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镇化的金融体制改革研究

2015-04-21周剑

经济师 2014年11期
关键词:金融改革城镇化

周剑

摘 要: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其进程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需求。当前,金融支持城镇化普遍存在着区域不均衡、配套政策不完善、市场定位欠合理、难以匹配信贷需求、融资结构失衡等问题,亟待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主线探索金融支持城镇化的路径。

关键词:城镇化 金融改革 支持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1-162-02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当前,被赋予全新内涵的新型城镇化已成为中国未来十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王牌”动力,是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推进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必然产生巨大的金融需求,也将促进金融体制不断深化改革。

一、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需求

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城镇、农村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绝非简单引导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是全面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必然伴随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延伸以及产业集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金融需求。

一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金融支持。促进城市集群化发展和提升城镇内综合承载能力是新型城镇化的重大空间布局,而城市集群化需以综合交通通道为纽带,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需以各类基础设施为依托。可以预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用民航、大宗航运等城际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将得到大力推进,而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体系、无缝衔接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水、路、电、气、绿地等城镇基础设施也将得到不断加强。与此同时,为适应人口、产业的聚集和优化生产生活环境,棚户区及城中村等旧城改造也将加快推进。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产生巨量的融资需求,需要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是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扩大需要金融支持。城镇化既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现有基于户籍的公共服务主要覆盖户籍人口,在当今市场经济不断繁荣和人口迁徙流动加快的形势下这一公共服务范围和模式已不相适宜,急需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大,从而实现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庞大的常住人口使得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和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需求陡然激增,这也离不开巨大而持续的金融支持。

三是农业现代化需要更多金融支持。城镇化使大量农业剩余人口转变为城镇产业工人,将深刻影响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剩余农业人口的转移,将提高人均农业生产土地,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创造了必要条件。通过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向农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这种使农业由家庭分散、小规模生产向集约、规模化经营的巨大变革,有利于显著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效率,将促进农业产业化资金需求的迅猛增长。

四是城镇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大量剩余农业人口涌入城镇,客观要求城镇产业发挥就业的吸纳作用,否则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在城镇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主力军的作用,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促进、二三产业相协调的产业格局。大型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对资金需求日益充沛,中小微型企业也在融资难问题的破解中得到夯实和发展,并产生单体小额、整体大量的资金需求。

二、城镇化视角下金融支持的现状

当前,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金融支持区域不均衡、配套政策不完善、市场定位欠合理、难以匹配信贷需求、融资结构失衡等方面,需要在深入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重点审视。

一是金融支持力量区域不均衡。城镇化在大中小城市、城镇甚至农村均涉及大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项目除了少部分由政府财政予以支持外,绝大多数需要金融信贷支持。但从当前实际来看,绝大多数金融资源均集中在重点区域和中心城市,金融信贷投向也主要投向于这些地区,众多小城市、城镇和农村地区长期处于金融服务链的末端,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力量薄弱。

二是相关城镇化金融配套政策不完善。目前,针对城镇化的信贷制度尚未建立完善,与城镇化相适应的专项贷款和金融产品也开发不足,城镇化信贷投放的指导协调、外部约束、风险补偿的长效体制机制严重缺位,而与支持农业现代化紧密联系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尚不明确,因而,总体上金融支持城镇建设尚处于零散、自发状况,支持力度有限。

三是金融机构服务城镇化战略的市场定位欠合理。基于经营效益和风险控制的原因,二三产业中的大型企业是各家金融机构竞争的优质客户,而二三产业中吸纳就业最多、发展空间最大的广大中小微型企业却频频得不到金融机构的亲睐,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此外,小城镇及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领域目前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支持,远不能满足城镇化发展需求,而金融机构的经营发展战略使得金融服务、信贷投向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市,乡镇级网点缺失。金融机构服务城镇化战略定位显然难以匹配城镇化战略的实施,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存在资金供给不足、金融工具同质化问题突出、产品开发针对性不强、金融服务能力薄弱等重重障碍。

四是城镇化建设融资结构严重失衡。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巨大的资金,无论是城镇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中小企业发展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但城镇化建设融资方式过于倚重传统的银行信贷手段,间接融资居主导地位,直接融资比重较低,仅凭信贷融资难以满足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而且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抑制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三、金融支持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金融支持是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的重要条件,应尽快调整金融结构使其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相适应,满足大规模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探寻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最佳路径。

健全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金融组织体系。一是构建金融支持城镇化的良好经营环境,给予相应税收、利率、存款准备金、信贷风险损失补偿等优惠,鼓励金融机构拓展支持城镇化的业务新领域。二是提高城镇化金融服务覆盖面,优化金融服务网点布局,拓宽金融服务渠道,特别是增加对小城镇及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增强服务对接能力。三是进一步拓宽政策性银行的金融功能,提高合作性金融的服务水平,加快地方银行发展壮大,制定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特色发展战略,通过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实现业务和收益的快速增加。

优化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信贷政策。商业银行应根据城镇化所引致的产业发展信贷需求,及时主动调整优化现有相关信贷政策。一是重点支持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制定差异化区域信贷政策,加大对城乡一体化产业融合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引导信贷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等,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支持生态城镇建设。三是创新服务产品,提升服务层次,积极满足企业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股权、应收账款、仓单质押贷款等融资产品,大力运用林权抵押贷款、订单农业贷款等信贷新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灵活开发就业创业贷款模式支持城镇居民就业创业,有效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覆盖面。

着力服务于城镇新增人口的各类金融需求。一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在利率、审批等方面予以倾斜优惠,加大金融对城镇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降低住房信贷门槛,严格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刚性需求。三是顺应信息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新趋势,加大城镇转移人口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

创新城镇化建设融资模式和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优化金融市场结构,逐步降低目前间接融资比重偏大融资结构,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创造条件引导民间资本等各类资金支持城镇化建设,吸收大量社会闲置资金,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课题组,连飞.金融城镇偏向对城镇化的影响——基于城乡二元框架的分析[J].金融论坛,2013(10)

[2] 李喆.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研究[博士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 黄勇,谢朝华.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效应分析[J].理论探索,2008(3)

[4] 何静,戎爱萍.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12(1)

[5] 陈树福,谢静钦等.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效应分析及路径选择[J].福建金融,2014(5)

[6] 裘兆宇.我国金融业有效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思考.金融与经济,2014(3)

[7] 马志勇.对沧州市金融机构支持城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华北金融,2014(4)

[8] 宋时.金融支持城镇化可有怎样的路径.金融时报,2013.8.24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江西九江 332200)(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金融改革城镇化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美国将放弃金融自由化改革方向吗
我国温州民间借贷调查分析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