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快速迈向“非现金支付”

2015-04-20英国《金融时报》

对外传播 2014年5期
关键词:非现金银行卡信用卡

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正迅速摒弃几百年来扛着成箱现金付款的习惯,而且接受虚拟支付方式的速度快于世界上任何国家。

中国人民银行(PBc)公布的数据显示,借记卡、信用卡和电子钱包移动应用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普及度均大幅上涨。流通中的银行卡达到惊人的42亿张,每个内地人均至少拥有三张。

中国借记卡的数量(58亿张)是信用卡的近十倍(3.91亿张),但2013年信用卡发行量也增加了19%。欧睿(Euromonitor)预计,未来五年内,信用卡使用量的增速将快于其它任何卡种。逾期信用卡债务——即逾期六个月未偿还的信用卡欠款——剧增72%,但这与美国式的家庭负债不同:中国逾期信用卡债务仅占所有未偿还信贷余额的1.37%。

逐渐放弃现金,对于这个1000年前最先开始印制纸钞的国家意义重大:直到前不久,现金还在中国颇受欢迎,就连买车买房这样的大宗消费,也有人拿着大捆印有毛泽东头像的钞票付款。

说来矛盾的是,由于街头犯罪率很低,以随身携带大量现金而论,中国算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而几十年的穷困和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使得老一辈中国人对债务有着近乎病态的恐惧,也使得他们倾向于将财富持在手中。

但万事达(MasterCard)在近期的一项全球性调查中发现,中国从“现金到无现金”的转变速度远超其他任何受调查国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快速的城镇化,以及政府政策鼓励非现金付款。

中国熟悉互联网的城镇富裕消费者更是热衷使用银行卡。尼尔森(Nielsen)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一线城市71%的购物者表示更喜欢使用银行卡而不是现金,而其他受调查国家平均而言只有50%。

张雨佳(音)是放弃纸钞、改用银行卡的先行者。事实上,她可谓是信用卡的布道者,说服了父母使用他们原本并不感冒的低额度银行卡

她的尝试还不局限于信用卡:在最近的中国农历新年期间,她通过腾讯(Tencent)社交通讯平台微信(weChat)向朋友发送了装有虚拟现金的“红包”。腾讯表示,在为期一周、于2月中旬结束的春节假期中,约800万人发送了4亿元人民币(6500万美元)的电子红包。

移动支付应用骤然走红,成为人们进行小额消费时(如打车、购买电影票)的便捷支付手段。如果与朋友“AA”吃饭,张雨佳会使用阿里巴巴(Alibaba)支付宝(Alipay)电子钱包,将自己应分担的餐费转账给一同就餐的朋友。

“纸币有铜臭味儿,”她说。网名“文冤阁大学士”的上海学者朱绩崧则表示,他不管什么时候身上只带着100元人民币现金:钞票有可能是假的,而且“携带细菌和病毒”。

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驻上海的吴唯一表示,先购物再付款的好处不仅是便利或能节省更多现金流,而且,企业向员工发卡,可以控制、监督现金流。

但他表示,许多人办卡是为了获得银行的促销奖励,因此活跃的银行卡数量远小于发行总数量。而在三四线城市和收入较低的人群,现金仍在普遍使用:“使用现金更划得来,商户无需为它付费,跟踪起来没那么容易,因此人们使用现金来避税。”

奥美(Ogilvy&Mather)驻北京的黎明(saurabh Sharma)表示,在线购物在中国的迅速崛起也是银行卡普及的一大因素:“信用卡普及率在过去两三年内大增,主要原因是在线零售的爆炸式增长。”他指出,“中国消费者在网上几乎什么都买,包括新鲜蔬菜。”

张雨佳好不容易才让父母接受了信用卡的消费理念。她表示:“他们不习惯现在花未来钱的概念。”

但在张雨佳的影响下,不管是牛奶、酱油还是报纸,她的父母都用银行卡购买。她说:“他们使用信用卡的频率不比我少。”如今看来,中国似乎每个人都在迅速抛弃使用现金的习惯。

责编:谭震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现金银行卡信用卡
谁划走了银行卡里的款
招商银行:招行两大APP支持信用卡免费还款
对我国非现金支付时代的思考
中国非现金社会发展现状
信用卡资深用户
信息化环境下核算中心财务报销结算方式探讨
注意!有些信用卡不激活也收费
信用卡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