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
2015-04-21石宏
石宏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教育阶段是极其重要的。小学生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极强,教师可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精心设计导语,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阅读就不再是他们的负担。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都是以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为主,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章中精练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中生动的记叙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进而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这样,他们就会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尊重、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抓住启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主线,使学生更好地阅读。
二、阅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阅读如同其它知识的学习一样,过浅会让学生浮躁,过深又会挫伤学生的进取心。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在阅读伊始,可尽量指导学生去阅读一些标有拼音、插图的简短内容,让学生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再用自己的语言大体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到了高一点的年级,阅读的要求适当提高。比如读一段话,能够准确地断句,要带有一定的感情去阅读;读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能从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就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段逐步提高要求,渐渐地,学生就能逐句、逐段、逐章地领会内容。
三、读说结合,提高表达能力
采取读说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的效果。
1.把读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过去的阅读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听 ,造成大部分学生在阅读中不懈于思考分析,阅读效果差的现象。读说活动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完成阅读任务。为了使自己表达得比别人更清晰,更生动,他们只能主动地去阅读,深入地思考,努力发现问题并认真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
2.掌握阅读的基本规律。读说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 阅读经验以及对文本的熟悉程度,确定自己的阅读方式,或略或精,从整体上理解、掌握文章的表达方法和规律。
3.以说促读,以读带写。每次的读说活动都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考验,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逐步会读、善读。
4.比较赏析中提高表达能力。比较赏析是阅读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样的阅读方法,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阅读的思路,开阔视野。比如,同样是描写同一处景物,有的作者从险峻的高山写起,而有的作者从宽阔的海洋写起。在阅读中,学生会比较不同写法的异同和对文章主题的烘托作用,从而掌握不同的写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四、教师适时范读,发挥榜样作用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即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不是仅仅靠理性的分析,更多的是靠语言来直接感受积累。而阅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得越多,对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式等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进而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古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这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范读要适时、量力。选择时机一定要恰当,范读的时间要以具体情况而定:或是学生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或是学生要求教师范读时。特定的语言能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激昂,或舒缓,或重读,或轻带。在教师范读时,要以教会学生去品尝语言文字的内涵为主,注重挖掘语言内部的情感因素,领会语言情感的产生原因,以及语言情感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在语言精准、表情到位、富有激情的教师范读中,真正为学生的阅读起到示范作用。
在知识突飞猛进的今天,小学生阅读教学还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新情况。《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所提出了“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一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了培养更善于表达的新一代,语文教师唯有去积累,去交流,去探讨,才会在语文的百花园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