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校梦想,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放飞
2015-04-21朱月祥
摘要:2009年秋学期,为生存压力所迫的农村薄弱学校——滨海县獐沟中学,自发地开始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他们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入手,真诚地鼓励学生,热烈地为学生的闪光点鼓掌,孜孜不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炼出了“五粮课”课堂教学模式。五年的坚持,学校办学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专业成长驶入了快车道。课改,改变了一所学校的生存状况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掌声;课堂生态;学习自信;五粮课;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2-003-2
一、课堂改革的背景(略)
二、“五粮课”的由来
獐沟中学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什么叫“五粮课”?这里有很多给人启发的故事。
课改前,獐沟中学的课堂很糟糕。学生厌学,课堂上几乎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听教师讲课。教师提不起精神,也懒得在教学方法上动脑筋,有的甚至索性上放羊课,你们自习吧。于是课堂上充斥着这样的“三声”:睡觉学生的打呼噜声,皮闹学生的尖叫声、打骂声,授课教师的拍桌子声、呵斥声、辱骂声。
一位既任教初三又任教初二的生物课教师,为了维持好初二课堂的秩序,从任教的初三班级带去了两名人高马大的男生当他的“保镖”,一人一条板凳腿,分立在讲台的左右,以维持这位教师的授课秩序。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课堂变成了人人生厌的地方,课堂不像课堂,学校不像学校,还有何质量和声誉可言呢?
坚决消灭“打呼声、皮闹声、辱骂声”这“旧三声”,让课堂充满“掌声、笑声、惊讶声”这“新三声”。獐沟中学的“五粮课”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从消灭“旧三声”、追求“新三声”开始的。
老师们,学生难道就那么令人讨厌吗?孩子们身上难道就一点可爱的地方都没有吗?尽管他题目不会解答,但他的字写的工整清秀,我们不能为他鼓掌吗?他勇于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难道不值得为他喝彩吗?这个同学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和同学一起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和合作探究的方法不值得表扬吗?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吧。那位同学懂得珍惜时间,写作业的效率高,一点也不拖拉,我们不应该向她学习吗,我们将热情的掌声送给她!老师们,只要我们有爱心,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愿意把学生当成自己侄儿侄女甚至亲生孩子的情怀,每一个孩子就都是天使,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喜欢的、欣赏的地方,让我们为他们的可爱热情地鼓掌吧!
渐渐的,掌声有了,掌声变多了,掌声变得热烈了,掌声变得饱含感情催人奋进了。随着掌声的响起,老师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变了,他们听课认真了,发言积极了,上黑板解题踊跃了,胆子越来越大了,课堂越来越生动活泼了,孩子们像换了个人似的,越来越可爱了。课堂,也不再是那么令人生厌的地方,相反,甚至有春风轻拂的美感快感呢。
掌声、笑声、惊讶声,如阵阵春风吹过,使得獐沟中学的课堂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使得整个校园萌生出盎然的春色和希望。
学校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逐步完善的构建,适时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和考核条例。要求老师们要提高课堂(学生)的三个率:抬头率、举手率、点头率;把握好教学的三个度:难度、梯度、进度;注重课堂教学的三个量: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努力做到三个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下有情。
追求三声:掌声、笑声、惊讶声;
提高三率:抬头率、举手率、点头率;
把握三度:难度、梯度、进度;
注重三量: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
做到三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下有情。
三声、三率、三度、三量、三有,这五种课堂元素,就好像五种营养丰富的粮食,使得獐沟中学的每一节课都充满了活力和魅力,富有一步步提高的成效。江苏省教育厅的一位领导到学校听课,他风趣地说,中国有五粮液,是名酒;你们滨海有五粮粥,是名粥;你们獐沟中学的这种叫“六小组、四环节、双主体”的课,不妨就叫“五粮课”吧。“五粮课”名不虚传啊,也是名课呢。它原料是丰富的,工艺是精良的,营养是全面的。很好、很适合獐沟中学这所农村学校的校情,值得全省其他学校学习和借鉴。
这就是“五粮课”这个名字的由来。
三、全面开发学习力
“五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学定教,教学合一,全面开发学习力”,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学名,是“六小组、四环节、双主体”。
六小组。把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平行的学习小组,每组6~8人组成。每节课教师都对六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积分评价,并把得分记载在教务处专门统一印制的统计表上,由教务处按周结算小组的得分。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的、踊跃发言的、勇于发表不同见解提出质疑的、对问题的解决有独到之处的、小组合作交流好的,都可以加分奖励。班级评选周冠军组,年级评选月冠军组,学校评选学期、学年冠军组。冠军组可以获得“家乡游”、“我们看海去”、“烟花三月下扬州”、“211高校寻访游”等各种规格的奖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空前的激发,课堂学习氛围浓郁到了令人振奋的地步。一位到南京大学寻访的初三学生,采撷了南大校园里的一片枫叶,小心翼翼地夹到笔记本里,她在枫叶的旁边写道:我要为成为一名南大学子而悬梁刺股不懈努力!
