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对外汉语教材《语言自迩集》语体研究

2015-04-23宋婧婧

关键词:书面语语体语篇

宋婧婧

(厦门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361024)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

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Hymes 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合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和可操作性[1],这要求交际者能根据具体语境中使用适当的语体形式。然而对外汉语教材的语体研究仍存在不足:从数量上看,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文献数据中,研究词汇、语法与语体的论文比例约为9∶ 15∶ 1(原比值为2,113 篇:3,500篇:206 篇)[2];从深度看现有研究以概括性、经验性及建议性的为主,有深度的拓展研究不足;从范围上看研究以书面语为主,口语研究不足。

在现有研究中,曾毅平指出目前对外汉语教材在不同层面均存在语体不平衡问题。[3]张莹、卞晓琼结合“五只钟”理论进行了语体的量化分析,中性成分的语值记为0,正式度高的语体成分记为+1,正式程度低的则记为-1,并逐级递增。[4][5]由表1可见,对外汉语教材语篇的语体变化幅度远低于汉语典型语篇,语体区分度不足。而教材对语体的忽视导致了学习者语感的不足。卞晓琼依照以上方法对留学生中介语书面语篇的语体值量(见表1 第三行)进行统计后发现,留学生中介语篇语体特征不明显,较之典型语篇差异更大[5]18-19。

表1 三类语篇的语体域值表

此外,我们根据《现汉汉语词典》的语体标记选择了40 个词语,分别为口语词、书面语词与通用语词。同时邀请了中国大学生与具有相应语言水平的留学生各20 名判断这些词语的语体类型,结果发现中国学生的判断结果与词典较为接近,但留学生的判断结果却与其他两者迥异,可见其语体意识有待加强。

表2 中国学生、留学生语体词判断结果表

由于对语体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留学生汉语表达常出现语体杂糅现象,我们在教学中搜集到的有如下三类:

其一,口语表达杂糅书面语表达,使表达风格不统一。如:

韩国汉语学了一年了。

其三,词语搭配的语体杂糅,即口语词与书面语词搭配出现偏误。例如下例中“考究”较为正式,应当搭配“服饰”和“妆容”,而非更口语化的“衣服”和“脸”。

*生日那天我很高兴,衣服和脸考究。

二、《语言自迩集》:开分语体教材之先河

19 世纪60 年代,英国汉学家、外交官威妥玛编写了《语言自迩集》[6]与《文件自迩集》,分别作为英国外交官的口语与书面语训练课本,首开分语体教材之先河,迄今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史方面,较少关注到其作为对外汉语教材的语体处理特色与价值。实际上,《语言自迩集》(以下简称《自迩集》)以北京话口语为教学内容,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

第一,口语与书面语的强分离性是汉语的重要特征,吕叔湘认为:“在文字的保守力量特别强烈的场合,往往会形成文字和语言脱节的现象。”[7]例如从语音上看,轻声、儿化与连读变调是口语的特征;从词汇上看,口语单音词使用频率高于书面语,且相对于书面语的“语义造词”,口语更擅长于“语音造词”;从语法上看,口语呈现出与书面语截然不同的特征,如自然口语中被字句整体频率低等。

主编威妥玛具有汉语学习者、教学者与研究者的三重身份,比之中国编者更能以旁观者的角度认识汉语、抓住特征。他认为“书面语和口语二者之间,不论属于哪一个部门,也不论是哪一种方言,都有显著差异”[6]13,因此决定将口语与书面语分而编写教材,形成了对外汉语分语体教材的发端。

第二,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先编口语教材是从学习者的需求与特点出发的结果。

一方面,从学习动机看,外交人员学习汉语以工具型动机为主,既需要学书面语处理文书,也应掌握口语以方便公务交际。另一方面,从年龄看,Penfield 和Roberts 认为10 岁(也有学者认为是12岁)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8],学习者领事馆公使均为成年人已过关键期,掌握口语尤其语音难度较大。威妥玛也提到:“书面语上的困难,总会被发现,经过不断努力总会被克服;可是……甚至比较精通于讲话都不是一般天资的成年人做得到的。”[6]13此外他还明确应当先掌握口语再转向书面语,遵循先认读再书写的学习顺序。

图1 《自迩集》系列教材图

如图1 所示,正是基于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分歧和学习者的特点,决定了分语体教材的产生。而《自迩集》为突出口语训练也采取了一系列方法,体现出鲜明的语体特色。

三、《语言自迩集》的语体处理特色

(一)寻求典型语料

口语教学不能依据书面语教学中有关语言使用的假定来进行,要符合口语使用实际,真实自然、不生硬编造,具体而言包括如下三点。

1.符合语言实际,开北京官话教科书之先河。《自迩集》之前的汉语课本大多教授南京官话或方言,而该课本却以“以帝国朝廷和政府主要官员说的通行于各大都会的北京话为标准”[6]5。这既符合当时的语言使用实际,也考虑了学习者公务方面的学习需求。

