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5-04-21高月
高月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尤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这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创设育人情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目前,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却把纸屑往地上丢,看见椅子倒地也不去扶。因此,创设各种情境,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的名人塑像、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栏目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此学习,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小学生在校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的,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是班级教室。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在课堂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树立以下观念:
1.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谓“新”,是课堂和班级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帮助学生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教师也有益。在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例子:气氛好的班级,教师教学顺,教学成果显著。其中的缘由就是师生互动的心理现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益于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对教师学生都有利。
2.尊重每一位学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只有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小学里,传统的教育教学是把所有的机会集中给少数好学生,在培养了一批好学生的同时,也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因此,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可以完成的,实验班就有这样的成功个案。其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和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应该只是一种理论讨论,而是具体的操作,不应该只是教师和颜悦色地面对小学生,而是具体有效的帮助和教育,要明确尊重学生和放任学生的区别,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三、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多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和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真正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随着社会的重视,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各科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