四环节。教学有法,并无定法,贵在得法。獐沟中学“五粮课”模式要求课堂必须具有学、议、讲、练这四个基本的教学环节。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一切,教师不能占据课堂的全部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得到真正的尊重。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权利、讨论的权利、质疑的权利、咀嚼和反刍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要有时间学习和领悟,学生要有机会讨论和质疑,学生的疑惑和困难要得到教师的回应和帮助。45分钟不只是有教师的“教”,更要有学生的“学”,教为学而教,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教学合一,全面开发学习力。
双主体。课堂教学是一架马车,“教”和“学”是这辆马车的两只轮子,只有两只轮子都是饱满的、足气的、平衡的、对称的,这辆车才能跑得欢、载得重、行得远。否则,坡脚马车,难前进,要翻车。獐沟中学的“五粮课”课堂教学模式,花大力气保证两只轮子的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的学习力得到了空前地开发,过去的“要我学”彻底变成了“我要学”,课堂上那种“黑板嫌小,问题嫌少,下课嫌早,说话像吵,走路似跑”的火热学习局面令到校参观的外校教师敬佩不已,更令前来听课的家长们眼噙泪花。
四、五年课改的成效
1.教师的专业成长驶入了快车道。课改五年,是全校教师刻苦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的五年,是全校教师教学能力大提升的五年。獐沟中学的课改,虽是自发的,是被生存压力逼出来的,但绝非是盲目的。2009年12月底,我校申报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打磨喷喷香的‘五粮课”研究课题,得到了教育部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题组的批复,成为该课题的子课题,从此,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得到了该课题组专家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北师大、中国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家教授数次来校调研指导。江苏省教育厅、盐城市教育局、滨海县教育局的专家领导更是一直在关怀指导我校的“五粮课”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教研氛围呈现前所未有的浓郁,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了课题研究的行列中来。与此同时,其它与课改相关的课题研究也纷纷得以立项并扎实开展。课改以来,学校教师共主持国家级课题4个、省级课题7个,市级重点课题5个,县级课题21个。一大批教学论文陆续发表,10年至今,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19篇,省级以上期刊论文309篇。49名教师在县级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27名教师在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6名教师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2名教师获得江苏省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课改专著《“五粮课”教学与研究》出版,朱月祥老师的个人教学专著《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工艺简述》出版。
2.学校办学质量持续稳定提升。2010年,课改第一年,学校课堂纪律、秩序、学习氛围明显变好,教风、学风、校风得到极大改善,周边群众及学生家长的评价变得积极正面,办学质量已经有所提升,综合考核摆脱了过去长期的倒数状况,上升至全县中游行列,县教育局授予我校“课改特别奖”。2011年,课改的第二年,质量上升至全县第一板块(前六名),第一次获得了办学质量综合考核综合奖。2012年,课改的第三年,年度办学质量综合考核第一次获得全县唯一的一等奖;2013年,课改的第四年,再次获得全县唯一的一等奖;2014年,课改的第五年,第三次获得全县唯一的一等奖。实现了办学质量“三连冠”的梦想,学校已经稳步发展在全县初中名校的行列。
3.“五粮课”课改探索推动了区域教育的发展。“五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一个早上一个晚上就构建完成的,它是紧扣学校教情学情实际,一步步摸索发展起来的。而且,这种探索建构,从一开始就是和周边学校携手合作进行的。在五年的“五粮课”课改实践中,和獐沟中学进行过课堂教学交流研讨的县内高中、初中、中心小学,不下150校(次),有的学校曾先后数十次前来进行联合研讨探索。随着课改的持续推进,《滨海日报》、《盐城大众报》等地方媒体都曾连续宣传报道学校的课改探索。盐城市教育局曾在《盐城教育简报》刊文向全市介绍推广獐沟中学的课改情况。尤其是在学校办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课改效果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江苏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江苏网等媒体的连续报道,使得“五粮课”的影响日益扩大。县、内外中小学纷纷到校参观学习。有近200人次的教师被邀请到外校上“五粮课”示范课。学校骨干教师先后应邀到四川遂宁、陕西惠安、南京江宁等地开设课改示范课,展示了学校独具特色的“五粮课”。2013年12月,学校“五粮课”课改模式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并在全省范围内加以推广。
五、课改带来的启示
1.课堂,是办学的主战场。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课堂,是学校办学的主阵地。校园里,最困难的管理是对课堂的管理;最需要勇气和智慧的管理,是对课堂的管理;最有回报最有效益的管理,同样也是对课堂的管理。抓住了课堂的管理权,等于抓住了办学的牛鼻子。学风、教风、教科研、质量监控、教师专业成长,甚至德育工作也都可以由此得以带动。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所学校,如果在其近期工作部署和长期发展规划中没有把课堂教学置于核心地位,那么,就等于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2.师德,最核心的发展力。任何课改,最终取决和依靠的,不只是教学技术,更有教师的师德。五年的“五粮课”课改实践告诉我们,一位爱学生、爱讲台、爱学校的教师,不论他年龄多大,也不论他任教什么学科,都能成为“五粮课”教学高手,都能成为课改的标兵,都能绘就三尺讲台的精彩画卷。反之,那些对孩子冷漠、对工作敷衍、师德缺失操守不好的教师,无论你推行何种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永远得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改革,与其说改变的是教学方法,不如说是教师师德的改变。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永远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要想取得成效,都必须有优良的师德基础作保证。
3.学习力,一座珍贵的金矿。课改前,獐沟中学的学生令家长失望,令教师摇头,课堂上“旧三声”充斥。“五粮课”推行的今天,同样是这些孩子,他们精彩的表现,令教师惊喜,令家长欣喜。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五粮课”模式始终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力的开发。尽管他们是苏北农村薄弱学校的孩子,尽管他们大都是父母在外地谋生的留守子女,但是,他们同城里孩子一样的聪慧,一样的热爱生活,一样的水灵和生动活泼,一样地充满了理想和憧憬。只要我们给他们以关怀、以呵护、以尊重,给他们自主的机会,给他们表现的舞台。任何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学习力,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只有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学”。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更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激发他们的学,指导他们的学,激励他们的学。一旦学习力这座金矿得到了充分的挖掘,那么来自学生的精彩,将是我们始料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