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对策

2015-04-20李丽萍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课程改革小学生

李丽萍

摘 要: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仍然存在“满堂灌”的桎梏,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只是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缺乏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小学是语言文字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小学生今后语言文字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影响。提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概念,分析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价值和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对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法进行了一定层次和深度的探讨,希望通过研究分析切实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课程改革;语言文字;理解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概述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概念较为广泛,目前公认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识字写字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对于古诗词、文言文的鉴赏能力。针对小学生理解能力的特点,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指的是前四种,对于诗词古文的鉴赏并无特殊要求。

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价值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交流的工具,文字的出现让语言得以记录,信息得以传承。中华上下五千年,古人的话早已流逝于历史的长河,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保存的书籍记录中考证古人曾经说过的话,这就是文字的价值。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对本国文化是否有着足够的了解可以从运用语言文字的熟练程度上窥见一二。语文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并且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一门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语言文字的掌握与运用,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础,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与历史交流。可以断言,语言文字能力的匮乏或者缺失,都会造成自身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劣势,甚至寸步难行,因为现代社会的一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而建立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更加重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从现状看来,我国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堪忧。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网络,网络文化的冲击导致错误或者不规范的语言文字运用方式泛滥,各种网络语言随处可见,但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小学生并不能对这些语言文字进行理性的辨别和判断。

受到环境的影响,学生在日常交流中或者在写作中容易出现滥用成语、张冠李戴、使用网络语言等情况,日常交流中或许无妨,但是在正式场合中使用语法错误的句子就不合适了。简而言之,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仍存在欠缺。

四、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法

1.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应提高小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知识传递的效率。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满堂灌”的现象,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应通过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来开展教学。

想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难,最重要的是不能武断地打击和批评学生。在一次课堂教学中,讲课的主题是“称赞”,一个学生在回应这一“称赞”的主题时,用的是“给力”这一词语,这一回答得到了其他学生的支持和同意,正当其表现出一副自豪的表情时,教师却说,这种网络词语大家以后少用,否则会学坏的。这样的当头棒喝一下就打消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结果在这堂课的剩余时间中,没有学生再敢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大家都害怕发言说错什么惹教师生气。可想而知,这堂课在沉闷、枯燥中结束了。其实,“给力”这一词语能够将学生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学生都在和时代的变化接轨,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和接触新鲜事物,不能过于保守,否则不仅会对学生语言运用的学习能力产生阻碍作用,还会无法活跃课堂氛围,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由此可见,回答一个问题很简单,只要学生能够得到教师一个肯定或者鼓励的眼神、话语,就会使学生更积极活跃地思考,并且踊跃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这样就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回答的兴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堂课教学内容的印象和理解,还为以后的教学铺平了道路,可以说一举多得。

2.充分利用课堂,设置课堂情境,增加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的课堂应避免死板僵硬、缺乏灵活性。语文不同于数学,语文有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表演发挥,例如,可以通过设置生动的课堂情境,增加丰富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专注于课堂,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增强教学效果。

在《亡羊补牢》这一堂课中,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教师可让学生饰演其中的角色。即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书本中的狼、羊以及主人这三个角色,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合理设计台词和情境。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将每一个角色都表演得形象、生动。学生体会到了这篇文章的主题,即犯错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及时改正。通过饰演文章中的角色,使学生对于知识将有更直观的理解。将原来教师主导的课堂变为学生主导,不仅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给学生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了,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加强。

3.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过程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过:“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课本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传递优秀价值观的典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积累文章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优美句子,一个学期下来,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能够熟练运用成语及各种修辞手法,可以说,对于语言的理解运用会更上一层楼。

4.适当增加结合阅读的练笔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在教学中,不仅要看见文章表达的内容,还要注意文章表达的形式,在教学时可以适当结合阅读安排随堂练笔,教学生熟悉各种文体、句型、成语等。

5.引导学生进行课本教材的品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教材中有的文章或者诗句情感隐藏较深,或者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学生难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中,学生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周总理的逝世带给整个国家这么大的悲恸,站在学生的角度,似乎觉得只有自己的亲人逝世才会如此悲恸,对于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则无动于衷。教师不妨告诉学生,这件事是在特殊的时期,总理生前爱戴人民,在百姓中的地位极高,总理拿人民当亲人,人民就拿总理当亲人,总理逝世,人民自然会难过。这篇文章反应的是一名共产党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本质。

6.加强与学生的对话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的体现,即能否清楚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不少学生对于问题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尚且如此,日常交流中就存在更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开展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互动,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虽然如此,教师仍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利用灵活的教学形式,从多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小学是教育的起点,虽然今后的教学中学生还会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但是最初的教学仍旧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将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章静桦.把握语文课标新理念,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J].新课程:下旬,2014(3):60-61.

[2]胡海蓉.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四个关键词[J].青海教育,2013(7):46.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课程改革小学生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我是小学生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