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新型二茂铁甲酰胺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
2015-04-23邓秀琴葛春华
邓秀琴,葛春华
(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化学工程系,辽宁抚顺 113001;2.辽宁大学化学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
由于二茂铁衍生物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和独特的化学性质,在有机合成、生物医药和电化学及光化学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电化学及光化学功能材料方面,利用二茂铁基团的可逆氧化还原特性,有望通过可逆的电化学来控制其衍生物的光化学特性,实现氧化还原开关效应。这类氧化还原开关材料在电致变色、光电记忆和光通信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1-3]。
已知二茂铁甲酸(1)与三氯化磷或三氯氧磷反应生成二茂铁羧酰氯(2);2与胺反应生成酰胺[4]。基于这一思路,本文以1为原料,经氯代和酰胺化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型的二茂铁甲酰胺衍生物——N-苯基二茂铁甲酰胺(4a)和N-4-甲苯基二茂铁甲酰胺(4b)(Scheme 1),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4a和4b的电化学性质。
Scheme 1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WRS-1B型数字熔点仪(温度未校正);Varian Mercury 300型超导核磁共振仪(DMSO-d6为溶剂,TMS为内标);Perkin Elmer Specture One IR型红外光谱仪(KBr压片);Quattro microTM A4I型液质联用仪;BAS100W型电化学工作站(自制电化学池)。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前按常规方法纯化。
1.2 4合成(以4a为例)
在反应瓶中加入1 0.87 g(3.8 mmol)和二氯甲烷 100 mL,搅拌下缓慢加入 PCl50.80 g(3.8 mmol),加毕,于25℃反应4 h(由黄色逐渐变成深红色)。减压蒸出二氯甲烷,残余物用50 mL石油醚提取得溶液A。
在反应瓶中加入苯胺(3a)0.36 g(3.8 mmol)和二氯甲烷10 mL,搅拌使其溶解;于0℃ ~5℃依次缓慢滴入溶液A和三乙胺10 mL,滴毕,反应4 h(析出黄色沉淀)。过滤,滤饼干燥后经硅胶柱层析[洗脱剂:A=V(石油醚)∶V(乙酸乙酯)=1∶1]纯化得黄色固体4a 0.58 g。
用类似方法合成4b(A=1∶2)。
4a:黄色固体,收率50.2%,m.p.168 ℃ ~170℃;1H NMR δ:4.21(s,2H,FcH),4.44(d,J=4.8 Hz,2H,FcH),4.99(s,2H,FcH),7.15(d,J=7.8 Hz,2H,ArH),7.56(s,2H,ArH),9.36(s,H,NH);IR ν:3 292,1 641,1 594,1 498,750,693,497 cm-1;MS m/z:306{[M+H]+,100%}。
4b:黄色条状晶体,收率62.2%,m.p.212 ℃ ~213 ℃;1H NMR δ:2.50(m,3H,CH3),4.21(s,2H,FcH),4.44(d,J=1.8 Hz,2H,FcH),4.99(s,2H,FcH),7.15(d,J=8.1 Hz,2H,ArH),7.56(s,2H,ArH),9.36(s,H,NH);IR ν:3 442,3 260,1 640,1 595,805,514,483 cm-1;MS m/z:320{[M+H]+,100%}。
1.3 电化学性质测试
采用三电极体系:用 Pt丝做对电极,Hg/Hg2Cl2为参比电极,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6]。将工作电极用抛光粉(三氧化二铝)进行抛光处理,用超纯水将工作电极清洗干净,于(20±2)℃进行测试。
以乙腈(色谱纯)为溶剂,配制样品溶液(c 1 mmol·L-1),加入 0.2 mol·L-1高氯酸四丁基胺的溶液作为电解质,搅拌使其溶解并混合均匀后对样品进行CV测试[7](测定温度25℃,扫描速度10 mV·s-1)。
2 结果与讨论
2.1 表征
4a的IR分析表明:3 292 cm-1处单峰为NH伸缩振动吸收峰,1 641 cm-1处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4a为酰胺;1 594 cm-1和1 498 cm-1处吸收峰为苯环的骨架振动;750 cm-1和693 cm-1处的吸收峰为苯环上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表明苯环为单取代;497 cm-1处的吸收峰为Fe-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4b的N-H特征吸收峰出现在3 286 cm-1处,C=O的特征吸收峰在1 640 cm-1处,表明4b为酰胺;1 595 cm-1和1514 cm-1处的吸收峰为苯环的骨架振动;805 cm-1处的吸收峰为苯环上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表明苯环为对位二取代;483 cm-1处的吸收峰为Fe-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结合1H NMR和MS分析可知,4a和4b为Scheme 1预期结构。
2.2 电化学性质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4a和4b的电化学性质,并与二茂铁和1的性质进行比较。图1为4a和4b循环伏安图。由图1可见,4a在1.2 V~-0.05 V出现了一对氧化还原峰,当正向扫描(即向电势负方向扫描)时,有还原电流产生,Epc=0.76 V处对应的最大峰电流值ipc,反向扫描时,有氧化电流产生,Epa=0.85V处对应的最大峰电流值ipa,可以看出ipc/ipa≈1,说明电极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过程。两峰电流值对应的峰电位值之差,有以下关系:ΔEp=Epa-Epc=0.09 V。
图1 4a和4b的循环伏安图Figure 1 Cyclic voltammograms of 4a and 4b
由图1还可以看出,相对于二茂铁和1(二者电化学数据为实测值,其循环伏安图略),4a的氧化还原峰发生了正移,这是由于其上连接有酰胺基吸电子基团且和苯环共轭所致。4b的氧化还原峰接近于二茂铁,说明其分子中可能没有共轭效应,所以氧化还原峰位置基本不变。
3 结论
合成了两个新型的二茂铁甲酰胺衍生物(4a和4b),并对其在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4a和4b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有可能通过电化学可逆特性来控制其衍生物的光化学特性,实现氧化还原开关效应。这类氧化还原开关材料在电致变色,光电记忆和光通讯领域具较大的应用潜能。
[1]陈维一,陆 军.新型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和表征[J].苏州大学学报,2004,20(1):68 -70.
[2]左从玉,周永红,吴杰颖,等.一种含二茂铁基的多枝状分子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4,20(9):1018 -1022.
[3]李春兰,魏传晚,王蓓,等.不对称双二茂铁脲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电子传递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2008,24(3):375 -380.
[4] 朱崇秀,乔庆东,李琪,等.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应用[J].当代化工,2013,42(2):175 -177.
[5]Darryl A Boyd,Phillip E Fanwick,Tong Ren.New diruthenium complexes formed via modification with 1,10-ferrocenedicarboxylic acid[J].Inorganica Chimica Acta,2011,370:198 -202.
[6]Cao Q Y,Zhang J F,Ren W X.Ferrocene-based novel electrochemical In3+sensor[J].Tetrahedron Letters,2011,52:4464 -4467.
[7]Wang Y H,Li G,Cheng R P,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orono containing ferrocene derivative[J].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2013,40(3):2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