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2015-04-21林玉庆
林玉庆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读15个生词,理解“纷纷”“四海为家”等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到你们灿烂的笑脸,老师就知道你们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谁能告诉老师你们的父母是怎样疼爱你们的?(生答)
爸爸妈妈关爱我们的方式虽不相同,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待我们长大后能自食其力。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看看植物妈妈们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生答)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该怎么办?(读书)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生字和生词多读几遍。(生读)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下面开火车抽查一下字词。
通过字词检测老师发现你们预习自学得非常好,望继续努力!
接下来请同桌交替读文,相互正音,力求把课文读通顺,标出小节。
读完了,还想再读吗?想读的请举手。
找5名学生每人读一小节,其余同学认真听。
检测读文,指名5人读。
你们想不想知道植物都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三、阅读感悟
1.学习第一节
通过齐读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植物没有手脚,没有翅膀,靠什么传播种子四海为家?
2.学习第二节
(1)出示问题
第一,这一节讲的是哪种植物?第二,这种植物是什么样的?第三,这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回答问题
降落伞可以安全着陆,可见蒲公英妈妈是多么爱自己的娃娃,在微风的吹拂下孩子们四海为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课件演示)
蒲公英的种子圆乎乎、毛茸茸、轻飘飘的,多可爱呀!种子就藏在这毛毛里,当微风吹过的时候,这些种子就会怎样?(生答)用诗歌中的一个词。(生答)你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生答)
同学们,那毛茸茸的降落伞乘着风一朵一朵出发了,它们是多么的开心啊!就让我们一起分享那份快乐吧!
教师指导朗读。
(3)归纳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二小节,回顾我们采用的方法:读——想——说。
请同学们用这种学习方法按屏幕上的问题学习第三节和第四节。
3.学习第三节
同学们学得可真专心啊!有新的收获吗?有问题吗?(生答)
老师采了几颗苍耳放在你们的桌子上,请同学们摸一摸,并说一说它的样子。(生答)哪个词告诉我们了?(生答)铠甲是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衣服,苍耳妈妈为什么给孩子穿上一件带刺的铠甲?对它有什么帮助吗?(生答)
是啊,苍耳妈妈的办法多巧妙呀!既可以保护孩子,又可以使孩子挂在动物的身上免费旅行四处安家。就让我们记住这位了不起的苍耳妈妈吧!
4.学习第四节
谁喜欢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请读一读。
你们读懂了什么?
“啪”的一声多有趣呀!像鞭炮,又像出发的号角,豌豆宝宝怎能不兴奋?快快体验一下!
5.学习第五节
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式是不是就只有这几种呢?请自由读第五节,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生答)
怎样才能得到它呢?(生答)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这篇课文的喜爱,相信你们已经能够把整篇课文背诵下来了,我们一起带着动作试一试。
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
自然界的植物太神奇了,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谁能像课文写蒲公英、苍耳、豌豆那样,将你知道的用诗的形式说出来?
师示范,学生模仿。
五、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走访了植物妈妈,探索了它们传播种子的方法。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生答)
仔细观察就能找到乐趣,用心思考就能收获知识。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样有很多的感慨。同学们细心观察是获取知识、增长知识的源泉,平时我们不论身在何处都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会得到很多惊喜,有很大的收获。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