3.中外合作编写保证语言的地道规范。为保证教材语言的地道规范,众多章节如《问答章》有中国编者的参与。[6]17此外,课文内容也被口述给一位口语非常好的本地老师,由其纠正后再记录,以减少单一编者带来的语言主观性。

(二)设置多样的语境

Halliday 提出情景语境由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组成[9],《自迩集》的口语语篇具有立体而多层次的语境观。

1.语场与教材编写

语场指的是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活动。“问答章”与“谈论篇”均涵盖了丰富的社会活动。例如“问答章“第一篇《您贵处是哪儿》为相识介绍,第二篇《您纳骑的不是我们这儿的马么?》为买卖活动;“谈论篇”涵盖了语言生活、社会习俗以及历史故事等话题。

2.语旨与教材编写

语旨指交际参加者的角色关系与交际意图。《自迩集》设计对话注重符合交际双方的角色。例如第五章“谈论篇”中,对话前英译文常用[长者]、[少年]等标明说话者的身份。如:

[长者]我听见说你如今学满洲书呢么?很好。满州话是咱们头一宗儿要紧的事情,就像汉人们,各处儿各处儿的乡谈一个样儿,不会使得么?

茶道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使人们对基督教徒的形象认识也有所改变。“我们让信众知道,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信仰方式,并不单调,不是只能读圣经、做祷告,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很丰富多彩的。”

[少年]可不是么?我念了十几年的汉书,至今还摸不着一点儿头绪呢!若再不念满洲书,不学翻译,两下里都耽误咯。因为这么着,我一则来瞧瞧兄台,二则还有奉求的事情呢。只是怪难开口的。[6]214

3.语式与教材编写

语式指交际的媒介、渠道以及功能等。从媒介上看,作者明确了教材的口语特征;从功能上看,《自迩集》作为口语课本注重引发学习者的兴趣,难度逐级加大。

(三)口语训练落实到教材的各个环节

1.汉字部首的语体区分

对汉字部首进行语体区分为威妥玛所创。课本的第二章将部首分为“口语的”、“古典的”和“已废弃不用的”三类。(1)“口语的”指那些在谈话时还经常当词用的,如:一二人入八刀女自等。此部首构字能力强,具有口语或者通用语体性质。(2)“古典的”指谈话中已不常见,但见于书本或著作中的那些,如:乙几匕夕弋无。具有书面语体特征。(3)“已废弃不用的”是指那些除了作部首索引外已弃置不用的,如:丨丶亅儿。这一类不可成字组词,只作为部首。

现今学界对汉字及部首的语体研究仍然少见。实际上,不少部首本身可成字,作为词或语素的汉字就具备了一定的语体色彩,如《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10]前10 位高频媒体用字大多是书口通用字,如“的”、“一”;而仅出现一次的低频汉字如“祚”、“葄”则语体色彩鲜明,多为古语或方言字。

表3 《2013 年媒体用字总表》高低频字的语体类型

2.生词的语体注释

课本常在注释中注明词汇的语体特征,如:

婿(hsü4),女儿的丈夫;口语里总是说“女婿nühsü”,不过,跟女方父母说起他的时候,要称之为“令婿ling hsü”;婿是“壻”的异体字。[6]272

对词语的用法也常进行语体辨析,如:

致(chih4),这是个多义词;书面上,最普遍的是“使发生(to cause)”,这项词义在口语中存在于“以致(i chih)”这个组合中,靠什么而引起什么样的结果;引申为结果,理由;但在这里指形态,或外貌。[6]276

此外,编者注意到介于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通用语词,第二章“索引”部分所收词语是独立自主的词,既用于口语,也用于书面语。

(四)体现语篇的趣味性

语言学习教材应当具有趣味性。《自迩集》注重口语语篇的趣味性,该书第一版采集的短语被讥讽为“公使馆汉语”,曾经有一个让人吃不消的话题,第二版则进行了修订,改为一间餐馆里两个朋友之间的对话,因为这“毫无疑问是个更有趣味的话题”。此外,课文融合了口语语篇的多种表现形式,包括对话、问答、戏剧及故事等,能增强学习者的兴趣。

四、《语言自迩集》对当代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

(一)结合语料库语言学成果,以真实语料为编写基础

Michael McCarthy 认为口语教学只有通过分析真实语料始能对会话具有的特殊词汇——语法进行描写。[11]比之威妥玛时代,现今的教材编写具有更为优良的基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不仅为教材编写提供了真实语料,还能借助频率统计区分项目的常用度。当原始语料与学生水平、教学要求并不相符时,可采取调整语体或改变语体属性等处理方式,就如《自迩集》改编《西厢记》一样。

