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素质教育
2015-04-20房大雨
房大雨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努力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实效。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前预习;课堂实效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呢?
一、提前指导学生预习是教师搞好教学的前提
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对知识搜索,学生积累课前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利用有趣的故事、图片等调动学生自学积累的意愿。教师在预习前,给学生的预习提出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教师上好课打下基础。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角色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师除了加强课外指导预习外,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启发提问,让学生能把预习的收获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学中一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边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今后会更好地自学。
三、加强教师的课堂讲解,使课堂更加实效
学生之间由于是环境不一样经历也不相同,存在各种差异。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不同的。于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尤其注重备学生、备学情、备教学方法、备教材。了解学生课前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课堂指导下回答教学问题,以达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这样学生的素质也会在教师的课堂中得以提高。
四、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根据学生爱动的个性,在课堂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或游戏里体验成功,深化感悟道德,提升个人素质。
总之,学生学习的素质教育千差万别,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采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编辑 李 姣