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沪剧属于谁

2015-04-20余雍和

上海戏剧 2014年4期
关键词:沪剧都市形式

余雍和

沪剧是属于上海和海派文化的艺术。

二百多年前,当上海还是一个普通的江南村镇时,沪剧便以说唱的形式出现在地头田间,是一个在中华农耕文明中孕育、诞生并逐渐成形的戏曲种类。随着上海开埠后迅速向现代工商都市化发展,沪剧与其他戏曲、曲艺品种一道进入游乐场、剧场、电台和唱片公司,秉承反映生活、紧贴现实的优长,同时吸纳和融汇话剧、电影的艺术精华,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完成了向都市现代艺术的进化,从市郊一个土生土长的小曲小唱,成为这座东方都市的一个主要艺术样式和文化形态,一个洋溢着亲切生活气息、散放着动人艺术魅力的剧种。她的音乐清新优美,荡漾着江南丝竹的韵致;她的语言活泼灵动,言说着日常生活的故事;她的风格细腻委婉,摇曳着南方文化的风姿;她的内容和形式中西合璧,显现着海派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精神。在音乐舞蹈、小说诗文、书画美术、杂技魔术、话剧电影以及各类地方戏曲的群芳争妍、众星竞耀之中,沪剧独树一帜,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人们一种独特的精神享受和文化体验。

沪剧是属于社会和人民大众的艺术。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沪剧的诞生、变迁、发展始终与上海城市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发展进程密切关联。沪剧的内容紧贴社会、紧跟时代,无论是清末的乡镇农民世俗风情、上世纪上半叶的都市市民生活百态,上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风貌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生活变化,都在沪剧中得到或直接或间接、或充分或部分的展示。沪剧的形式依据时代和观众的需求而变化,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开放的格局和创新的风貌。生活的底蕴、传统的魅力、创新的优长加上方言的优势,使沪剧成为上海市民文化娱乐乃至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戏院剧场,在电台广播,在大街小巷,在清晨黄昏,到处都能听到“紫竹调”、“赋子板”或悠扬欢快、或爽脆利落的乐曲歌声,随时都能唱起“丁派”“、杨派”“、石派”、“解派”、“邵派”、“王派”或质朴高亢、或轻柔婉转的流派唱段。沪剧,是上海人的流行曲,是上海人的音乐剧,是上海社会风貌和大众精神的艺术展现,滋润、慰藉和关爱着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心灵。

沪剧是属于历史、现在和未来的艺术。

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天地,自然应该包罗万象、群芳争艳;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艺术时空,自然应该多样同在、多元并存。然而,这座城市原生的、独特的艺术品种,应该得到更好的珍惜、更多的呵护。二百多年来,沪剧始终承载着上海的方言、上海的民俗、上海的艺术乃至上海人的情感与精神,并将继续以戏剧、以艺术、以文化的形式记载上海的现在和未来。因此,沪剧生存的时空,值得我们回忆与展望,值得我们珍惜与呵护,值得我们为了她的未来而去思考、去努力、去探访……endprint

猜你喜欢

沪剧都市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新时代,沪剧该往哪儿走?
“上海的声音”沪剧如何与时代同频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