状、体征完全缓解,能够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或工作;良: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极大的缓解,虽然残留部分症状,但是基本上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一般工作;可:经过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但是仍然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严重;差: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加重;优良率=(优+良)/本组样本量×100%。颈椎融合的判断[4]:颈椎给予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植骨与椎体界面间无透亮带,融合区无骨坏死,融合节段有骨小梁生长。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统计分析在SPSS 17.0统计软件中进行。计量资料以(±s)表示,PEEK PREVAIL系统组和传统组的手术指标、JOA、NDI、VAS评分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Odom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指标比较 PEEK PREVAIL系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s)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NDI、VAS评分变化情况PEEK PREVAIL系统组与传统组患者的手术前后JOA、NDI、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JOA、NDI、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2~3。
2.3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Odom功能评估 PEEK PREVAIL系统组患者的Odom优良率为91.43%,低于传统组患者的93.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比较 PEEK PREVAIL系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低于传统组患者的46.8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5 两组患者融合率比较 PEEK PREVAIL系统组椎间高度维持较好,术后6个月融合率达到100%,且术后X线片比较椎间高度无丢失,螺钉无松动,椎间融合系统位置无改变。传统组1例由于内固定松动在6个月随访未融合外,其余均达到骨性融合,其融合率为96.9%,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JOA、NDI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JOA、NDI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Odom功能评价(例/%)
表5 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比较
2.6 典型病例 47岁男性患者,主因“四肢乏力麻木伴行走不稳2年”入院。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诊断为C5~6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PEEK PREVAIL系统手术治疗,术前JOA评分为9.5分,NDI指数为50分,VAS评分上肢为5分,VAS评分颈部为5分。术后半年复查患者恢复良好,其中JOA评分为1分,NDI指数为30分,VAS评分上肢为1分,VAS评分颈部为1分。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3。
3 讨 论
颈椎病也被称为颈椎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退行性颈椎病,由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导致颈椎脊髓、神经压迫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病症[5]。患者会出现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吞咽困难等临床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6]。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等颈椎退行性病变的常规手术。ACDF术式能够在直视下直接减压,对脊髓的干扰小,预防继发性损伤,利于脊髓与神经功能在正常生理环境下恢复。但在解除受压物后,植入融合器或钛网后,病变节段的稳定性较差,极易出现硬脊膜撕裂、吞咽不适、声音嘶哑、供骨区不适等并发症。ACDF术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颈椎的活动度产生限制,改变颈椎旋转运动轴线,增加邻近颈椎节段负荷,加重颈椎退变[6]。故此,本研究选择新型的手术方式即颈椎前路植入PEEK PREVAIL系统术进行治疗,以提高其临床疗效。
图1 术前MRI检查示C5~6脊髓型颈椎病
图2 术后即刻颈椎正位X线片
图3 术后即刻颈椎侧位X线片
PEEK PREVAIL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简称为PEEK PREVAIL系统,是新近出现的新型零切迹一体式固定装置,可以固定于减压后的椎间隙内,无需暴露椎体,降低前方软组织干扰,提供坚强稳定性,减少器械并发症[7]。术中无需剥离颈前组织,彻底清除髓核组织与椎体增生骨赘时应保障病变椎间隙邻近椎终板的完整性,预防假体移位,减少钛板放置时对椎体前方软组织的处理与牵拉,减轻食管气管牵拉[8]。在椎间隙置入内置物时不会突出椎体前缘,避免钛板上下端对邻近节段椎间盘造成影响,减少了对患者食管刺激,减轻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9]。PEEK PREVAIL系统术的椎间融合器是由高纯度医用聚醚醚酮材料制成,其弹性与人体骨相似,且会产生微动,减轻应力遮挡,促进骨愈合[10];且只有2枚ZEPHIR螺钉朝向椎体前方便于植入,其工字形设计强化了螺钉的接触面,镍钛诺金属丝锁定螺钉省事有效,由于固定螺钉和融合器一体设计,减轻融合器下沉,避免椎间隙塌陷[11]。PEEK PREVAIL系统术具有良好的结构性支撑与界面稳定性,能够对脊髓与神经根进行充分减压,准确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与椎间高度,增强病变节段的稳定性[12]。本研究中,PEEK PREVAIL系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JOA、NDI、VAS评分与术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这说明,PEEK PREVAIL系统术的手术指标优于传统术式,且能够减轻患者的机体疼痛,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伤椎高度,重建脊柱生理曲度,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早期恢复。本研究还发现,PEEK PREVAIL系统组患者的Odom优良率与传统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术后6个月两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 PREVAIL系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传统组患者。这表明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应用前路植入PEEK PREVAIL系统术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PEEK PREVAIL系统术采用独特的螺钉与椎间融合器一体化设计,具有安全、快捷、颈椎稳定良好、骨性融合效果满意的特点,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的报道相一致[13]。
综上所述,颈椎前路植入PEEK PREVAIL系统手术较传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且手术效果基本相当,值得临床应用。
[1] 王伟炎,刘海鹰,王波,等.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2013,8(9):1271-1273.
[2] 吴忠伟,盛孝永,何登伟,等.ZERO-P钛板在颈前路手术治疗单间隙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11):1667-1669.
[3] 王刚,吴涛,黄鑫鹏,等.Zero-P椎间融合器颈椎前路置入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优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1):4980-4985.
[4] 王治栋,朱若夫,杨惠林,等.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5):440-444.
[5] 胡迪,王少飞,晁建虎,等.2种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1):25.
[6] Seng C,Tow BPB,Siddiqui MA,et al.Surgically treated cervical myelopathy:a functional outcome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multilevel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fusion with instrumentation and posterior laminoplasty[J].The Spine Journal,2013,13(7):723-731.
[7] 王治栋,朱若夫,杨惠林,等.前路减压 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 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5):440-444.
[8] Costa F,Cardia A,Ortolina A,et al.Treatment of spondylotic cervical myelopathy: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with a modular plate-cage system(PCB)in the singlelevel and multilevel cervical myelopathy[J].Neurosurgery Quarterly,2012,22(2):88-93.
[9] 缪锦浩,匡勇,陈德玉,等.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6):536-540.
[10] 刘俊良,镇万新,高国勇,等.前路减压联合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5(1):15.
[11] 刘才俊,吴增晖,张奎渤,等.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 Zero-P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2,4(3):178-183.
[12] 周文钰,顾洪生,王大平,等.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钢板内固定术与融合 Zero-p植入的临床对照研究[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4,14(4):433-437.
[13] 黄吉军,杨建东,陶玉平,等.颈椎 Zero-P植入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对照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4):28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