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汇信息化公交候车系统设计

2015-04-23王佳丽

科技视界 2015年29期
关键词:南汇交互技术候车

王佳丽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中国 上海201399)

0 引言

南汇信息化公交候车系统设计,主要是从南汇公交候车设施的现状提出问题,并结合新城镇化建设中的发展要求及网络数据化时代带来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从新的城镇化的“以人为本”包括的两个方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出发及思考的。建设公共秩序下的“以人为本”的“智能化”、“信息化”的公交候车系统。

1)课题的研究背景

根据社会信息、科技趋势等文献查阅及南汇相关地区的公交候车系统的实地调研,发现公交候车系统与南汇地区居民的生活、出行及南汇新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等都息息相关。不健全的公交候车系统对南汇百姓改善其生活品质带来不少的影响。

2)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公交候车系统作为城市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其设计,不能仅立足于简单的公车信息导向及候车功能,更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关注市民的行为、生理、心理、情感需求出发,从广告商与政府的互惠互利的角度出发,关注公共设施的城市文化性,关注公共设施的商业价值,设计成乘客方便使用,乐于参与的公交车候车系统。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南汇地区居民对南汇乃至上海这个大都市的归属感与亲切感,更有利于加快南汇新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提升南汇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南汇在全市的综合竞争力。

3)课题的研究方法

(1)实地调研法:通过对上海中心城区及南汇地区的实地调研,分析中心城区与南汇地区(特别是边缘地区)在公交候车系统上的差别,分析两地乘客日常出行的方式、习惯及候车时所遇到的问题的差异性,关注广告在公交候车系统中的投放情况及投放效果,拍摄相关照片作为资料,提出潜在的问题及总结南汇地区公交候车系统的设计来自各方面的需求。

(2)桌面调研法:通过文献、书籍、网络、社会热点新闻,了解南汇近几年新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及目标、了解“公交优先”决策,了解“智能公交”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分析国内公交候车系统存在的现状、结合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的新观点、改善的方法等,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收集相关理论与实践依据。比较国内外优秀公交车候车系统优秀案例,分析其设计中人性化、情感化设计的元素,并学习。

4)课题研究框架

首先是从对南汇公交候车设施现有问题的提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其次是根据现实问题,提出我们所有要建立的公交候车系统是符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公交候车系统,所以需要在公交候车设施中搭建城市生活信息平台,然而要完善平台的搭建,需要交互技术的介入。

1 南汇公交候车设施现状问题和前景分析

1.1 南汇公交候车设施现状问题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开始把公交候车设施作为各城市的形象工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即使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市中心的公交候车设施已相对比较完善,但郊区的公交候车设施还并不理想,如南汇地区一些非中心地带,其相关的公交候车设施还是比较落后与不健全的。

1.1.1 基本候车设施不健全,且使用率低下

据调研发现,在市中心,乘客流量较大的地方,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属于城市形象首要展示区域,政府投入维护力度相对较大,各类公交候车设施才有可能全部得以使用。而像南汇城郊结合的非中心地区,如夜间照明、广告显示屏幕等有的安装了没有投入使用,有的装了破坏严重,甚至有些地区有的根本没有安装。

1.1.2 广告信息量少、广告回报率低下

由于受到传统媒体单项传播的局限性,像南汇公交候车亭中传统形式呈现的户外广告,只能以视觉信息充斥公共空间,但由于无法准确定位受众情况,大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大量无用的信息,而无法主动的去进一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商品信息,这样对于商品本身来说是错过了很多好的行销时机。从广告商的角度来说就是降低了广告回报率,长此以往,就出现了公交候车系统中的广告版面空白或只张贴公益广告的现象。

1.2 南汇公交候车系统设计的发展前景分析

南汇正以增强城市综合功能为原则,着力发展新城、新市镇、机场、港口、轨道交通、铁路、磁悬浮车站等重点工程建设,全方位向市区靠拢[1]。就目前南汇地区公交,已拓展到76条公交线路,1条轨交线路,而浦东新区正在规划的“公交三级”模式,南汇地区也是规划中的重要部分。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我市的公交已进入到“智能公交”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公交候车系统也将成为以数字化为主导,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公交候车系统。

1.3 交互技术在南汇信息化公交系统设计中的前景的分析

随着新城镇化的进程,以往公交候车系统中传统单项性的广告宣传带来的盲目的、缺少互动性的模式随着交互技术的到来会逐渐被淘汰,越来越多的精准互动的媒体形式会陆续出现在南汇信息化公交候车系统中。