(二)合理安排语体习得顺序

现有教材在语体上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其一按照课型编写分语体教材,书面语课程如汉字、阅读与写作,而口语课程如口语、听力;其二是编写听说读写全方位的综合教材。无论采用何种编写形式均要从实际出发,如图1 所示,一般情况下可先教授中性的书、口通用语体,再逐步向两端推移,曾毅平认为语体呈现应是螺旋式的,在推进过程中需要体现重复率[3]36-44。

图2 教材的语体分布形式

(三)具备多层次、立体的语境观

编写课文时应立足于语言学理论,具备多层次、立体的语境观,综合考虑交际的场合、交际方的关系以及交际的渠道等问题,合理设计课文与练习中的语境,使之符合语言规范与社会规约。

(四)注重词汇的语体注释

1.生词后作语体标记。《现代汉语词典》[12](以下简称《现汉》)有系统的〈口〉、〈书〉语体标记,但现有教材一般无此类标记,可考虑增加。

2.近义词的语体辨析。例如在注释中可专门设置“词语辨析”栏目,辨析的内容既包括传统的语义与句法功能,也包括词汇的语体差异。

(五)培养学生的语体互换能力

1.课文:口语教材课文以对话为主,但却不应囿于口语。可考虑在口语课文后增加一篇同样内容的书面语短文,形成语体对比。例如《发展汉语》初级口语课文就分为“对话”、“短文”两部分。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书面语体复述对话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语体转换能力。

2.练习:可设计语体转写与替换的课后练习,中高级阶段还可根据课文主题设计演讲、辩论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灵活的语体转换能力。

(六)注重口语语篇的多种表现形式

现今的口语教材基本以对话为主,但实际生活的口语形式多样,如演说、讲故事、自我介绍以及辩论等,甚至还可适当改编口语作品如相声、小品等,以增强课文的趣味性。

五、余论

当代对外汉语教材的语体问题有其成因:一方面,教材编者的汉语多为母语,基于自然习得的语感,不易意识到语体问题对学生造成的困扰;另一方面,现有研究对口语关注不足,对口语的特征描写有限,限制了口语教材编撰。

口语具有不同于书面语的特征,以词汇为例:第一,口语词在语音上呈现出轻声、儿化多的特征,我们统计了《现汉》单、双音节口语词,其中轻声词汇233 条,占比33.57%;儿化词汇227 条,占比32.71%。第二,口语有其特殊的词缀,《现汉》带“子”、“儿”、“头”的口语词分别为69 条、147 条、18 条。第三,口语词的语素构成呈现出语体风格内部统一的特点。以“妈”和“母”两个语素看,在《现汉》中“妈”具有口语标记,“母”更偏向于书面语,与其组合的语素“干”(口语)、“义”(书面语)只能说“干妈”、“义母”,反之则是错误的,呈现出强烈的语体匹配性。

但现有口语词的研究与应用却较为匮乏。《现汉》收录书面语词5,515 条,而口语词仅991 条,约为书面语词的1/5①《现汉》第6 版的口标记与书标记词语均为人工查找所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将新旧HSK 词汇大纲[13][14]与《现汉》口语词进行关联、人工排除②主要排除词形相同,但词性、语义不同的部分。,可得旧大纲收录的口语词约为132 条、新大纲84 条,仅分别占词语总数的1.50%与1.68%,数量有限(见表4)。

表4 新旧HSK 词汇大纲口语词分布情况表

当今,“对外汉语教学”已逐步转型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主体对象已转向海外,然而海外学习者缺乏汉语环境,更不易培养语感。对外汉语教材作为“三教”问题之一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人士应当以经典教材为鉴,结合相关研究成果,编写符合汉语特点、具有鲜明语体特色的优秀教材。

[1]HYMES 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In Pride,J.B.;Holmes,J.(eds.)Sociolinguistics:selected readings.Harmondsworth:Penguin,1972:284-286.

[2]韩莹.中高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中书面语体情况考察与分析[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8:12.

[3]曾毅平.语体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修辞学习,2009(5):36-44.

[4]张莹.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中高级听力教学模式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37-40.

[5]卞晓琼.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语体分布情况的考察[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6]〔英〕威妥玛.语言自迩集——19 世纪中期的北京话[M].张卫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吕叔湘.吕叔湘文集:第五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12.

[8]Penfield W,Roberts L..Speech and Brain Mechanisms[M].New York:Atheneum Press,1959:255.

[9]Halliday,M.A.K.&R.Hasan.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Deakin: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12.

[10]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2013 年媒体用字总表[R]∥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3).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11]Micheal McCarthy.Spoken Language&Applied Linguistics[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06:47.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3]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4]孔子学院总部.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1-6)[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猜你喜欢

书面语语体语篇
语文课重点教的是书面语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特征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