1.4 南汇信息化公交候车系统设计的可能性分析

现有的网络科学及控制技术在智能化公交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通过车载装置可以了解到行车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及信息,通过车辆信息中心对所收到的各类信息的加工处理并通过GPRS向电子站牌发送车辆位置及其他相关(如天气预报)等内容[2]。所以,信息化公交候车系统中,车辆实时到达更新及公交信息电子显示系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基于交互技术的研究成果已在设计领域得到了运用,成为研究用户心理、用户体验及产品之间的有效桥梁[3]。目前已有的技术运用到多媒体设计、人机界面的设计方法大为普遍。所以将信息通过计算机后台处理,多媒体界面的呈现,实现乘客候车过程中的人机交互的操作模式,为公交候车系统中增添了乘客体验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如今的网络技术正符合人们日益改变的快节奏生活需求及生活观念,人们所需的信息量也更大,这也为公交候车系统中添加现代科技感极强的交互技术及多媒体操作奠定了基础。

2 南汇信息化公交候车系统设计的概念建立

南汇信息化公交候车系统是一套为了满足乘客在候车时心理上或生理上需求所产生的公共设施,且结合信息时代的特性,具有先进的交互技术及海量信息的“智能化”公共设施系统。不仅是为乘客候车提供遮风避雨的公共场所,乘客更是可以通过便捷的操作方式,在候车过程了解到各类的信息,包括公车路线、广告、政府信息等等。此外,公交候车系统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一部分,也是象征城市文化及城市精神面貌、文化特色的公共景观,因此南汇地区的公交候车系统也将成为代表南汇文化的一种意向性的东西,同时承接着上海整个城市的发展脉络及紧跟着当代科技发展的步伐,是一个既具有现代科技含量又富象征意义或意向性的景观性现代化公共设施。

南汇信息化公交候车系统设计概念的构建主要针对几个方面。

2.1 基本功能的开发

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结合候车乘客实际的客观需求,公交候车系统中包含了几部分的基本功能性的设施。

2.1.1 车辆指示牌

公交信息的指示功能是公交候车系统中最为主要的功能之一。人们在出行时通过这一功能,可以确认所处位置、索引公交线路,了解首末班车时间,合理安排出行路线及时间。这也是公交候车设施由来的初衷。

2.1.2 休息座

在公交候车系统中设置休息座位,方便年长或候车时间长的乘客休息。特别是车站之间间距较大或者车辆班次较少的地方,设立一个可以休息的座位对乘客来说非常人性化。

2.1.3 遮阳或避雨的顶棚

候车是总免不了遇到相对糟糕的天气,或炎热或下雨。设置顶棚,为乘客候车时遮阳避雨提供了方便。

2.1.4 夜间照明

夜间照明一方面为夜间乘客提供人性化帮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LED这项相对绿色环保的显示技术作为整个公交候车系统的显示装置将候车设施上的广告信息在夜间传递出去。目前在机场、机舱、火车站、巴士站、码头等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上及大型广告牌等地方,LED被普遍地采用作为平板显示器以显示各类相关讯息。

2.2 交互技术介入

2.2.1 公共交通信息系统

1)车辆到达实时更新及车辆路线查询系统

通过LED显示公交实时信息即将途径本站的公交车信息及其到站预计时间。显示屏还可以显示天气预报、广告、北京标准时间等多种服务信息,以及后续的公交车当前位置情况、乘车人数等信息。

车辆路线查询系统。通过后台处理,运用交互技术,在公交候车系统的显示屏幕上采用分级化显示公交信息。一级目录显示为各线路名称,二级目录显示为各线路车辆经过的各站点,三级目录显示为各站点周边的各类信息归类,四级目录则是进入各信息归类查询详细信息情况,各级目录之间切换只需要点击屏幕即可实现。分级化显示方便乘客需求自主选择所要了解的公交信息并降低广告商的投资成本,展现其“人性化”的一面。

2)城市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系统

开设真正服务于民的城市公交共用信息平台。这样可将公交信息服务模式从以静态信息为主的状态,转变为以实时信息为数据基础的动态信息服务[4]。使城市居民可以通过公交信息服务制订有效的出行计划,避免出现类似于“黄金周”一样拥堵的交通状况。

2.2.2 广告信息系统

公共设施的建设离不开广告的支持,恰恰是因为广告商的介入支撑着长期被边缘化的公共设施的发展。

在公交候车设施系统中置入“广告交互式体验设计”是一种按照需求精确传播和获取信息的全新模式,相对传统广告模式,这样的新形式散播的信息更准确更有效。

而对于广告商来说,都希望投入少,效益大。 “信息化”公交候车系统的广告版面是显示屏承载的,由于采用数字显示技术可以同时由多家广告商同时承租,而交互式的广告可以让候车乘客了解更多的广告信息。所以,广告商不仅降低了广告成本,潜在的收益在不经意间也增大了。

对于政府来说,公交候车系统作为城市公共设施,象征着城市的发展和文明。长期以来,城市里的公共设施无一不是成了广告的载体。其主要原因是广告商成了公共设施投资的主体,客观上弥补了市政的财政投入。因此,公交候车系统中投入的广告商越多对市政财政投入越有利。因此,在公交候车系统中增添广告信息交互系统,对政府来说是让公共设施维护系统走上良性循环道路的好事。

1)广告信息系统包含的内容

广告信息系统的内容十分广泛,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包含各个方面的广告,信息量相当大。乘客可以通过候车亭广告屏幕上的交互界面进入所感兴趣的广告种类或品牌信息。涉及面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方面:

从横向的广告种类可以分成:商品类、娱乐类、文化类、地产类、旅游类、培训类、出国类学等等,为了满足各候车人群年龄都方便使用,在后台规划交互系统时也可呈现各年龄阶段人群所需的广告类别,见图1。

图1广告信息系统主界面

从纵向的广告本身涉及的信息可以分成:动态广告画面,规格、型号、级别、功能、说明等等只要是与产品相关的都可以通过交互平台显示在人们面前。

广告信息系统就像把网站搬到了候车系统中,人们通过屏幕触碰深入了解广告,将商品进行对比,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操作方式如同公交信息系统分级式操作。屏幕分成上下部分:上半部分为广告显示屏,当没有人查询的时候显示屏中会滚动播出所有系统中的广告产品的动态广告画面;下半部分是各广告交互按钮,触碰就可进入相应广告的世界了,同时显示屏上显示该广告的内容。另外,新型交互广告,可以分成两部分:流动式广告及基本式广告,真正做到广告精准化,提高广告商的利益。所谓流动式广告,就是随时发布最新广告促销资讯;基本是式广告,则是发布相对固定的广告信息,但两者都可以让乘客主动点击了解广告内容。操作如下:

第一步进入“商品类”广告即刻显示屏上就会显示该广告;第二步点击该广告画面,即显示广告的各种纵向信息(包括活动时间、产品功能、范围、产品规格等,不一样的广告显示的纵向信息有所不同),见图2

图2广告信息系统操作过程演示

2.2.3 政府信息服务系统

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需要寻求政府的帮助,然而由于各职能部门分的比较细,老百姓未必能够准确的分清并找到相应的部门。并且,像南汇并入浦东新区后原先的办公地点都已搬迁,对于老百姓来说要找到相关部门又增加了难度。

公交候车系统中的政府服务系统主要涉及如下: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办理业务、办公地点、联系电话以及公开政务信息。主要以交互技术的方式呈现在乘客面前,让乘客在短短的候车时间就能主动了解到所要办理事务的部门信息,甚至有些问题通过该信息平台直接可以得到解决方法。这样一个平台的产生,无疑符合新城镇化下的“以人为本”,是在公共秩序下的人文关怀。

3 信息化公交候车系统在南汇地区的运用

根据实际需要,信息化公交候车系统在南汇地区可分等级进行配置。在南汇中心地区公交候车系统设备相对齐全,而人流相对少的地方,配备基本的功能性设施即可,严格遵循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另外南汇地区的公交候车系统作为南汇公共景观设施的一部分,也将成为代表南汇文化的一种意向性的东西,同时承接着上海整个城市的发展脉络及紧跟着当代科技发展的步伐,是一个既具有现代科技含量又具意向性的景观性现代化公共设施。

4 结论

本文主要从新城镇化建设及大信息时代背景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南汇公交候车系统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及重建的概念及意义。并着力于“以人为本”的出发点,以交互技术为手段,以现代化信息科技为支撑,以满足南汇居民候车时的需求目标,设计方便南汇地区居民以公交候车为核心、以获取各类信息查询为附加值、各类交通便捷对接的一体的人性化信息化公交候车系统。

[1]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南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管理[J].上海市政公路电子杂志,2009(4).

[2]智能化公交系统,百度百科[OL].

[3]张成忠,孔梅.交互设计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未来展望[J].包装工程,PACKAGINGENGINEERINGVol.32No.8,2011(4).

[4]杨兆升.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理论与方法[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南汇交互技术候车
铁路客运站候车区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
虚拟交互技术系统的优势与应用分析
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在媒体的应用和前景
从竹枝词考察近代南汇地区社会文化变迁
南汇水蜜桃[1]
精卫之殇——上海南汇东滩圈围项目监理纪实
铁路客运站候车区运用方案优化方法和模型
上海采用“南汇水蜜桃”专有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